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指的什么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之名始于宋朝,《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什么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经典的合称。
四书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里面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2、《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而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根据这一零九个字的经义所衍生出来的,乃此书的立论之言。
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
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4、《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