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政储蓄 中国 实录 发布会 业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问答实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8 05:45:0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举办了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副行长张学文、姚红、徐学明,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杜春野,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出席发布会。针对投资者、分析师、媒体等关心关注的问题,管理层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期“邮储银行+”为您带来业绩发布会问答实录。

Q1

中信建投-马鲲鹏:

昨天看到邮储银行的业绩,在大行里还是有很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且看到今年的后劲、弹性还是很明显的。今年,大家对于经济复苏带动信贷需求的恢复还是有期待的,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邮储银行在投放上的结构、策略是什么样的?另外,今年有按揭重定价、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多重因素下,今年息差怎么走?请您给我们展望一下。

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

您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关于信贷投放如何安排,第二个是关于息差的展望。自今年年初以来,在各类政策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下,信贷需求快速恢复,前两个月银行业信贷增长创历史新高,对实体经济的投放,特别是对公的投放增长非常强劲,展现了非常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市场对今年后续市场的情况抱有比较乐观的预期,预计在对公贷款保持良好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市场也会有结构性的恢复,个人贷款的改善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2022年,邮储银行在信贷安排上重点加大了“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的投入,顶住了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去年个人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公司法人贷款的增长均创历史新高,住房按揭贷款虽然不及往年,但增速在行业中表现还是非常优异的,高出行业增长率约3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提升了0.2个百分点。从增量看,全行信贷总量温和多增了近200亿元;在结构上,保持了邮储银行的优势,体现在:一是新增的信贷投放约90%投放到实体经济,这在国有大行里是位居前列的。二是在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达38.34%,明显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自去年以来的利率下行压力。

对于2023年的信贷投放安排,我们的总原则还是要保持高质量发展,也做了一个稳妥、积极的安排。所谓高质量,一方面在量上合理增长,我们在新增规模的安排上略高于去年,增幅大体和去年一致,新增规模中投放实体的占比不低于去年;另一方面是质的有效提升,零售贷款是邮储银行的特色,去年新增零售贷款占比尽管相对表现不错,但跟往年比是稍微弱一些的,2023年要恢复到历史水平。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零售贷款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势头。

展开全文

第二个方面是息差的展望。这两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业的息差在收窄,邮储银行的存贷比是比较低的,市场类业务占比较高,在市场利率下行时期面临的息差压力更大一些。但是2022年我们通过主动作为,积极研判市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了息差在同业中较好的水平。今年形势在好转,稳息差的压力也在减少,我们有信心保持息差在同业中较优的水平。

具体来看,2023年息差既面临挑战也有积极的因素。挑战就是银行业共同面对的,去年LPR多次调整,特别是五年期LPR下调了35个BP,大部分按揭贷款和一些浮动利率贷款在今年1月份重定价,这个对银行业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在资产端,从去年11月份开始,随着信贷需求的回暖,各类市场利率呈现回升的迹象,新发放的公司贷款利率在逐步回升,大家也看到银行业1-2月公司贷款增长创了历史新高,增长强劲。同时,非信贷方面资金价格也有所回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突破了2.9%,总体利率中枢有可能高于去年。邮储银行非信贷资产占比大,非信贷资产的收益改善对邮储银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总体我们预计今年新增资产的收益率有企稳的迹象,对净息差有边际上的改善作用。

在负债端,去年银行业存款的付息率也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这就导致了息差的收窄。今年息差能不能够稳住,关键因素还在付息成本的压降,所以邮储银行把压降付息成本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预算、绩效考核等手段,把压降付息成本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一公里”。压降付息成本的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三项措施:一是通过加强财富管理体系建设,优化AUM结构,期待能够稳住甚至提升活比;二是继续压降两年期、三年期的存款,更多引导向财富管理,在这一点上,我们在同业中做得比较早,效果也非常好;三是通过不断优化利率授权,推动差异化定价。我们把这三个措施称为“三支箭”,并将这“三支箭”量化形成活比目标、高成本存款压降的目标、差异化定价的目标,也纳入了考核体系,这些措施有助于继续压降付息成本。在邮储银行的总负债里面,存款占了96%,如果能把存款的付息成本压降下去,整体付息成本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此外,去年政策性利率下调的因素也会在今年继续显现,去年4月和9月,我们两次下调了存款利率上限和挂牌利率,效果逐步显现,去年上半年我行存款付息率已在大行里率先下降,下半年延续了下降趋势,今年将继续下行。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缓解面临的息差收窄压力,并继续保持在同业中的较优水平,这是我们的目标,对此我们也有信心。

