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村 洛阳 富民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看洛阳②丨产业兴村更富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07:22:04 浏览9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乡村振兴看洛阳②丨产业兴村更富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张君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提出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的良好局面,河洛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村更富民的画卷正绚丽上演。

谋篇布局,不断夯实脱贫地区发展根基

2020年底,洛阳市6个贫困县、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4万元,无返贫和新致贫现象。

“如果说发展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那么发展特色产业,就是乡村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以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为帮助农民永远甩掉贫困的帽子,洛阳市结合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谋划发展特色产业。编制了“十四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洛阳市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

围绕杂粮、草畜、瓜菜、林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六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带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412万亩,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带动30余万脱贫人口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众所周知,洛宁上戈苹果享誉中原。去年,这里引入联宿文旅入,打造“苹果来了”农旅融合综合体,让游客不仅能享受采摘之乐,还能住下来看星星。在洛阳此类发展的乡村产业还很多。

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栾川乡村旅游、嵩县中药材、洛宁苹果、新安樱桃、汝阳食用菌、伊川小米、宜阳花椒等初具规模、形成品牌,参与群众达32.59万人,带动脱贫人口7.59万人、人均增收1567.9元。

外招内引,持续提升乡村产业振兴活力

展开全文

悠悠乡愁,汇聚乡贤力量;浓浓乡情,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洛阳市坚持把乡贤返乡创业的“雁归经济”,作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加快促进资金、人才回流,为洛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

聚焦各县区主导产业,开展“全链条”式扶持,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251条,为乡贤创业提供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

建立集乡贤数据、创业政策、产业项目等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汝阳县在便民大厅开辟服务乡贤返乡创业专门绿色通道;孟津区以“回孟津干吧”为支点,组织“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活动60场余次;宜阳县推荐50余名乡贤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离乡在外闯荡赚钱可能会多一点,但始终感觉如浮萍,没有归属感,既然现在有能力为家乡做贡献了,政府也大力支持,那我一定要回家”。栾川县返乡创业乡贤刘全政如是说。

鼓励乡贤领办、参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全市新增返乡乡贤8万人,领办各类实体2万个,其中创建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个、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2个,

完成投资331.4亿元,带动30余万脱贫人口,人均年增收4567.9元。

富民导向,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带动作用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对此,洛阳市坚持把稳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持续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农户增收可持续。

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面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促进群众就业增收。2022年,全市共培训技能人员16112人,新增技能人才8640人、高技能人才58人。

同时,将不能外出的脱贫劳动力和弱劳动力镶嵌到帮带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产业链条上,实现“龙头企业做两端、脱贫群众干中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021年,洛阳创造性提出具有洛阳特色的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即坚守防止返贫“一条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个抓手”,强化党的领导“一项保障”,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全市返贫致贫风险保持动态清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