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韦老师来回答。
隆美尔,战术上可圈可点,但对比曼斯坦因、莫德尔、古德里安等名将,隆美尔远谈不上是一位战略大师。他被封帅,是因为运气好,合元首的胃口。
有着“沙漠之狐”美誉的隆美尔,想必每一位小伙伴都相当熟悉了。
隆美尔身上,确实有很多优秀军人的品质,比如忠诚、尽职、珍惜士兵生命、尊重对手、反对虐待和屠杀等。
再比如,勇敢、善拼,狡猾,机智......
总之,这样一位又帅又能打的骑士,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也被认为是与曼斯坦因、古德里安并列的纳粹德国最优秀的三大名将。
但其实,纵观二战期间隆美尔的整个战绩,以及指挥军队的规模,似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曼斯坦因灭法国、揍苏联的数次封神之作,不用多说了;
古德里安的装甲战略,也对整个二战产生重要影响;
隆美尔呢?是有过一些胜利,但基本都没达到颠覆之作的级别,
相对于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隆美尔应该说顶多算是个集团军司令。
那为啥这么多年来,隆美尔一直那么受欢迎呢?
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自己包装
二是对手包装
用现在职场上的话说,就是隆美尔还算稍微有两把刷子,偶尔能给到老板意外的惊喜,又能做得一副好的PPT,能把7分的成绩包装成9分或10分,老板自然一路欣赏,一路提拔。
1.
千里马遇伯乐 又善于摆拍
隆美尔算是幸运的,也还算有点文采,写了本《步兵进攻》的书,虽然书里的经验主要还算一战时期,但有幸入了希特勒的法眼。
1937 年,还是警卫连长的隆美尔,按照元首的命令,观光车队,无论是谁的车队,都只能每次放行两辆车,于是,隆美尔以德国人自古的严谨性格为出发点,不管是谁,诸如党卫军头子希莱姆或者纳粹二号人物戈林,都只能按部就班的通过隆美尔把控的门口。
此举让希特勒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位满载“忠诚”的国防军军人,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从此,这匹千里马从大本营的警卫连长,华丽变身成为德国装甲师师长,法国战役时成为德国剑指英吉利海峡时最锋利的箭头。1942年,隆美尔就闪电般升到了元帅。
后来的非洲战场,无边的沙漠成为他自由发挥的舞台,英军一度败退到阿拉曼。仅有七万人的非洲军团,成为整个大不列颠的梦魇。
战场上,隆美尔随身带着摄影师,拍的照片,姿势一定要帅,坐着斯图卡俯冲而下,盘旋在坦克上方,神情安然,运筹帷幄......只能说,摄影师的技术也是棒棒的。
2.
德国需要造英雄,隆美尔是合适的榜样
时代需要塑造一些英雄,但希特勒从来就与国防军上层高级将领们格格不入,相互看不顺眼。
隆美尔,相对于参谋部里那帮贵族军人,只能算是草根阶层;对于摆拍王子隆美尔,参谋部里的高官不知是厌恶还是嫉妒,对隆美尔也是相当不屑。
希特勒把隆美尔塑造成神,正好也可以羞辱一下那帮自以为是的陆军高官。
在戈培尔的宣传策划下,隆美尔成为战时德军的最佳代言人。
一个阳光、帅气、绅士的条顿骑士范儿,不断出现在德国人民眼前,什么重复一千遍都能够变成真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隆美尔战后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
3.
对手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包装
和美苏不同,英国在二战初期的主要战场是北非,蒙哥马利和他的二十万军队几乎是英国所有的陆军精锐。
为了体现“大英帝国”的面子,丘吉尔在不同场次,多次称赞隆美尔,借机来衬托英国的存在感。
同时,塑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形象,也能部分推脱自己失败的责任,这是丘吉尔的狡猾。毕竟,隆美尔还算是个有优秀素质的军人,尊重敌人,没有虐待战俘,所以,他没什么不能夸的。
4.
