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市开幕。本次论坛以“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学者,沿黄九省(区)社会科学院负责人,山东省专家学者代表紧紧围绕“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主题展开研讨交流,经过碰撞思想、深入对话,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更好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论坛现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与东营市签署了黄河文化研究院共建协议,将联合实施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打造黄河文化智库,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搭建平台、汇聚人才,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大咖齐聚:讲出不一样的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主题研讨交流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主持。
杨金卫表示,围绕“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主论题进行研讨交流,能深入挖掘阐释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探索黄河文化“两创”新路径,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交流发言阶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以及沿黄九省(区)社科院的12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的主题,在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黄河精神的阐释弘扬、黄河文旅融合发展、黄河文化传播交流等话题作了深刻的阐释。
发言嘉宾立足各自专业领域,共议黄河文化的核心特征和时代价值,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涉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各个维度,囊括了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对推动黄河文化研究走向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发言,既高屋建瓴,充满理论性、前瞻性,又紧接地气,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可谓丰盛的精神大餐。”杨金卫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黄河入海口东营市举办“黄河文化论坛”,抒发对黄河母亲的敬仰与感恩,表达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的坚定信心,为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这对于弘扬黄河文化无疑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展开全文
与会嘉宾们也表示,愿与沿黄兄弟省(区)一道,进一步深化黄河文化研究阐释。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强新型智库战略合作,共筑黄河文化研究新高地。
揭牌:黄河文化研究院落地
为助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助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山东社会科学院、东营市人民政府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在现场,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凤莲,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秀凤上台,共同签订了共建协议。
“在此次论坛筹备过程中,东营市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关系。为助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助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说。
随后,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中共东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红波共同为黄河文化研究院揭牌。
袁红英表示,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快速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也要看到黄河文化研究的高度、广度、深度不够,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学术交流平台较少;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遗产保护压力较大,历史欠账较多。”这些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难题,正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袁红英看来,推动黄河文化研究,需要充分发挥各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社团的作用,打造一批跨学科、交叉型、多元化的黄河文化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同时还需要各地加大对研究项目、研究队伍的支持,推动开展黄河文化、黄河精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考古、文献古籍、文旅发展等专项研究,推出一批社会广泛认同的标志性黄河文化研究成果。
山东社科院和东营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将联合实施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打造黄河文化智库,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搭建平台、汇聚人才,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有力支持。“我们相信黄河文化研究院必将不断发展,为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同时与社会各界共谋合作、共商发展,携手推进人才和资源共享互动,共同打造黄河文化研究阐释新高地、交流互鉴新平台、转化发展新路径,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力量。”杨金卫说。
新黄河记者:李震
编辑: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