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一直拖延,从心理学角度如何解决
未来10年内,最紧缺的人才是什么?
懂计算机的?
学习能力强的?
全能型的?
善于沟通协调的?
都不是!最紧俏的人才一定是:不拖延的。
拖延,其实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简单来说:拖延只是一种行为的表现。我们在各种压力、焦虑的影响下,丧失做事情的动力,抑或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一直逃避直面问题—— 这些现象加起来,就叫做拖延。
导致拖延的原因,本质上跟“拖延”没有多大关系 —— 拖延只是它们的副产品。因此,各种对抗拖延的方法,对它们很可能是无效的。例如: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拖延,有时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拖着,避免失败的同时,也没有说不做这件事情。
拖延症的我们,前80%的时间焦虑,剩下20%的时间在高压下紧急完成任务。
你们能不能一人说一句要多狠有多狠的话让我去学习
说这话的是个孩子,且不说年龄大小,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家风~70后的二胎孩子,80后的孩子,会说这样的话,这两个阶段的父,母,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最年轻的爷爷也是50、60后,文化程度缺失,家风是陈旧的。二是孩子的自身没从心里理解,不能摆脱宠溺,树立《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素质文化传承。《学习的苦,比不了社会打拼的苦》,《文化化知识,认真学习》真正为自己准备好面对社会,发展自我,创造价值大我。
90后不是“啃老族”“佛系青年”都应该有孩子了,前车之鉴多陪孩子,网络信息发达,收集育儿心得。《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孩子身上,做到自己心目中的父,母。》
多恨话,都不如,发自内心的,《觉醒,感悟》。
孩子自律和目标感与效能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破
关于儿童的自律、目标感与效能的问题:
大家知道自律的反面是什么吗?是孩子的懒惰与拖沓吗?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妨碍孩子「自律」的敌人,不是孩子的懒惰与拖沓,而是父母过度的「他律」。父母把太多的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任务都揽在自己身上,孩子的「自律」当然会丧失了,您看到的孩子的表现就是不自律、不独立、事事喊爸妈、学习全靠父母吼。
在这种「过度他律」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自我效能感的丧失,生活的目标感缺乏,以及没有自由。
尤其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都会以激烈的方式与父母争夺自由的权力,我们的父母束手无策,只能扣上「叛逆的青春期」这样的帽子!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孩子不知道自由地意义、自由代表着什么,甚至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不清楚这一点,就更没办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自由观」。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爸爸妈妈要从两方面入手,帮助孩子「自由地自律」、「高效地自由」。
首先,不要过度干涉孩子,能让孩子做主的,就放手交给孩子。一方面让儿童保持一定的行为自主权,才能让他保持对世界的兴趣,让他有尝试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保有儿童话语的自主权,让他说出心中所想,帮他梳理兴趣与梦想,点燃他内心梦想的小火苗。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懂得,自由是包含两个方面的:「自主的决策」和「自我的节制」。自我节制就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形式,就像康德所说的“自由即自律”。要知道,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由意志。自律才是去往自由地通道,通过自律可以获得更多时间与机会主动权。比如通过时间管理的训练,我们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律,那我们的孩子,就不会一直只陷落于繁重的课业、学业,节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世界、读喜欢的书籍、看一部感兴趣的电影、或者去做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