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 万能 聚集 感染 并非

广东未报告甲流聚集性感染 奥司他韦并非“万能神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09:12:03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期,多地报告流感病例增加,“甲流”相关词条频繁冲上热搜。

北京疾控中心最新疫情周报显示,2月13日—2月19日,报告病例数排名第一的是流行性感冒,已超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近日均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

甲流和新冠会一起感染吗?广东受甲流影响如何,要如何做好防护?

甲流“来势汹汹” 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

不少人最近有一种感觉,身边发烧、咳嗽的人好像变多了。

但和“新冠是不是又来了”的担心不同,中疾控近期发布消息:今年1月以来,全国报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阳性结果人数持续“双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一直在低位波动。

与此相反,流感则显得有些“高调”。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达到71%。

北京、河北廊坊、内蒙古通辽、安徽等地的疾控中心,均针对甲流流行强度提高而发出提醒。广东情况如何?未进入高发期。据广东省疾控中心介绍,近期广东省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低于基线水平,未报告相关聚集性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二科医生郑海鹏称,相较于去年,今年因甲流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变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专科医生李增清表示,最近一周以来,因呼吸道疾病前来就诊的小朋友变多,症状以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为主,年龄集中在4岁至10岁,但其中确诊甲流的不多,有些仅为普通感冒。

总体来看,今年广州甲流的流行情况较轻,患者同比减少许多。“应该与新冠后大家的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增强有关。”李增清说。

展开全文

为什么感觉相对于去年,其他地方流感的情况更“严重”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陈欣表示,去年冬天流感尚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被新冠感染掩盖了,度过新冠感染高峰后,流感的表现更加明显。

导致这次流感暴发的原因,或与抗体衰减相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表示,感染甲流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近三年来,很多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也因为较好的个人防护没有得过流感,所以流感的抗体水平偏低。近期人群聚集的情况增多,所以出现了较多感染的报道。”

甲流和新冠叠加感染性不大 但防护“买一送一”  

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流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常常在天气较寒冷,尤其是通风不良时出现一些聚集性疫情。

郑海鹏介绍,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四个型别,目前全国多地流行的甲流,全称为甲型H1N1流感,流行毒株为甲型H1N1毒株。

“需要注意的是,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疾病,发病症状相似。”郑海鹏提醒,上述两种传染病都会出现发烧、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症状,但新冠病毒感染相对于甲流会更容易发生肺炎症状。因此,需要做专业检测才可以分辨到底感染了哪个病毒。

在预防甲流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

通常情况下,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身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会渐渐减弱,因此疾控专家建议,在每年冬春季流感暴发之前的1-2个月,即9到11月完成接种。

除了流感疫苗外,甲流其他的防护措施与新冠防护基本相同:

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区域,戴好口罩;咳嗽和打喷嚏尽量遮住口鼻;回家后换下外衣;家里定时开窗通风。

如果家中没有甲流患者,不必要在家中进行大范围的消毒。对于小规模的暴发,可用含氯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擦拭。

对于甲流与新冠的叠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几率很小,即使出现,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几率很小,“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同时感染新冠与流感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

王宝增说,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还是继续做好防护。”

提醒

奥司他韦热卖 服用需谨慎

和流感一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治流感药物。甲流来袭,奥司他韦再度被推上风口,出现热卖甚至紧缺的情况。

但奥司他韦并非“万能神药”。

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它能防止病毒体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二科医生郑海鹏表示,在确诊感染甲流、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可以服用奥司他韦药物,每天2次,连续服用5天,疗效最佳。

作为预防,也可以使用奥司他韦。郑海鹏提醒,奥司他韦是处方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建议是免疫能力低下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甲流暴发时用作紧急临时预防使用,并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流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能够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但奥司他韦这类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李增清提醒,儿童服用奥司他韦,需要看好说明书的相关剂量。如果身边出现了甲流集中暴发的情况,自己也出现了相关症状,即可服用奥司他韦;但身边没有出现甲流病例,仅是自己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还是先来医院就诊,确诊后遵医嘱用药。

在个人生活的防护上,李增清建议,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和儿童得了流感后要居家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班上课,时刻观察病情变化,觉得难受就及时就医。

与其在各种流行病紧要关头扫货“神药”,不如真正把目光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上。须知免疫力才是对抗病毒的天然屏障。

面对新冠和流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正常免疫力,科学用药,做好日常防护,就一定能战胜病毒。

提醒

甲流和诺如病毒的区别

此前,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

医生表示,近期发烧乏力可能是“甲流”导致,如果出现腹泻的症状,则要重点考虑可能感染了诺如病毒。

甲流、诺如病毒、新冠,症状都有发烧,如何区分?该怎么预防?

甲流

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症状: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潜伏期:为1~3天,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注意: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轻症甲流: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为明显。郑海鹏表示,甲流一般为急性起病,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甲流: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诺如病毒

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

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潜伏期: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

传播途径: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注意: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首先,最重要的是判断流行病学史,如果接触过甲流患者,或身边很多人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相似症状,则有可能是甲流。

流感的症状通常为全身症状,除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外,往往伴有头疼、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而普通感冒则通常出现以流涕、打喷嚏为主的局部症状。

此外,流感患者发烧多为高烧,一般温度达到38.5摄氏度以上,而普通感冒则多出现低烧。

甲流与新冠病毒的区别

甲流与新冠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感染甲流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

全身肌肉酸痛

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味觉、嗅觉的异常

新冠还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新冠病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

肺部疾病

从临床来看,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多一些,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甲流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新冠少。

如何预防甲流?

●要注意室内环境卫生,要保持室内经常通风,用含氯消毒液勤拖地,擦拭常接触到的物体,比如门把手、玩具、桌椅等。

●幼儿园及学校一旦发现疑似甲流患儿,需告知家长立即就医,确诊后居家隔离至康复。

●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饮食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勤饮温水,增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

●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流行季节建议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和扔鼻涕纸。

●建议到防疫部门接种甲流疫苗,可降低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几率。

统筹/整理:易福红 杨存海

实习生 李燕妮 黄俊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朱丹

见习记者 厉思璇

综合 新华社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