×

平叛 撤职 暴怒 西藏 枪毙

西藏平叛最难打的战役,丁盛暴怒,把手下团长撤职,还想枪毙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10:22:03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58年8月,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军回国了。其中54军和21军分属原四野和三野部队,都是在1953年入朝轮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停战后,这两个军长期留在朝鲜,担负战备和战后重建任务,撤军归国,驻地分别是山西和四川。

54军归国部队船到重庆,朝天门码头上人山人海,山城群众盛况空前地迎接劳苦功高的志愿军将士。丁盛军长对班子成员说,我们不能坐车,走到欢迎的人群中去,步行回军部驻地。作风让人起敬。

这里说说平原部队上高原的那些事。

回国仅仅半年之后,54军接到紧急命令,130师和134师分从川藏和青藏方向进藏平叛。军长丁盛受命组建“丁指”,率领134师和兰州军区11师沿青藏公路开进。134师乘车进入拉萨后,与驻藏部队分路向山南进击,山南是叛匪四水六岗卫教军的大本营,有多条山口通往印度。山南战役一举荡平了叛乱分子的老巢,歼灭叛匪2000多人,从这时起,边防部队才得以进入山南地区的中印实控线。

但是战后的总结大会上,丁盛却大发雷霆,当着张国华等西藏军区领导的面,怒不可遏地宣布,撤掉手下一个团长的职务,该团作战中执行命令不力,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致使合围山南叛匪主力的战役计划落空,大批叛匪逃出了边境。这位常胜军的军长惭愧地说:我们来西藏,人家军区什么都先照顾我们,连看戏都让我们坐在第一排,仗打成这样,咱们怎么能坐得住?脸还往哪儿搁?暴怒中的丁盛甚至说,撤职都是轻的,应该枪毙。

展开全文

左2为丁盛

可是团长也有团长的苦衷,部下有的停滞不前,有的擅自改变追击方向,不只是一个营或一个连掉链子,他肚子里同样有火,只是发不出来。多亏张国华一再劝说,说你们刚到,还没有适应高原环境就投入战斗,部队疲劳体力不支,这是气候造成的,不怪他们。这个团长才没被撤职。

张国华不是在替兄弟部队找台阶下,说的都是实情,在高原上,18军更有发言权。 134师进藏后,还未适应高原反应,就马不停蹄地在4000-5000米海拔的雪山上追击卫教军,在严重的高原反应下,战士掉队很多,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加上地形不熟,联络不畅,敌情判断失误,能坚持打下来,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

高原作战的难度,54军从低海拔上来后算是领教了。急进高原作训及卫勤保障,直到现在仍是重大军事课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方面的水平中国是领先的。当年情况紧急,没有适应性训练,没有习服经验,就凭着一股顽强的斗志,拉上去就打,战斗力都要打折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是哪个野战军的部队。

再说54军的另一支主力、从川藏公路向昌都开进的130师,车过海拔5700米的雀儿山,师长董占林就感觉身体不对劲,头痛得非常厉害,再看身边的政委耿青,已经顶不住了,血压升到180,皮肤上泛起大片红疙瘩,不久就陷入了昏迷,只好送回成都急救。这时又有战士因高原反应牺牲,对部队心理影响非常大。还未接战,董占林就要独自撑起全师工作,就在干部会上给部下吃定心丸:我先表个态,我坚决不打退堂鼓,和部队在一起。死就死在昌都,不完成任务绝不回四川。

当年在川藏线行车不是现在走318观光,那时是一条路况极差的砂土路,水毁、塌方、泥石流随处就来,开车首先不是技术问题,是胆量问题。董占林的嘎斯小车就是在他的喝令下,司机一脚油从飞石中窜过,身后的山体滑坡轰然而下把路给埋了。

和东边的134师一样,130师进入昌都,打得相当不顺,叛匪全是骑兵,且枪法准确熟悉地形,打了就走。各营奔袭中均遭到叛匪伏击,牦牛运输队也被偷袭,部队连续进剿连续扑空,十分被动。随着海拔的升高,董占林的高原反应也越来越重,到后来连马都骑不住了,只能让警卫员架着走,最后高烧到40度,躺在寺庙的地板上昏迷过去。他后来回忆:那次真是大难不死,等成都的医生带着药来,我已经活过来了。官兵几乎人人要病一场,高原气候要过四五个月,才能完全适应。

