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邑 老君 炮击 日寇

日寇炮击鹿邑老君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17:11:08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河南,一直饱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的践踏。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始终是中国军队的重要战场,是屏障川陕大后方的前线。华北沦陷后,日军在河南境内先后发起过十多次大规模进攻,豫北、豫东、豫南30多个县都沦入敌手。

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正式开始全面侵华,从此,大半个中国都陷入了战火中。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日本军队在中国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罪行罄竹难书。

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日军的部队就侵犯到了中华腹地—河南省。就在这时候,在河南省夏邑县的老君台发生了一件奇事:有一地在遭受日军连续十三枚炮弹轰炸后竟丝毫未损,日军得知自己所炸之地来历后当场跪拜磕头,之后再不敢进攻此处,甚至当时见证此事的某名日本军官还在战后还特意回到这个地方进行参拜。

这情节听起来有些玄乎,似乎是某些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的桥段,但这确确实实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有许多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地方竟如此神奇呢?当年这个事件的具体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连轰十三炮不中,令日军畏惧的老君台

展开全文

这个传说中的地方便是位于河南省鹿邑县的老君台,始建于两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当年道祖老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上老君在此处飞升,于是人们便修建了这座老君台以作纪念。

老君台的下方伫立着一根白色方柱,上面分别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英文刻写了同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这根方柱是由一个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所捐赠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梅川太郎一有时间就会去老君台参拜老君,态度无比诚恳,言语中尽是敬畏之意。

是什么让梅川太郎从侵略者转变为老君“信徒”呢?这还要从1938年6月说起。

1938年6月1日,日军的一支小股部队正沿着鹿邑县城东方向向西进军,沿途并没有碰见一支部队,所以行进速度很快。

走着走着,眼前突然映出了一栋高高的建筑,在低矮的民房中间十分显眼。按照以往的经验,日军指挥官认为这会是一处军事基地,所以就命令手下发起炮攻。

担任这次炮击任务的炮手正是梅川太郎。他先是对准高台附近的角楼发射一枚炮弹,一瞬间角楼就被炸得粉碎,日军见状连连惊呼,纷纷夸赞梅川太郎的技术高超。

此时,梅川太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接着便把炮口对准了老君台。一发炮弹过去,并没有听到该有的爆炸声,众人纷纷惊奇地望向梅川太郎。

梅川太郎也很纳闷,但这种事之前也曾遇见过。于是他没有过多犹豫,立马又打出了第二枚炮弹。可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二枚炮弹仍然没有响。

梅川太郎是一个有着多年战斗经验的老兵,哑弹见过不少,但是连着两发都没有炸开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于是他调转炮口,向着鹿邑县城方向连发好几枚炮弹,结果无一例外地都响了。

于是梅川太郎确认了炮弹没有问题,便又重新把炮口对准了老君台。一连发射了11枚炮弹,结果只听见炮弹出膛的声音,久久也听不见炮弹的爆炸声。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们不敢相信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

无可奈何之下,日军指挥官只得派小队悄悄步行前往老君台。日军小队进去之后发现老君台上面一个人也没有,里面的陈设布局表明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的地方。小队里面有些信道的人自然而然联想起了刚才炮弹的事情,慌忙跪倒在地,嘴里不断重复:“中国的老祖宗显灵了······”

随后,日军的指挥官也上来了,看到墙上的炮弹更觉不可思议。他没有半点犹豫,立马令手下匆匆离开了老君台。

两年之后,鹿邑县逃难的百姓纷纷回到了城中,老君台的道士也回来了。看到老君台墙上留下了来的炮弹,道士们非常慌张,便把情况反应给了当地的慈善会会长赵万成。赵万成便带着自己的弟弟赵万本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学生来到老君台查看情况。查看之后发现,老君台的正殿东墙以及偏殿和一棵柏树上都中了炮弹,共计12枚。

为了防止炮弹再次爆炸,赵万成带着人把这些炮弹小心翼翼地取了下来,全都埋进了深坑里。后来的老君台经过了多次的修缮,但始终保留着那些炮弹留下的痕迹。

2003年9月5日,老君台上的一名李姓道姑正在焚香,突然间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老君台的西南角出现了坍塌,于是道姑便喊来了施工队对老君台进行维修。

维修的过程中,施工队员意外发现了一枚炮弹。经过县里市里多位技术人员的鉴定之后,确认这枚炮弹是当年日军轰炸老君台留下的炮弹。至此,当年日军轰炸老君台的13枚炮弹全部被找到。

可是,日军所发射的13枚炮弹1枚未响却成了一个谜团。

关于十三枚炮弹打老君台无果的故事流传极广,在一部分人深信是老君在庇佑老君台、庇佑后人,还有一部分人则试图用科学解释这一现象。然而,前往老君台探究的人众多,但始终没有人能就此案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战后重回鹿邑,多年坚持参拜老君台

前面说到的那名炮手梅川太郎在炮打老君台后心中始终感到不安,在日本战败回国后他也没有忘记当初的老君台,还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时常找道教相关的书籍研习。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后,梅川太郎终于有机会重回鹿邑。他第一时间来到了老君台忏悔自己过去的罪行,希望老君宽恕自己。

此后数年内他几乎每年都来,还会对人们说一些他当初炸老君台却被吓一跳的事,当然,最常说的还是抱歉和赎罪之类的话,老君台一些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1997年9月19日,这是梅川太郎最后一次来到老君台,这次他从日本空运了一根白色方柱,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老君台下看见的那根写着“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的白柱。

那天,他再一次跪在老君像前真诚地为自己、为过去的战友忏悔。拜完老君台回国后不久,梅川太郎便去世了,老君到底有没有原谅他我们不得而知,但中华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深入骨髓的恨意估计永远不会动摇了。

结语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意思是说: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护则能稳固。

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是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之战。很明显,日军的侵华战争是侵略战争,是不义之战,而我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之战,因此日军必败我军必胜。

参考资料:老君台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天下名士都趋之若鹜。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名人雅士来这里谈经论道,其中包括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和欧阳修等人,他们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诗词。

老君台原名为拜仙台(也称升仙台),属于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的东北方向。据传老子就是在此处得道飞仙,故而将此地称为升仙台。

公元1014年,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所以人们又将其改名为老君台。

老君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部略大于顶部,是一个类似圆柱体的建筑。老君台的主体结构由大块的砖头堆砌而成,顶部有70厘米高的围城,形似城墙。

台上的房屋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正殿、东配殿以及西配殿,台下还建有山门一座。正殿中间原有2米高的老子铜像一尊,铸工很是精巧。殿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上面分别写着“道德真源”和“犹龙遗迹”,殿的左前方有一根名为“赶山鞭”的石柱,直径7寸,高七尺有余,默然静立。

老君台下的石梯共32阶,加上正殿前的1阶,正好为33阶,对应着老子升33阶青天的造化。台下四周种有13棵翠绿的柏树,一年四季葱郁不断,常有鸟儿围绕啼鸣。

站在山门处下望,里许之外分别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