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到底有哪些军事胜利能够和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
曼施坦因到底有哪些军事胜利能够和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这个问题给人们容易造成错觉,好像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不如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实际上,二战爆发前,曼施坦因就在总参谋部任职,其参谋指挥能力就已经脱颖而出,只是他性格比较孤傲,不受总司令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哈尔德重视罢了。
从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整个一条主线来看,这三人中,唯有古德里安因创建闪击战理论与希特勒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是若即若离的,对希特勒来说,既要用古德里安为其闪击战提供理论指导,又不想给予他太大的权柄,导致古德里安在东线战场两起两落,虽官至总参谋长一职,却无缘元帅荣耀,成为军旅生涯一大遗憾。
而与古德里安相反,隆美尔虽然是个后起之秀,却因北非沙漠一战为希特勒长了脸,不仅在托布鲁克战役后直接晋升元帅,还因此成为二战期间名闻天下的“沙漠之狐”,一方面说明希特勒对他的重视,一方面也是为宣传和鼓舞士气所用。
而曼施坦因却不同,如果说古德里安是因创建闪击战理论得到希特勒重视的话,隆美尔就是靠一时的运气。希特勒只交给他两个装甲师去为意军解围,完全凭隆美尔在沙漠折腾,而且隆美尔对装甲进攻并不是行家,能打得英军第8军换了三任军长,足见其有一技之长,这是他在战术指挥上独到的地方。而曼施坦因却完全是靠一步一个脚印,也完全是靠指挥才能和战场灵活的战略战术赢得元帅职位的。
从曼施坦因的指挥经历看,他在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发动闪击波兰战役中建树一般,此时,他刚从参谋部下来成为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这时候,希特勒的重点是放在把闪击战作为试验战来打,况且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协议,苏德双方围攻一个缺乏机械化部队的波军,并不是太难的事。对于德军前线将领来说,曼施坦因考虑较多的反而是担心英法联军加入到波兰军队一边,好在这件事情并没发生,英法只是在旁边观战而已。
1940年春天,德军因进攻西欧和法国问题分歧较大,一方面希特勒为平衡指挥关系和分散国防军的指挥权力,在总体指挥上搞了个大本营参谋部与陆军总参谋部,实际上,他是用陆军总参谋部来指挥陆军作战,而用大本营参谋部来指挥空海军的作战,到莫斯科战役后,他直接接任了陆军总司令一职,就把陆军总参谋部当成了传令兵。
这样的部署,就让两个参谋部之间围绕如何进攻法国的问题形不成共识,后来因携带作战文件的参谋人员飞机失事,希特勒急需一份补充方案来决定下一步军事行动,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才有机会呈现到他的案头,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次飞机失事,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可能要被埋没。
1940年5月,德军成功使用“镰刀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装甲大军奇迹般地通过阿登森林出现在英法联军后面,还把他们撵到了敦刻尔克差点全军覆没。可以说,德军仅用39天时间占领法国,让曼施坦因一战成名,一些对他抱有成见的高级将领们也不得不另眼相待。
不过,让人们好奇的是,曼施坦因本身就在总参谋部担任过要职,又在波兰战役中担任过南线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在进攻法国时更是因“镰刀计划”名噪一时,可在进攻苏联时,希特勒并没重用他,当隆美尔在北非打得风生水起战果频传时,古德里安也被任命为第二装甲集群的总指挥,唯有曼施坦因还是个第56装甲军的军长,无论是职位还是指挥能力都被希特勒雪藏了起来,也可能是德军有意这么安排,也许是希特勒还要对他进行考验。
不过,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机会。苏德战争打响后,曼施坦因指挥第56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4天前进320公里,还抢夺苏军汽车乔装打扮夺取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为德军前进开辟了通道,但北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并没打好,因战前情报工作失误,造成他的装甲部队在原始森林和沼泽地转了半个月出不来,所以,曼施坦因在北线的进攻方面战绩平平。
