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芾 盛唐 气宇轩昂 大加 风貌

他的书法气宇轩昂,有盛唐的风貌,连米芾都大加称赞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22:58:10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辞海》中对于楷书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另一种则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当然,我们重点要讲的是它的第一种解释,就是作为字体。

就今天我们说的楷书,是从汉朝的隶书演变过来的,按照历史时期的划分,可以分为魏碑和唐楷。唐代的楷书,就像唐朝兴盛的局面一样,可谓是空前。楷书在这个时候也开始逐渐成熟起来,而且也出了很多书辈名家。像唐朝初期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唐朝中期的颜真卿,还有晚唐的柳公权,他们的楷书作品在后来的几千年以来,都是临摹习字的模范。

谈起书法这个话题,我确实还是有点东西可以谈谈的。小时候六七岁也开始接触书法,因为当时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就需要用毛笔在小格子的本子上写小楷。至今断断续续十几年,一直也在练习。

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跟着初中的一位老师学习书法。他的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省书协的会员,擅长写楷书和草书,尤其一手草书,龙飞凤舞。我当时跟着他学颜体字。那几年间每逢周日就去他那里练字,每写一篇,他就给我点评一番,甚是认真。

展开全文

我们聊聊颜体字。书法到了盛唐鼎盛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楷书,就会说到虞、欧、褚、颜。颜真卿是最具有改革精神的大书法家。他公元709年出生在京兆,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第五代孙。颜真卿为人笃实,一向以义气闻名于官场,是四朝元老,宦海浮沉,后来奉命安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被李希烈给杀了。

颜真卿的书法书法源自家学,但是他懂得取百家的长处,在书法方面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变革家,被称为吴郡张旭。在今天留下来的大量碑帖中能够看出他的功力。就连史学家范文澜先生都说“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反映出了一种盛世的风貌,气宇轩昂。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学习了张旭的笔法,曾经还和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的书法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吸取了他们的长处,创造了新时代的书风。

颜真卿的书法雄秀端庄,字体的结构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非常有筋骨,也很有锋芒。一般都是横细,竖画、点,撇和捺都比较粗。这种风格的书法,大气磅礴,具有盛唐的气象。

比较端庄遒劲的还有《颜勤礼碑》,但是笔画细瘦和其他的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比较得意的作品,和早年的作品比较起来,更加浑厚大气。

颜真卿的一生的书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在五十岁以前,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比如天宝年间的《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等。从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出,他追求的是用笔上的沉着,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第二境界,大致是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这个时候的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颜允南碑》、《颜秘监碑铭》等等。到了这个时候,颜真卿已经完全摆脱了初唐的那种楷书风貌。第三境界,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几年中。从成熟到神奇的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这个时候的作品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等。

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后世的米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颜真卿(书)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几千年以来的艺术瑰宝,文化的沉淀。我们在学习书法,练字的过程中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书法家当时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的心情,这样的体会多了,我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学习到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