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 白灰 北影 叙事 赢家

《云霄之上》第11届北影节最大赢家,黑白灰的叙事风格,是否讨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08:13:03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环节,给我们贡献了无数名场面。

比如张子枫c位烫脚,身为晚辈,一不小心误入拍照的黄金c位,看着一旁的章子怡和陈凯歌,她慌忙让位,很有喜感了。

紧接着,即将有电影上线的几位明星 搭配上线,周也和陈飞宇全程黑脸零交流,范丞丞坐车上,手持张婧仪的照片走红毯,也是幽默又新奇了。

展开全文

每一年的北影节,都会给我们带来无数优秀的作品,在今年的最佳影片揭晓前,让我们看看第11届的最佳影片——内地电影《云霄之上》,一举斩获“天坛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然而,如此小众的电影,豆瓣评分仅6.2,三星评价为主。

专业评委给出的荣誉背后,为什么是市场水土不服的评分和票房?

是小众且晦涩?

还是不符合大众预期?

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1)天坛奖在业内,代表着什么样的水平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向世界电影人发出的诚挚邀约。

每一年的电影节都有非常丰富的片单,分为亚洲连线,焦点影人,大师回顾,修复经典,环球视野,或者华纳兄弟,宝格丽光影等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云集,还有经典回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爱好电影的人,绝对是一种福音。

比如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邀请了张艺谋担任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

在“北京展映”单元,还精选了《一个和八个》《老井》《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五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展映,老谋子的作品很多,能在大荧幕上重温,绝对是幸事。

若要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市场地位,真的需要好好说道一番。

先说“天坛奖”。

北京的“天坛奖”和台湾地区的“金马奖”、香港行政区的“金像奖”、“金鸡奖”相比,虽然含金量不在一个档次,但是和“百花奖”、“华表奖”相比,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历来参加电影节评选的影片,多是国内、外不甚“出名”,但实际在业内是非常有才华的小众导演,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地电影被大家看到。

而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每年的红毯环节,都是男女明星们争奇斗艳,宣传自己作品的好时机。

因为评价标准不受市场评价影响,再加上评委都是业内资深导演或者专家,所以对获奖的作品和导演而言,多少有点鼓励的味道。

毕竟艺术是有壁的,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还是有差别的。

(2)低成本+非专业导演,却拍出一部质量上乘的作品

《云霄之上》讲述了一个刚经历战场失利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上级命令,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炸毁白匪弹药库。

明知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必死任务,洪启辰还是召集散落的伤兵,毅然踏上了这条赴死之路,成功炸毁弹药库的故事。

导演刘智海,主演是陈伟鑫,吴嘉辉等人,都是业内不知名人士,甚至几位主演在电影里连名字都没有。

除此之外,根据导演的说法,影片的拍摄成本仅为300万元,低得让人惊讶!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6年,也有一部非常火的小制作电影《疯狂的石头》,新生代导演宁浩,它的投资也是三百万。

与之不同的是,《云霄之上》除去基本的道具、交通吃喝等费用外,所有的演员都是零片酬的,因为他们都是导演的学生、同事和朋友。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这部影片的拍摄。

于是乎,这样一部剧情并不出彩,甚至有点老套的电影,却出了奇迹。

许是经费有限的问题,电影并没有在影视基地拍摄,又担心场景重复太多,便在那个盛产龙泉宝剑的龙泉市的大山里,实地取景拍摄的。

龙泉风景秀丽,森林与大山众多。

这个地方与江西、福建接壤,不仅地域偏僻、人迹罕至,而且有成片的原始森林。

用原生态的一草一木,例如天然石洞、大雾弥漫等,来讲述一段八十多年前的故事,很有说服力。

因为是实景、实地拍摄,条件也非常艰苦,所以演员遇见蛇虫、中暑等意外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也非常适合还原1935年红军进行游击战的真实场景。

即便如此省吃俭用,到最后剧组还是真的没有钱了,以至于服装道具都是缝缝补补,用了很多次,甚至连木板也是重复利用的。

正是这种无钱的窘态与恶劣的环境,恰好营造出80多年前真实的历史原态,给观众极强的历史代入感。

当然,因为经费问题,也造成剧情的连贯和后期的剧本打磨方面,存在很多瑕疵,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用很少的钱就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这个导演肯定不简单。

毕竟如今的影视圈,几乎是演而优则导。

半路出家的导演,表现甚至比专业导演还能适应市场,54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56亿票房的《战狼2》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刘导演目前的身份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的副院长,他发表过很多论文,有很强的影视理论、摄影知识等专业基础。

这部电影就是他的处女作,先前他只是拍过几部广告与实验片。

然而,他还是小小的成功了。

(3)黑、白、灰叙事长镜头,重新演绎战争美学

从开篇慢慢后拉的长镜头就知道,这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战争片。

相对于整部影片简单的剧情,影片的优点特别明显,黑白摄影+长镜头等美学的造诣,以及环境音效做的都特别好。

影片中,除了自始至终看不到脸的一个个战士,环境和声音,更像是这部影片的主角。

整部影片从一个战争的切口入手,在泼洒的山水墨画卷中,展开战争中的小故事。

可以说,前面的1/3,更像是一部惊悚片,尤其是水下的唯美镜头,再配合惊悚的配乐,通过第一视角,拨开一具具漂浮在河中尸体的时候,着实吓了我一跳。

因为场景为原始大山,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压抑的窒息感,这在影片刚开始就出现了。

同时,影片的色彩基本是采用黑、白、灰三色来定调的,更加突出场景的萧瑟与阴霾,预示着这个故事的结局绝非喜剧。

实际上,若在南方的阴雨天看大山,所有的色彩就是那种介于彩色与黑白之间的颜色,天空是灰色的、山石是灰色的、大树是灰色的、道路也是灰色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洪启辰一行人用他们的牺牲来完成任务。

受客观条件与经费所限,整部电影的拍摄没有运用固定机位,所有片段几乎都是用手持的摄像机长镜头来完成的。

长镜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相机的镜头长短,它是一种拍摄手法,就是指,从开机到关机,拍摄一个片段的长短。

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的纪实性,通常多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这也是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一切忠于真实,而且这片原始土地,在当年也是真实发生过战争的。

之前上映的一部电影叫《1917》,运用的就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一镜到底,效果也不错。

通过这种独特的摄影方式,把残酷的战争处理得很诗意,在极端环境之下,对人性的抉择以及信仰的考验,塑造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

战争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战争电影,里面不可避免的出现暴力、流血、死亡、爆炸等超出正常人认知的不友好东西,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

如何淡化这部分剧情,又能恰如其分体现战争的残酷,且还能被观众接受,这就给导演提出一个新的难题。

所以,就有了战争美学一说。

国内不乏拍摄此类的导演,例如冯小刚的《芳华》,把战争的残酷剧情用六分钟表示,适可而止就行了。

《云霄之上》的黑白场景和长镜头运用,很好的解释,何为战争美学。

这既反映出当年的真实战争场景,又让观众追随角色镜头,不断体验环境的残酷,将剧情层层递进下去。

这有点与《辛德勒名单》相似,小姑娘的红色衣服与一群着黑白灰的军队颜色格格不入,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也预示小姑娘以后的命运。

于无声之处听惊雷,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影片的结尾天降血雨,带来超现实主义的感官体验,这与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结尾处有相似之处。

结语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但是票房就不要估算的太多。

毕竟黑白影片不符合现在的观影潮流,这只是导演的一种拍摄尝试,并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青睐。

《云霄之上》注定是小范围专业人士的狂欢,不要用市场的眼光过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