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480期)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极大代价,牺牲了许多战士,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后来他们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电影,比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其中《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经典影片,除了摄制组和演员实力很强外,还有一个硬件做支撑,即其剧本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王成和王芳兄妹俩,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王成在阵地喊出的“王成呼叫,向往开炮!”成为一句经典台词,在那时的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甚至成为小孩子们的一句口头禅。
影片中王成的妹妹王芳,清纯甜美、英姿飒爽的形象更是受人喜欢,她甚至成了当时年轻小伙们的偶像。然而你知道王芳的人物原型是谁吗?其实,现实中的“王芳”的事迹更加感人,由于时代的因素,她的一些事迹没法在影片中表现,
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她也因此受到中朝两国领导人毛主席和金日成的接见。
欲知“王芳”有何传奇故事,本期解读。
(一)巾帼赛过须眉的艰苦行军
她叫解秀梅,1932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贫寒的农家。她性格活泼而刚强,自小就是个颇有男子汉气魄的女孩。家乡解放时,解秀梅就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并成为乡村剧团中的一员。当然她也是刘胡兰的崇拜者,决心以刘胡兰为榜样,为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她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50年2月,18岁的解秀梅入伍;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她随军奔赴朝鲜战场。
展开全文
首先是一场长达18天的艰苦行军。人们往往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那些女英雄;但在这次行军中,
解秀梅的表现堪称巾帼赛过须眉。
解秀梅本来属于文工队的女兵,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她们没有受到任何照顾,和普通士兵一样艰难行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解秀梅不但没有掉队,而且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气魄。
文工队的女兵不但自己要跟得上大部队,而且她们有个重要任务就是,鼓励队伍行军,给部队“加油”。在半途中会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比如唱歌、打快板之类,给大家放松一下,给大家鼓鼓劲,鼓舞革命士气。除此之外,每到一个宿营地,解秀梅还要给战士们砍柴,帮忙烧火做饭,烧水烫脚,缝补衣服等(如今的部队文工团的歌星们估计搞不了这些了),这些解秀梅都做得尽职尽责。
然而解秀梅做的还不只是这。看到一位身体出了状况而显得很虚弱的战士王喜斌,在行军途中走得很困难,于是她二话不说,走上前去,
把王喜斌的挎包和七八斤重的米袋子抢了过来背在自己的身上,
这样她就是扛着双份行李前进。这可不是一时冲动做个样子,解秀梅把这位战友的行李一直背到目的地。
(二)惊世骇俗的慰军之举
解秀梅是最早到朝鲜战场的女兵之一。那时正是冬天,战场上不仅战火纷飞,而且还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解秀梅扎着两只短辫,显得精神奕奕,她经常和文工队的战友们穿过敌人炮火空袭的封锁线,深入到阵地前沿,奋不顾身地为战士们演唱各种节目,鼓舞战士们的作战士气。
在那个年代,部队的文工团的工作很多,可不是光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她们的慰军任务很重。不仅要做好宣传鼓舞工作,还要给战士们缝补衣服,甚至充当护士等。在这上面,她们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尤其是解秀梅,她的表现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1951年11月,上级派解秀梅和文工队的几个同志,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在手术所,解秀梅对伤员的护理尽心尽责,倾注了全部心血。
本来她只是文工队员,是不懂护理的,但是为了伤员,为了工作,她只能发挥出一个女人所具有的一切优势,贡献出一个女兵所有的爱,甚至是“母爱”般的崇高和无私。
朝鲜的冬天十分寒冷,甚至能达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所有从前线送回的伤员往往冻得浑身如冰棍。看着这些伤员,解秀梅十分心疼,经常把他们冻僵的双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暖。
如果只是这样,你也不会吃惊。关键还有伤员冻得红肿的双脚,解秀梅也会毫不犹豫地放进自己的袖口里暖;更有甚者,
她还曾把一双冻坏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暖。
有一次,一位战士为了追击敌人跑起来方便,在冰天雪地里换上了胶鞋。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受伤了。当这位战士被送回手术所后,他的脚竟同鞋袜冻在一起,根本无法脱下来救治。解秀梅的心口在疼,此时她忘记了一个少女应有的矜持,不再害羞,毅然决然地解开自己棉袄的衣扣,把伤员的脚放进了自己温暖的怀里……
那时的社会,还很不开放,男女之间是有不少障碍的,解秀梅能够如此做,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当时,那位战士红着脸流下了泪水。在战场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没有流过泪,而此时,在一个女兵面前,他哭了。也许在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啊,
除了母亲,谁会有如此的无私,如此的大爱?