但转机迅速来到,1941年9月12日,曼施坦因升任为第11集团军司令,让他去克里米亚进攻刻赤半岛,可以说这是个别人不愿意接手的活,对打惯了以装甲坦克为主的闪击战来说,进攻克里米亚完全就是依靠步兵和少量的空军作掩护。但曼施坦因恰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不仅打赢了克里米亚战役,还因塞瓦斯托波尔一仗战场封帅,这才奠定了曼施坦因在战场屡建奇功的地位。
而接下来打赢哈尔科夫反击战却是曼施坦因走的一招险棋,如果从他指挥生涯最精彩的战役来计算的话,进攻法国的“镰刀计划”、打赢克里米亚战役和赢得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这三点是他军旅生涯三部曲,“镰刀计划”使他脱颖而出赢得称赞,战场封帅让他赢得德军上下尊重和认可,哈尔科夫反击战却让他为德军在东线战场重新拿到了主动权,也奠定了他成为一个战略家的地位。
1942年7月底,曼施坦因指挥的第11集团军被肢解,他率领司令部来到列宁格勒前线准备在这里再创奇迹,但时间不长,希特勒看到中线勒热夫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与苏军打得难舍难分,就把第11集团军司令部派到了中央集团军群管辖的费特布斯克,按当时德军的设想,可能是想曼施坦因在这里组建一个战役集团,以缓解北线和中线的中间压力。
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发动了围歼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曼施坦因又被派到南线组建顿河集团军群解救保卢斯,但他发起的冬季风暴行动并没成功,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苏军却要对他展开一次围歼作战,这就是苏德战争中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本身,对苏军的围歼,曼施坦因与希特勒发生了许多分歧,主要是曼施坦因不想主动进攻,想采取诱敌深入先放苏军进来,然后择机反击。最终因兵力缺乏和曼施坦因的坚持,希特勒批准了这个计划。第3次哈尔科夫战役,曼施坦因歼灭苏军并不多,但意义重大。主要是将苏军的装甲主力全部撵到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为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创造了条件。而对德军整个东线战场来说,其意义却是延缓了苏军展开大反攻的时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去的部分阵地又被曼施坦因抢了回来,一些战场主动权也被德军重新拿到。
从上面分析看出,虽然曼施坦因在1943年7月份发生的库尔斯克战役中也有精彩的出场,他也担任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总指挥,但德军此时在走下坡路,曼施坦因纵有三头六臂也于事无补。对于他指挥的作战成果来讲,哈尔科夫反击战才是他最荣耀的顶峰,也因此被德军称为伟大统帅,可见曼施坦因赢得人们尊重并非靠嘴皮子,他是一步步打上来的。所以,如果把隆美尔古德里安和他排在一起,非要分出个高低的话,曼施坦因第一、古德里安第二,隆美尔只能屈居第三了。
二战中,曼施坦因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将军谁更厉害
一个是从没上过一线的办公室将领,另一个是在尸山血海的东线与苏联那一票名将打的有来有去野战将领,你说谁厉害?
先说下艾森豪威尔,他是个典型的美式办公室将领,以军事副官出道,擅长制定计划和写报告,潘兴、麦克阿瑟和马歇尔等跟他共事过都赞不绝口。但是他最出色的是他情商非常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真的是强,二战所有将领里面外交才能、领导才能最出色,没有之一。
就拿艾森豪威尔开始飞黄腾达的登陆北非,进攻法国北非的“火炬行动”,虽然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总指挥官,但是他主要是在直布罗陀协调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特别是可以用“精神错乱”来拿形容的法国各派关系(当时法国在北非有维希派、达尔朗派、戴高乐派还有保皇派)。整个火炬行动,美军登陆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唯一发生战斗的是阿尔及尔港,不过是当地法军开火射击英军驱逐舰,但美军部队抵达后,当地法军就迅速将城市交给美军。
前线指挥的是交给美国第二军团指挥官弗雷登道尔,结果这厮就是个二货,战前极度自大,然后在卡塞林山口被隆美尔吊起来打,3万人的美英联军对阵2.2万德军,最后美英联军阵亡1万多人,另有6千人失踪,隆美尔这边损失2千人……艾森豪威尔只能硬着头皮把这货撤换掉,换上巴顿来负责前线指挥。卡塞林山口战役,美军两面夹击,胜算很大,但是可惜对手叫隆美尔,被反吃了饺子
