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把问题都归因于孩子,却很难想到是自己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至于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即当一个小孩认为,只有自己做对了什么,才能得到照顾者的爱。比如,只有考到好成绩才是好的,考到差成绩就会被父母抛弃;只有听话我才会被爸爸妈妈爱等等。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那么,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有哪些特征呢?怎么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呢?
1、不懂得拒绝他人
讨好型人格的人,因为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内容,他们会把别人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他们不去拒绝别人,是因为担心自己一旦拒绝,别人就会十分厌恶他们。而不去拒绝别人的要求,则可以假装维持良好的关系,这可以减少他们内心的内疚与负罪情绪,但是在无形中担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活得很累。
2、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会接受别人很多无理要求,即使在别人的要求下,他们受到了伤害,感受到了痛苦,他们也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很不满,不想去做这件事,因为他们惧怕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一个质疑的眼神,他们都会感到内疚和痛苦。
3、总是害怕别人失望
敏感、脆弱常常让讨好型人格的人不自觉的进行自我批判。为了逃离这种无力感,他们往往总是回避自身问题,通过不断帮助他人来制造“自己拥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假象,与此同时,他们期望别人被帮助后表现出很开心的情绪,一旦别人表示出对他们的失望,他们就会感到内疚忏悔,认为自身做得不够好,久而久之,他们一次次在自身的问题上崩溃,再一次次向他人奉献自我,一次次的内疚忏悔,成为恶性循环。
展开全文
看了那么多讨好型人格的特征,宝妈们已经着急询问如何让自家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了。其实父母真的希望自家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这几句话就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了,对孩子的杀伤力很大。
1、总是在孩子面前哭穷
“妈妈养你已经用尽所有的积蓄,你妈一天打两份工,这个月给你交完学费就剩下500块钱,都不够咱们生活费了,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父母简简单单的一句抱怨,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家里很穷,我不好好学习,不听妈妈的话,就会让家里更穷,所以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孩子在学校里会因为自己家里穷感到自卑,在家里会用心听妈妈的话,渐渐的变成讨好型人格的人。
2、用道德绑架孩子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生你养你10多年,为的就是你将来给我养老。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你就是不孝顺。”这样用“孝顺”束缚住孩子,用道德绑架让孩子做父母满意的事情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接受父母的这种观点,转变成父母的讨好者,渐渐丧失自己的思想。
3、一直贬低孩子
在孩子做一些好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不是鼓励孩子,反而因为孩子做得不够优秀而贬低孩子,父母既没有意识到自身能指引孩子做好事情,还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了很大伤害,打击了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当父母总去贬低孩子时,孩子自己也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笨,做不好事情,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总会去想着怎么让父母满意,让朋友满意,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那么,该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呢?
1、允许孩子说不
允许孩子说“不”,建立边界意识。让孩子们忠于自己的原则,让孩子做的事情必须符合他们自身意愿,否则让孩子拒绝。父母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做什么,要让孩子自己规划未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2、适当的去鼓励孩子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应当耐心的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内心想法,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做,如果他们成功了,就去表扬他们;如果他们失败了,就要求父母以一个同等的“小朋友”身份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应该怎么避免。并且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既不能道德绑架、强制要求,也不能不理不睬、不管不问。要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追求,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远离讨好型人格;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就要求父母以“小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