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其实,最初的非洲战场,希特勒没想过大打,价值不大,在战略上采取守势。
所以给隆美尔的指令是用最少的兵力守住北非意大利人的据点,用尽可能少的兵力去牵制尽可能多的盟军。
不料,好大喜功的隆美尔就像老虎从笼子放回了森林一样,精力无限旺盛,不顾自身实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对英美穷追猛打,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连元首都感到惊讶。
只是,隆美尔打得越猛,取得的胜利越多,德国原本就不多的资源就越是不断被消耗,用沙漠上虚幻的胜利,逼迫希特勒不断的把宝贵的战争资源持续不断的投入到错误的战略方向。
最终,自己丢了非洲战场,又影响了其它的战场。
德国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的死因是什么
他的死因是有定论的。
720事变中的策划者贝克将军和阿尔藤布律纳将军等预备役高级将领找过他好几次,想策反隆美尔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作为隆美尔,在北非作战失利后,在希特勒那边已经开始失宠,加上诺曼底防御不力,使隆美尔开始对元首开始产生怀疑。隆美尔常年和英美作战,没有得到过希特勒多少补给的隆美尔,和要什么有什么的英美联军作战,也让他开始怀疑这场战争到底能不能打赢,我们的士兵一直在伤亡,这样的局面要持续多久,结果又是什么?
终于,隆美尔松口了:是的,也许我该做些什么了。
瓦尔基里行动失败后,希特勒迅速对军队中反对他的人进行了清理。包括三位元帅,维茨勒本,汉斯.京特.冯.克鲁格和隆美尔。尤其是隆美尔,元首痛心地说了一句,他必须在人民法庭和因病逝世之间做选择。
执行这个命令的是纳粹德国国防军人事局局长,隆美尔的军校同桌,威廉.布格道夫。就是电影帝国的毁灭中,那个在元首暴走时和元首顶嘴的那个酒蒙子。
布格道夫到了隆美尔的家以后,是隆美尔的妻子露西接待的,露西感觉来者不善,就说了一句您饿了么?我给你们做点饭,边吃边聊。布格道夫回了一句,我要和元首单独聊聊。
进屋后,布格道夫憋了好久了才说了实情。隆美尔问,元首知道么?布格道夫点点头,然后就讲明利弊,你自杀了我们会发出消息说您是脑溢血突发逝世的,家属享受军烈属的待遇。不自杀只能上军事法庭了。
隆美尔向妻子诀别时说,我将在十五分钟后死去,为了元首和德意志。在门口他将车钥匙和钱包交给了大儿子,说你已经十六岁了,已经是一个大男人了,你要扛起家里的重担。
根据战后那个开车的司机回忆说,布格道夫让我往前开,车后面是隆美尔和布格道夫,开到一个树林时,布格道夫让我和他秘书下车进树林里凉快去,车里只有他俩,几分钟后布格道夫让我们回来了。隆美尔倒在副驾驶上,帽子掉在地上,口水流了一地。
隆美尔的葬礼是伦德施泰德元首主持的。很多北非老兵都来了,在葬礼过程中不停地高唱那首他们为隆美尔编的神曲《我的隆美尔》。
后来他那个从政的大儿子说,幸亏我爸死了而不是被盟军俘虏或者上了军事法庭。这句话的含义恐怕只有隆美尔和他儿子才知道。
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会一直听命于希特勒
首先大家得明确一点,希特勒是凭借魏玛时代积累起的群众基础,在1933年,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拿到了最多选票,依据德国宪法规定,正式上台组阁的。所以,纳粹党与希特勒的理论和行径再丑恶,那也是民选的执政党,合法的国家元首。
再看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们是职业军人,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服从国家命令,效忠政府,况且,希特勒这套政府班子还是民选出来的,合法上台执政。
所以,出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考虑,一个一战的下士,带着一群一战的军官发动了二战,而且,多数军官都坚定的效忠着这位下士,也不是特别让人意外。
即使有冯·施陶芬贝格团队的“女武神计划——720事件”刺杀希特勒,但并不代表主流认知。在二战的最后时刻,甚至一些国防军德国高层(注意,非党卫军)和其家人选择自杀给元首和第三帝国”殉葬“。比如,陆军元帅莫德尔、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等等。还有,希特勒复兴国家虽然采用了“杀鸡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效果出奇的好。
魏玛时期的德国,经济几近崩溃,三分之一的失业率(还不包括妇女),马克贬值的如同卫生纸。后来的风云人物,纳粹二把手——戈培尔,响当当的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历,费大劲,托关系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银行出纳的工作........
