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 比重 有利于 降低 真的

降低英语比重,真的有利于农村孩子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07:13:04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刘远举

展开全文

前不久,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表示,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理由之一,就是高考中外语分值越大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越不利,降低英语分数,有利于城乡教育公平。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凭直觉,的确是这么回事,城市里肯德基、麦当劳多,英语辅导班也多,店铺都是英文名,似乎很有英语环境。其实这些看法似是而非。智能手机的普及,抹平了英语学习的外部条件差异,应试英语,其实是一个力气活,比物理、化学,是有利于农村孩子的。所以,这些错误的观点长期在舆论场中反复发酵,潜移默化,最终会成为政策,但这并不利于农村孩子上大学。

仅仅凭论述,很难说服人,那么,就来看看实际的数据。

《LDFA方法及其在项目功能差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这篇论文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宋丽红。这篇论文不算权威研究,主要看其数据。

小哥中写了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资料由地方教育考试中心提供。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500人的英语考试成绩。

这个表格表明:城市和农村在高考英语成绩上,没有差别。甚至农村还高上0.45分。

《高考成绩群体差异性分析》,这篇论文的作者是毛竞飞、盛兰芳和李金波,单位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这是比较专业与权威的研究了。

小哥给出了城乡考生在各学科上的得分率差异,包括城乡考生各学科的平均分、标准差及平均分差异检验。表中显示:城镇考生在所有学科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城镇考生在所有学科上的平均分均高于农村考生,其中在语文、数学(理科)、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差异最为显著。

那么,英语和物理的差距,哪一个更大呢?

分析这个表格,不难发现:

A.英语平均成绩,城镇比农村多5.77分;物理成绩城镇比农村多6.02分,物理成绩差异比英语的差异更大。

B.英语的满分是150分,物理的满分是100分。物理分值更小,而分数差异更大,证明物理有更大的区分度,对农村学生来说更难赶上城里孩子。

C. 5.77(城乡英语差异)/67.89(英语成绩)=8.5%;6.02(城乡物理差异)/43.07(物理成绩)=14%

也就是说,物理总分值比英语更低,但差异的百分比更大。

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上的,作者为杨倩的论文《高考科目选择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兼论弃考物理能否增加大学入学机会》揭示了物理比英语更不利于农村孩子。

《中国高教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目前被学术界公认为高等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之一。这篇论文也是多个地方基金项目,所以小哥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

小哥有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选考理科科目上本科院校的机会高于选考文科科目

研究者收集了山东省2023年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等数据来计算不同选考科目的本科院校上线机会。普通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分为一段线和二段线。

也就是说,上了一段线的人,52%都选了物理。此外选化学、生物理工科上一段线的概率远高于选政治、历史、地理。

第二个结论:选考理科科目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远高于选考文科科目

通过收集39所“985工程”大学在山东省招生投档分数线等数据来计算不同选考科目的重点大学上线机会。

达到投档线的人,71.95%都选了物理。

这两个数据证明一个结论:物理学得好的,敢于选择物理的,更有机会考上大学。

当然,这里有一个内生的变量,那就是,物理是最难的科目,是非常能识别聪明人的科目,所以,聪明人能学得好物理就敢于选物理,而聪明人的高考成绩自然会更好。

上一代聪明,下一代也聪明,但智力存在一个回归,聪明人的分布大致应该是相同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选物理的概率就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这篇论文的第三个结论显示,并不这样。

第三个结论:农村学生选考物理比例低于城市,城乡入学机会不均等风险增加,受家庭背景的影响深刻

有研究表明,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理科课程,农村学生选择物理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这篇小哥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在选择物理作为高考科目上,农村学生的选择比例比城市学生低7.90%,父母具有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学生选择比例比父母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学生低8.50%,基础地位阶层家庭的学生选择比例比优势地位阶层家庭的学生低9.20%,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选择比例比高收入家庭学生的选择比例低7.00%。

第四个结论: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选考理科比例差异明显,入学机会不均等风险增加,高中学校规模和层级对学生课程选择也发挥着重要影响

国内有调查显示,贫困县高中的理科学生比例低于非贫困县,普通中学理科学生比例低于重点中学。这篇论文表明,小规模学校学生选择物理、化学的比例分别比中大规模学校学生低22.40%、14.00%。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小规模学校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资源薄弱,往往将学生选择范围控制在有限的课程组合上,或倾向于开设不需依赖实验设备的文科课程;

其次,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很难像大城市学校的学生那样接受为理科进行的课程辅导,因此他们对理科的学业准备比城市大中型学校的学生要差。而正如之前所说,物理的辅导是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高强度交流的,而英语没有这个需要。

不难总结出这篇小哥的结论:物理造成了城乡区别。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考的“理科萎缩”现象探究》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作者是潘昆、刘佳辰、何章立,单位是中国网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论文认为学生避选物理,是缺乏长期理性,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这恰好是学生的理性选择。而把理工科看作更重要的学科,其实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但这篇论文提供的数据是清晰的。

小哥指出:“理科萎缩”现象在不同生源群体中有所差别,最为明显的是城乡差别。

浙江的考生调查显示:农村学生选择物理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信息获取能力等因素的差别,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要选考的科目,敢于承担风险选择较难且收益率较大的理科学科。

中国网民大学调查组2017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对学生文理分科的调查显示:贫困县高中的理科学生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县,普通中学理科学生比例低于重点中学,农村学生理科生比例低于城镇生源。而农村学生退出教育收益率较高的理科科目的竞技,很可能会加大未来城乡学生的收入差距,加剧马太效应。

所以,多篇论文都显示了,物理具有更大的城乡差别。减少英语,意味着增加物理、化学、数学的权重,这必然会进一步减少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概率。所以,以城乡公平为由,减少英语是不成立的。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研究明代财政时认为,明代社会治理规模太大了,但因为缺乏“数目字管理”的技术手段,明代社会不能有效治理。黄仁宇描述中的明朝,统计和控制之劣近乎荒谬,到基层州县,政务中充满了模糊的统计数字和含糊夸大的文字报告。

黄仁宇认为,古代中国的各种决策往往以道德准则为出发点,各种相关数据要么没有统计,要么就是严重失实,无法做到“数目字管理”。

黄仁宇关于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的观点在中国社会影响很大。其实,在我看来,这里的“数目字”,并不是简单的会计或计算方法,而是一种以数目反映真实,用真实去指导决策的态度。

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时间已经过去435年。世界已经进入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挖掘的时代,在英语是否歧视性地导致了城市孩子的优势,这么一个很严肃、联系到无数人的问题上,数据是清晰的,不要再用直觉性的拍脑袋来替代决策了。

当校长、专家不能用“数目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是采取直觉性判断的时候,会进一步损害农村学生的未来。

「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