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对东汉末年蜀汉政权名将关羽关云长怀有极大的憧憬和喜爱之情。
小时候读小说《三国演义》,长大后读史书《三国志》,对于关羽在小说中和历史上的神勇身姿印象深刻,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的事迹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其中,《三国演义》更是直接奠定了关羽在汉末三国时期的第一勇将地位,乃至在后续的1800年当中,关羽成为了民间“武圣”的形象,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武财神关公像数不胜数。
在各种“义结金兰”的场面里,结拜弟兄所拜的神像绝大多数都是关二爷。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_018IOytNODVd
关羽(剧照)
关羽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心目中“忠义无双”的代表人物、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初(公元220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军事集团被曹操和孙权势力联合绞杀,关羽率部败走麦城,被东吴政权擒获并杀害。
根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关羽死后身首异处,他的头颅被送到曹魏,被曹操以王侯之礼安葬于洛阳城。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关羽的墓穴应该位于河南洛阳。无数人前往洛阳祭奠关羽,香火持续千年不断。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场大雨将位于洛阳的一处墓穴冲开,通过里面所保存的碑文和遗物,人们才得知,这处被意外发现的墓穴才是汉寿亭侯关云长的真正墓穴。此前1800年左右的祭拜,居然都拜错了地方......
关羽冢
“头枕洛阳,身困当阳”的来历
要弄清楚这件事,我们先要根据史书记载来推断出关羽之死的真相。
展开全文
民间有一句话形容关羽的葬身之处,即“头枕洛阳,身困当阳”。
史书《三国志》的《关羽传》和《吴主传》(孙权传记)对于关羽之死的记载十分简单,只是在《魏书·武帝纪》(曹操本纪)中有这样简单的几个字描述了这件事情:“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再通过结合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注,以及《魏略》《汉晋春秋》等史书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关羽下落的如下决定性意见:
为配合刘备在益州和汉中的军事行动,镇守荆州的蜀汉前将军关羽挥军北上发动了襄樊战争,攻打曹魏所占据的荆州北部地区襄阳和樊城。
曹操
战争初期,关羽借助地形与气候优势,成功完成了“水淹七军”的壮举,擒曹魏大将于禁,斩其先锋庞德,威震华夏,四海皆惊。
但关羽势力的扩大引发了东吴方面孙权的不满,孙权决定暗中联合曹操夺取荆州,消灭关羽势力,为东吴扫清障碍。
军事上骁勇,政治上却不够成熟的关羽果然被曹孙两家势力联合打败,在沔水不敌曹军主力,又因为后防空虚被孙权夺了荆州地区,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被孙权擒获,与其子关平以及手下诸多部将一同被杀害于当阳。
然而,关羽的死让孙权集团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东吴与蜀汉原本是盟友,杀掉蜀汉头号将领意味着跟风头正劲的蜀汉政权决裂,此时刚刚自封汉中王的刘备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孙权
为了转移矛盾,孙权在处死关羽后,将其首级送到曹操的大本营洛阳。
曹操当然知道这是孙权的嫁祸于人,但他曾经与关羽有旧,十分欣赏这名大将,便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的头颅,谥号“荆王”,从而化解了此次由孙权转移而来的外交危机。
当然,孙权只把首级送到了洛阳,关羽的躯干仍然在孙权手里,孙权下令将其躯干就地埋葬于当阳。
就这样,生前威震华夏的蜀汉前将军关云长,落得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首级在洛阳关林,身躯在当阳关陵,这也是关羽“头枕洛阳,身困当阳”的原因。
而关羽是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山西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关羽,为他建造了埋葬其衣冠冢的关帝庙。
关羽(剧照)
古人云“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对于一个身首异处的人而言,头颅所葬之处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墓穴。
所以,关羽的头颅在洛阳埋葬之处,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关羽墓,湖北当阳的关陵、山西运城的衣冠冢,都并不是真正的关羽墓。
在关羽死后1800年的时间里,更多人还是前往洛阳关林祭拜关羽。
然而,在40多年前,一场大雨的到来,才让真正埋葬关羽的陵墓浮出水面。
关羽纪念雕像
大雨冲刷带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据媒体报道,在1979年夏天,我国河南省洛阳市遭遇特大暴雨。
洛阳市洛龙区内的关庄村,由于防汛措施较为落后,且当地地势复杂,很多土地遭到了雨水的冲刷,村民损失十分惨重,甚至一些此前深埋在地下的墓穴都被冲开,需要重新维护和修缮。
大雨过后,村民们在村子里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墓穴,而此前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处墓穴的存在,于是为了确保安全,当地村干部赶紧将消息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
文物部门立刻安排考古专家前去考察,用专业术语来说应该叫做“抢救性发掘”,毕竟墓穴已经被大雨冲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不过,在修复的过程中,专家对于此陵墓也有了一个疑问:它的主人究竟是谁?
专家发掘墓地
洛阳是我国古都,不仅是定都于此的王朝皇室,自古以来无数史书上的文臣武将也曾在此生活。从这个陵墓的规模看,该墓穴的主人是一位大人物。
考古专家的发掘工作持续推进,不久,在墓中发现了一块能够证明墓穴主人身份的碑文。
而通过对于碑文进行解读,考古专家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同时也对此次考古发现大为震撼:原来,碑文中记载的内容是汉末三国名将、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的生平经历。
换句话说,这个墓穴的主人,正是“武圣”关羽!