而纳粹上台没几年,就业率竟然达到了接近100%(当然,还是不包括妇女),老百姓生活水平领先欧洲,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经济和民生的改善还带动了国际地位的提升,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国”崛起的荣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早年的一战,对德国的身心那是巨大打击。战败的德国犹如砧板上的鱼肉,被割的四分五裂。刚复国的波兰还趁火打劫,强行割了德国一条狭长的领土—但泽走廊和但泽自由港,这使得德国被一分为两半,中间没有任何的相连之地。
纳粹政府致力于不断的放大、煽动仇恨——英法迟早要对德国动手;波兰霸占的波德走廊,践踏了德意志神圣的领土;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践踏....等等。
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这些将领,他们本身就经历过一战战败的耻辱。此时,元首给了他们一血旧耻的机会,提供了个大舞台,那可不是得抓紧了机会表现。
因此,希特勒通过一系经济改革、开疆拓土的军事手段,短时间就取得了神迹一般的成果,使得希特勒在德国军队中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威信。所以,此时,德国军中的一大批优秀军事将领都视希特勒为德国的救世主。加上希特勒个人魅力和宣传术,国防军也开始大搞各种发誓效忠希特勒的仪式,这种氛围下,效忠元首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认知。
此外,还有个客观原因。纳粹党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战俘、屠杀无辜平民、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种族灭绝等等)主要是党卫军实施的。
而且,整个战争当中,针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大屠杀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大部分德国国防军都不知道所谓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集中营的内幕也是德国战败后才被公开的,大部分德军和老百姓之前完全被纳粹政府蒙蔽,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
(1945年在盟军战俘营中的德军战俘被组织集体观看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众多德军官兵在观看后纪录片后都感到震惊、羞愧和无地自容,掩面而泣。)
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也证实了,这些国防军高层,虽然对一些反人类罪行影影绰绰的有所耳闻,但手段之残忍,数目之庞大也是他们所料未及的。这些丑恶面他们没有真正接触到,所以一直保持着职业军人的操守,效忠着自己的誓言。
最后,举两个例子。
隆美尔的多个下属卷入了“720”刺杀希特勒事件,由此,隆美尔被怀疑是同党。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被登门到访的“元首特使”(盖世太保)告知,只要他按组织要求自杀,就不动他的亲属和他的幕僚,会被宣布死于重伤引发的疾病,还有体面的国葬,妻儿享受烈士家属待遇时,一下子就从了。
隆美尔在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元首能够让我选择自杀已经是十分体面的了”,貌似还心存感激。
坦然赴死,也可以看作是下属隆美尔,最后一次执行领导希特勒的命令,拿生命在做最后的效忠。
还有,希特勒自杀前指定的接班人,国防军海军元帅邓尼茨。在接了希特勒两个多礼拜的班,处理好投降的烂摊子之后,马上被逮捕,送上了纽伦堡审判席,判了十年监禁。
(下图,邓尼茨投降照样穿的气派,把旁边的英国军官衬托的跟打杂的一般。)而且,不同于大多数提前释放的德国高层(比如,古德里安就判了三年,还提前放了),邓尼茨扎扎实实的服满了10年,半天都没少关,直到1956年才给放出来。
此时,连“马尔梅迪惨案”的指挥官,因为屠杀战俘,犯了“反人道罪“的而被判终身监禁的约阿希姆·派普都被提前释放了。
邓尼茨之所以被”特殊照顾“,除了狼群战术中各色U-Boot击毁了盟军大小3500艘舰船这类罪证外,据说,还跟他老人家的一些言论有关。
与施佩尔等人祥林嫂般的高呼悔恨不同,邓尼茨多种场合表示,并不后悔自己的作为,对国家忠诚,没有错,自己作为军人,就应该在战争中对工作,对国家领袖尽心尽力。
结果,这言论一出来,就被直接定义成了“危险人物”。实际上,无论是在监禁中,还是回家后,这个所谓的“危险人物”丝毫没有表现出危险的一面。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