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位皇帝福临一生有四位皇后,分别是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第二位皇后章小蕙,第三位皇后张小康佟佳氏,第四位皇后孝贤董鄂氏。
因为顺治皇帝是清朝的始皇帝,所以他的婚姻具有满族女真族的特点。婚姻是人生大事,顺治皇帝的婚姻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太后(孝庄皇后)的侄女,科尔沁蒙古李卓·克土亲王吴克善的女儿。
顺治八年(1652年)八月,顺治皇帝年仅14岁的时候,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了他的第一次大婚。
因为是新朝举行的第一次皇帝婚礼,清朝特别努力举办了盛大的皇家婚礼。在这场婚礼中,只有彩礼和大礼给了女王的父母和兄弟。金银一万五千余两,绸缎五千余匹,还有许多珍贵的金银器皿、皮毛、马匹、盔甲等。
但是顺治皇帝不太喜欢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婚后不到两年,顺治皇帝就提出了废立后重新立的重要问题。
他的理由是皇后天生嫉妒心强,残忍嗜杀,奢侈无度,在衣服器皿上大手大脚。“她天生爱吃醋,每次看她不那么漂亮,就恨她想死。”“御衣皆绣珠玉饰”,“吃了非金之物,不乐”(孝皇后),她标榜自己。
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正让顺治皇帝想废皇后的,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巨大阴影。
清朝初入关时的婚姻政策依然延续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风格,完全是为了加强清政权的政治目的。
清政权需要加强,除了发动战争,婚姻也是重要的政策。作为满族女真部落,要想入侵明朝,首先要稳住其周边的蒙古部落。
所以从努尔哈赤开始,清太祖就确立了与蒙古部落通婚,联合蒙古部落,共同对付明朝的基本国策。
展开全文
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作为清朝入关之初的最高统帅和最终决策者,视国家安危高于一切。至于皇帝愿不愿意,他怎么想完全不相干。
所以顺治皇帝年轻的时候,多尔衮按照清朝的传统惯例,和孝庄皇后商量,在科尔沁蒙古王公贝勒的女儿中,为顺治皇帝选择了未来的清朝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皇帝登基后不久,李卓克土亲王吴克善带着他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一家来到北京,要求在二月举行盛大的婚礼。
顺治皇帝一直生活在摄政王多尔衮权力的阴影下,处于叛逆期。她不仅对多尔衮为自己选择的皇后不满,就连孝庄皇后的苦心也毫无反应。
《清实录》记载了顺治皇帝后来的明确表态:“将来我小的时候,乃瑞王被亲生父母订了婚,他没有办法。从书创办之初,他就不同意我,何工也加入了经营。”所以,当科尔沁蒙古李卓克图的吴克善亲王一行到达京城时,顺治皇帝很冷漠,借口时机不合适,拒绝了吴克善亲王的求婚,一拖就是半年。真的是一拖再拖,八月份勉强结了婚。
婚后顺治皇帝处处挑皇后的毛病,皇后也是草原科尔沁部落养尊处优的小公主。她不懂隐忍,喜欢嫉妒这个大习惯。终于在两年后,她给了顺治皇帝废除皇后的机会和借口。
顺治皇帝知道废立皇后是历代大事,不容易出招。
首先顺治皇帝扔石头问路,诏令内院大学士,找出前代废除后的相关事例,观察满清王侯贝勒和文武官员的反应。这道圣旨一出,在朝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韩大学士、陈明霞、程等人,听说要被废除,都非常难过。一方面,他们从传统的封建礼教出发,认为“太后在天下,关系甚重”。历史上一些堪称一代圣贤的君王,如汉光的吴、的、明宣宗的等。,都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批评为失败;另一方面,他们担心满洲女真入关时间不长,清朝的统治地位还不稳固,废除后采取的措施会引起国家动荡。于是联合起来反对废太后。
这时候顺治皇帝还小,是个轻浮任性的皇帝。他决心要做的事,别人是阻止不了的,就连他的母亲萧庄太后也是。
全峰和其他人的反对在他被废除后为他提供了一个理论。看完全峰等人的奏折,他马上反驳:“都说太后之仪是天下之重器,所以要谨慎。俗话说,女王的锅是好仪器,她是土匪,所以没用。身为大臣,有违你无益的名声,所以出格。”
听了皇帝的反驳,汉臣们还是不甘心,再三反对废除,提出了建东西宫,仍保留皇后称号的建议。但顺治皇帝依然固执己见,汉人大臣终究无法抗拒皇帝的权威。
对于满洲女真贵族来说,只要皇后是蒙古部落就无所谓。
此外,在不对付多尔衮的满洲女真开国功勋郑亲王·吉尔二郎等保守派的支持下,顺治帝最终下令将皇后降为静妃,移至侧宫,这在清朝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
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沦为安静公主后,神秘地从清朝官方典籍中消失了。
清代历史学家孟森推测,吴的六首古诗描述了的结局,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此外,《李氏朝鲜实录》记载,废除后,博尔济吉特氏回到科尔沁蒙古居住,还生了一个儿子,也是贤德之人。但这一说法中所提到的时间(书中记载儿子是康熙四年十四岁)与清朝官方史料有很大冲突,所以废除后的博尔济吉特氏的下落从此成为清廷的悬案之一,就像孝庄皇后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