让艾森豪威尔指挥打仗,我看还是算了吧,从来没有实际临场指挥过,他擅长的是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比如说担任盟军总司令期间,像丘吉尔和戴高乐都不是那么好相处的,比如说跟丘胖子关于盟军战略轰炸主导权的争夺上,可以说是不亚于一场战役,最后甚至以辞职,换个更不好谈的来威胁逼丘吉尔让步。还有巴顿和蒙哥马利之争,美军这边进攻主要是巴顿去猪突,布莱德利擦屁股;英军这边,丘胖子一心想把蒙哥马利拉出来树典型,跟美军争夺战场主导权,双方在补给和战场主导权方面明争暗斗,而这两个性格又完全是针尖对麦芒,全靠艾森豪威尔精确把握。艾森豪威尔最出色的战术成就是他的“十字规则”……
曼斯坦因虽然其人品可以黑成“曼不群”(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面拼命甩锅给元首),但是其不管是参谋策划能力,还是临战指挥能力,都完全是二战无可争议的前五水平。
曼斯坦因本身就是德国传统的参谋军人出道,在德军总参谋部呆了将近十年,担任过首席副总参谋长,之后给龙德斯泰特做参谋长。就凭借其策划制定了灭亡法国的“曼斯坦因计划”在二战军事参谋界派个前五一点也不过分。橙色计划演变,因为曼斯坦因的坚持和希特勒的坚持才得以取得巨大成功,不过曼斯坦因也因此得罪了哈尔德和勃劳希契,将他从参谋部调走去担任前线指挥官,不过曼施坦因却从此走向巅峰。
战场指挥方面战绩最出色的一战,克里米亚战役,曼斯坦因带的第11集团军对阵苏联绝对优势兵力、有海上补给和增援、海空优势。德军前两次失败进攻,而苏军乘机发动费奥多西亚两栖登陆攻势,克里米亚半岛上苏军总兵力3倍于德军的危急情况下。曼斯坦因出色进行调整,非常漂亮的进行空地协同作战进行反突击,反将苏军分割成9个区域,最终苏军阵亡2.8万人,被俘17万人,而德军伤亡人数仅为7588人,曼斯坦因也因此晋升元帅军衔。苏军在克里米亚东部刻赤半岛上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试图夹击德军,但是曼斯坦因出色的临场调度,把苏军反艹打成反反艹。
如果论稍纵即逝的战机把握能力以及临战调整能力,曼斯坦因绝对和隆美尔、莫德尔一个级别。斯大林格勒之后,曼斯坦因一个人在南线扛着朱可夫、科涅夫和瓦图京打,海怼过马利诺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托尔布欣。这些哪个是省油的灯,虽然看上去朱可夫胜多败少。但是哪一场不是朱可夫集结一倍以上兵力?堡垒行动(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兵力不到苏联的一半,后期盟军进行西西里登陆,意大利全面崩溃逼迫希特勒把预备队投放到意大利而放弃,这锅曼斯坦因背吗?朱可夫都判断错德军主攻方向,但是架不住手上预备队多啊。
瓦图京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原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原草原方面军),规模和实力本身都不亚于南方集团军群,朱可夫手里还捏着总预备队。基本上科涅夫和瓦图京两路猪突,曼斯坦因不断的利用时间差,揍科胖、扁瓦图京,打的兵疲师老,物资消耗殆尽后,朱可夫带着预备队进场,曼斯坦因不得不撤退,这锅要曼斯坦因背吗?人家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真当朱可夫、科涅夫和瓦图京是盘菜?你行你上啊?中间三个是朱可夫、蒙哥马利、科涅夫。朱可夫和科涅夫,再加上罗科索夫斯基并称苏军三驾马车,瓦图京悲剧,1944年被乌克兰游击队干死。这样的组合再加上至少一倍以上的兵力压曼斯坦因,输了是曼斯坦因的锅吗?
所以个人认为,曼斯坦因绝对是二战综合能力最强的前线指挥官,既能当参谋,指挥作战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相当出色。当然,让他坐办公室,写报告,搞政治和外交,绝对比不过艾森豪威尔。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谁的战略,战术强
当然是曼施坦因了,不是这里或者哪个网贴,而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军事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问询了很多位当时当任的纳粹将领得出来的答案,毕竟敢把希特勒当小学生训斥的人不简单。纳粹德国打下家底的一战莫过于法国战役,征服法国的作战计划就是其人策划,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士气出现波动,又是曼魔在克里米亚攻坚加歼灭,把这场由斯大林亲自挂名的战斗彻底打扑,反而让苏军被浇灭了士气。斯大林格勒虽未救援得手,但让苏军万丈雄心的兜住南方全部德军盘算落空。哈尔科夫反击堪称经典,以至于不简单的南方苏军总政委赫鲁晓夫被约瑟夫大叔骂的狗血喷头。纵观曼帅军事生涯,不管是参谋人员还是步兵军装甲军军长,亦或是集团军司令集团军群司令,每一个岗位都留下辉煌一笔,曼施坦因在纳粹三绝中排第一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