要想合围叛匪,就得改变战术,130师出其不意,突然在大雪封山期进剿,在东拉山口将乌呷、谢瓦拉大股叛匪堵住了。在6700米海拔封锁线处巡逻时,连长李文喜等30多名官兵被龙卷风卷进雪崩里,连遗体都找不回来。在海拔5500米,气温零下40度的雪山上封锁了43天,终于发现了匪首的踪迹,多少年后,当年的九连长说起抓住匪首的战士,还特别自豪。

七班长许哲安带着两名战士,发现山下有二十多名叛匪,他毫不犹豫,带头从山上冲下来,叛匪也发现了他们,许哲安当先开火,打倒的第一个人正是大匪首谢瓦拉,叛匪不知解放军有多少人,纷纷上马逃开。许哲安猛冲上去用枪逼住了一个叛首摸样的人,一问,正是叛军总司令乌呷,许哲安大喜过望,就让他把叛匪都喊了回来。然后命一个战士回去报告连长。体力耗尽的他和另一个战士,则小心翼翼地在原地看守着这群俘虏,隔一会儿就向空中打一颗信号弹,给连队指示方位。

九连长和指导员赶来,一看抓住了乌呷,高兴地祝贺许哲安:七班长,你这个一等功到手了,不用评啦,战前有规定,谁抓住叛匪总司令就记一等功。

许哲安的回答让连长大出意外:“连长,一等功我不要行不?”

“一等功不要,你想要啥?”

“我只想见毛主席。”

九连长大笑,说你想啥呢,那是说见就能见的?但许哲安一再坚持,九连长胆也大,想了想,把他的要求上报了。

昌都平叛,确切说是以130师为主力的平叛战斗,在西藏平叛中挫折最大,打的时间最长,与这几个主要叛首顽固狡猾,煽动力强有极大关系。许哲安在海拔5500米雪山上这神勇的一枪一擒,让130师上下出了一口长气。

没想到的是,1960年国庆观礼台上,周总理走过来就问,西藏部队的同志到了没有,许哲安就站在解放军代表团行列里,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毛主席。

昌都平叛打得艰难,还与叛匪的作战实力有关,1960年后,美国中情局加紧了对昌都叛匪的空投力度,不仅大量空投武器弹药和电台等装备器材,还空降了几十名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叛匪骨干,这些人在塞班岛和设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康巴游击训练营中受训后,由东巴基斯坦、泰国基地的美军飞机空降回来,对叛匪进行指挥和训练。美国对中国的颠覆活动,特别是在边疆问题上极不光彩的表演,当年历历在案。

董占林(右1)在部署任务

董占林一直盯着这些空降特务,把他们作为重要目标全力追剿。部队熟悉环境后,随着藏族群众发动起来,这些游击骨干再也难以遁形,经过不停地穷追猛打,终于把掌握核心电台的九名空降特务围住,这些死硬分子拼命顽抗射击,130师只想抓活的,师作战科长带着战士只是不断向前逼近,任凭叛匪怎么打,就是不还一枪,直到对方把子弹打光,才一拥而上冲上去抓捕,但其中六人咬破领子上的毒药当场身亡,其中一个被作战科长一拳打倒,才抓了一个活的。昌都地区屡平屡叛,130师和友邻部队苦战三年,才终告平息。

高原就是如此严酷,曾经腰斩七军、扬威金城的54军,也不得不吃尽了苦头。

四野劲旅如此,三野部队也一样,同期从朝鲜战场下来的21军,也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建国初期,21军61师作为三野解放舟山群岛的主力,曾抢滩登步岛,在敌我兵力悬殊且予对方以重创的情况下,指挥员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撤出战斗,带着伤员和400多名俘虏全身而退,战斗作风非常硬朗。1959年3月54军进藏时,21军也从山西进驻甘南和青海果洛、玉树地区,参加甘青平叛作战。

和134师一样,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山地,在实施作战计划时,各路进剿部队都不能按时到位,又有战士因高山缺氧引发急性肺水肿而病亡,前方的连队喊:“我们的空气不够用”。可是不够用也得坚持下去,直到平叛任务完成。

本文作者:徐渡泸,“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