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既兴奋又诧异,兴奋的是该陵墓是一位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诧异的是此前人们所祭拜的关羽陵墓并不位于此地——而是同样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的关林镇。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7_018IP01ym09I
关公使用武器
关林的建筑结构十分宏伟,前卫祠庙,后为墓冢,是前文提到的三大关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多年以来,根据《三国志》等史书以及其他史料文献所记载,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关林是关羽头颅的埋葬之地。
而这场大雨所带来的考古发现,对此前的祭拜地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得以真正找到关羽的葬身之处。也就是说,此前人们祭拜关羽的地点并不准确。
关羽于公元220年遇害,距今已经1800年了,有考古专家指出,如果不是这场大雨,人们都不知道自己错拜了关公墓1800年。
关林庙
通过民间形象追寻历史的真相
关于洛阳关羽墓的抢救性发掘,还有很多细节引人关注。有消息表示,墓冢中碑文上的内容可以进行复原,以作为史书上描述关羽生平的补充。甚至还有人说,在这座墓中央发现了一颗头颅,作为此地是关羽墓的证据。
不过,由于官方没有信息确认,这条记载并不一定可靠。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关羽的头颅的确是被安葬在了洛阳,严格来说,就算是拜错地点,差得也不是很远。
关羽墓最为让人关注的原因,还是人们对于这位武将在民间文化层面被赋予的超越其本身的含义。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在官渡之战前的白马之战中阵斩袁绍大将颜良后,被曹操表荐朝廷封为汉寿亭侯。
关羽雕像
识才惜才的曹操本希望关羽能留在大营为自己效力,然而关羽自幼与刘备一同起兵,不愿意背弃自己的大哥,为曹操立下战功后,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这个行为让曹操手下大将张辽非常不理解,而曹操却说:“各为其主,不要勉强”。后来,关羽回到刘备身边,成为蜀汉政权的头号猛将,镇守一方的大将军,直到战死。
对刘备,他尽到了“忠”;对曹操,他报之以“义”。再加上他盖世绝伦、勇冠三军的武艺,甚至再加上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威武形象,都成为了巨大的加分项。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间形象高大威猛、义薄云天的关羽,成为了后人尊崇、膜拜的对象。民间甚至有“文有孔夫子,武有关云长”的说法,一个文圣人一个武圣人。
刘备剧照
民间形象并不等同于历史真相,但历史真相往往符合民间形象。就好像历史上并无“桃园结义”之说,但《三国演义》中将刘关张三兄弟安排为结拜兄弟,从三人的关系看,并没有任何不妥。
我国独一无二文明体系的形成,得益于多年来老百姓惩恶扬善、崇尚英雄的整体文化导向。
古代战乱频发,特别是在地方割据势力横行、军阀混战的年代,老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对于和平的渴望、幸福生活的向往,让人们期盼安宁,祈祷和平。
而安宁与和平,需要一个特殊群体给人民指明前进方向,这个群体就是英雄,能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英雄。英雄既可以是文臣也可以是武将,而在战乱年代,武将当然更受百姓的青睐。
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一定是赤胆忠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随刘备一同匡扶汉室的关羽,作为汉末三国史书记载中唯一一位阵前亲手斩杀敌方大将的将军(策马刺颜良),当然是大英雄的不二人选。
桃园结义(剧照)
而且,英雄应该接地气,应当有血有肉,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出现在历史长河中。作为武圣,关羽并不是“常胜将军”,还曾经有过被曹操俘获的经历。
然而,他为曹操立功后离开去寻找旧主刘备的经历,让他的形象更为高大:真正的英雄并不完美,这样失散后忠心寻主的经历更加可贵,这表现了关羽不为曹操赏赐所心动、从一而终的可贵品质。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孙权击杀关羽后将其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于曹魏的时候,曹操的心情极为复杂。关羽当时是曹魏的心腹大患,其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打得曹操几乎要迁都以避其锋芒。
但是,为了送别这位自己极为欣赏的大将军,曹操仍然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羽。这说明,不光是老百姓,就连曹操这样的“奸雄”,都对关羽敬重有加,一千八百年来老百姓对于关羽,自然更是顶礼膜拜、香火不绝。
关林庙
即便是“拜错”,也只是程序上的错,形式上并没有错。无论是洛阳地区,还是当阳地区,乃至中华文化圈所覆盖的地区,人们都丝毫不掩饰对关羽的崇敬和喜爱。
这场暴雨让关羽真正的陵墓重见天日,其出土的材料补充了关羽的生平,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三国这段历史都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将出土的关羽墓遗迹交由关林博物馆处理,作为完善“关公文化”的重要一步。
在未来,依然会有更多的人前往洛阳关林,以及当阳关陵、运城关帝庙,继续循传统、拜关公,将我们的英雄文化传统延续下去。
关林庙
另外,从关羽墓被“错拜”这件事也能看出来,后人对于历史的研究和分析要尽可能避免误解。
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工作者,依然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继续深入了解每一段历史,用理论结合实际,将更为完整的历史还原给大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相信在大家不断的努力之下,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会更上一个台阶。
而普通人也可以在继续崇拜关公的同时,对我国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并借此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以及道德品质修养,做自己的“英雄”。
参考资料
[1]陈寿[西晋]、裴松之(注)[东晋、南朝宋].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蜀书二·先主传、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2.
[2]关海山.关公文化:浩然正气武圣庙[J].旅游时代,2003-11(038-040).
[3]赵谦.三国五虎将埋骨何处[J].旅游,1996-12(036).
[4]知识窗.关羽墓和关帝庙[J].南京史志,1996-06(051).
[5]万佳欢.三国英豪墓安在?[J].中国新闻周刊,2010-01(046-047).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