过后,那位战士握住解秀梅的双手,激动地说:“是你保住了我的双脚,我还有什么借口不好好战斗?”
三)舍生忘死的大爱行动
在朝鲜战场,解秀梅已经不只是一名文工队女兵了,她什么都做,除了拿枪直接上阵拼杀外,她做了一切为战士们应该做的。
1951年11月30日,解秀梅打柴回来时(当一个护理员居然还要出去找柴烧,可想而知当时的战场上条件是何等的艰苦),遇到9架敌机的袭击。
敌机在志愿军的病房附近狂轰滥炸,手术所顿时陷入火海之中。在护理员们的帮助下,伤员们都转移了,只剩下605团的一名排长李永华还没来得及转移,他也是身负重伤。然而,此时手术所已经被大火包围!
在手术所门口的解秀梅得知里面还有一个伤员时,便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她在烟火中找到李永华后,没有任何犹豫,背起他就往外冲。可外面山上的火势也很大,烟火逼得她一时辨不清方向,脚下一片狼藉,慌忙中她摔倒在地,伤员也摔在了一边。此时李永华不忍心连累解秀梅,要让她快走,不要再管自己了。但解秀梅岂能丢下自己的战友?她二话不说,连忙再去抢救他。
但此时敌机仍在不停地轰炸,李永华的衣服瞬间着火!解秀梅不顾自己衣服是否也燃着了,迅速扑灭对方身上的火后,背起他继续往前跑。
敌机像发现了他们一样,一架接着一架往下俯冲,继续投弹。解秀梅背着伤员在战火中来回奔跑,已经迷失了方向。
但她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伤员带到安全的地方!
突然一颗炸弹向她飞了过来。她死命地奔跑,竭力偏离炸弹飞行的轨迹。可是顷刻之间炸弹还是在她不远处爆炸了。多亏她反应快,在炸弹落地的一瞬间,她迅速放下伤员,然后爬在战士的身上,
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伤员。
解秀梅,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把她的血肉之躯当了盾牌!此时距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枪眼还有11个月……
轰隆一声巨响,弹片纷飞,碎石乱窜,硝烟弥漫……
炸弹爆炸的气浪迫使解秀梅直喘不过来气,事实上她几乎已被碎石和土块埋住了。巨响过后,解秀梅胸口突突突的狂跳不已,她看了看身下的战士,李永华毫发无损,她才放了心。而此时,我们的女英雄已经是遍体鳞伤,她的棉衣棉裤被炸破了好几个洞,胳膊上、手上鲜血直流。
只要伤员没事就行。此时的解秀梅心中已经没有了自己,不顾伤痛,她爬起来背着伤员继续向前跑……
最终,解秀梅把受伤的排长李永华背到了山地防空洞,终于使他保住了一条性命。她自己尽管浑身是伤,脸上还是露出了微笑。
为此,志愿军68军给解秀梅记了一等功。她也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兵。
(四)女儿也有洒泪时
1952年5月23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团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当时,作为志愿军文工团归国代表之一,荣立一等功的解秀梅也荣幸到场。一脸凝重的毛主席和解秀梅握手时,
她突然扑到对方的怀里,放声大哭……
为了抢救自己的战友,解秀梅在枪林弹雨里也没有掉一滴泪,而此时,面对一个她尊敬的长者的时候,她再也控制不住了。也许此时,解秀梅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亲人。
是啊,当时的她虽然是战斗英雄了,但其实还只是个孩子。如果不是打仗,在和平的年代,一个19岁的未成家的姑娘还只是个大女孩,许多还在家里当公主;可是,在那个年代,解秀梅却已经在战火中洗礼过,接受过生死考验了!也许在那一刻,她是真想趴在父亲的怀里撒个娇,大哭一场!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情处。女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女儿有泪不轻洒,女儿也有洒泪时!
那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不久之后,解秀梅又回到了朝鲜战场。1952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两周年时,解秀梅随志愿军到平壤参加朝鲜召开的庆祝大会
,她又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接见,并受到了表彰。
解秀梅于1956年从部队转业,之后到河北华兴印刷厂工作。
作为一名志愿军的女兵,解秀梅尽管没有机会像黄继光等勇士一样,拿枪直接同敌人搏斗,但为了战友,她付出了一切,为整个战争的进程做出了自己应有贡献,并且做到了最好,
她同样是战斗英雄,她配得上祖国的“英雄儿女”这个称号!
(文/说历史的女人·戈盾)
参考资料:《英雄儿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