Q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晓丽:

这个问题我想问刘行长。我关注到您曾经多次提过,在农村市场的信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了解到邮储银行主动做了一些授信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这块业务的发展情况。同时,您刚刚在做整体介绍的时候提到了邮储银行现在已经在全国建成了38万个信用村,也就是说很多的涉农贷款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资产质量?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有要求、人民有需要、市场有空间、邮储有禀赋。这几年,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我们有近3万个网点是在县域及以下的,占全部网点总数的70%,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正因为有这样的资源禀赋,这些年我们在“三农”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扶持了一批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可以说在这些年的探索当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我们在农户当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品牌影响力,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和其他银行差异化的重要竞争点。

去年以来,根据我们过往的经验,我们开始考虑要重塑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我们总结出来四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主动授信模式。所谓主动授信模式,就是我们利用4亿存量农村客户,通过后台的交易数据,叠加工商、税务以及社保等外部数据,再加上农业农村大数据来做辅助,后台纯粹利用数据来测算很多农户的授信额度。去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我们已经为1000多万农户、个体工商户测算了预授信额度,测算预授信额度以后我们再利用短信、手机银行App、电话等方法触达客户,让客户知道他有一个预授信额度,客户需要用款的时候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获得他所需要的贷款,时间大概在几分钟,而且贷款方式非常灵活,随借随还,可自定义他的贷款期限等。这是我们利用存量客户的优势来做的主动授信模式。

第二个是整村授信模式。所谓整村授信模式就是我们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开展整村授信,我们已经建立了38万个信用村。在信用村里,我们通过基层村委会、村支书以及乡贤能人帮助我们在村里开展相关工作,他们最了解村民,哪些客户不具备贷款能力他们非常清楚,通过他们帮我们过滤掉一些我们认为有风险的客户。在他们的配合下,我们的工作小分队沉入到乡村中,为这些乡村的农户开卡、下载手机银行App,并且提供一些支付业务,开展整村授信。我们整村授信的目标是力争触达这个村里的大约70%的常住农户。这个授信额度一旦审批完了以后也是推在手机上,完全是在手机上办理的。这个模式跟上一种的区别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线下有地推队伍,通过乡村基层的组织、基层的负责人来推动这项工作。

第三个模式是“传统的模式+线上的触达”。我们过去对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这样的客户,完全是线下调查、线下审批、线下放款,全是线下的模式。现在一半放在线上,线下还要调查。为什么线下调查?因为很多农户需要的资金比较大,有的达到100万元、200万元,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不去看他的经营状况,不去看他的产业生态,包括养殖的各种情况,我们是无法把握这个风险的,而且对他的财务情况要进行全面的审核。经过线下的调查,把这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的信用情况摸清,然后我们再确定给他的授信。授信一旦确定以后也是放在手机上,他可以在手机上支用,而且现在还可以做到在手机上自动申请展期,可以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第四个模式是平台合作模式。所谓平台合作模式就是和外部的平台、内部的平台展开广泛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场景和流量来做我们的这些业务。首先,我们依托中国邮政这个平台。中国邮政拥有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资源禀赋,而且拥有庞大的重点客群,我们叫“村社户企店”,在这些客群当中也形成了非常大的场景和生态,同时还有众多的数据。我们和邮政在这方面合作,服务这些乡村的农户,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效果非常明显。再一个就是外部协同,所谓外部协同就是和政府、企业、协会、担保、保险等机构进行合作。这些合作我们主要还是希望,一方面是引流,就是他们给我们介绍客户;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风险的分摊机制,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

按照这四个模式去推进,应该有非常大的发展,而且比较契合乡村目前的现状和实际。关于你关心的资产质量,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在服务乡村振兴领域,在“三农”金融方面,我们的小额贷款不良率一直比较稳定,去年是1.7%,怎么控制这个不良?

刚才我已经讲了,我们一方面利用村支书、基层组织帮我们来把握这些客户。在有些地方,我们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动整村授信,而且很多县提出来打造无违约县,然后把这个任务派到各个村,各个村支书挑起这个工作,和我们一同对接推动,现在看效果也非常好。这是借助他们的力量挑选客户,防止出现其他的不良问题。

另一方面就是数据,进入数据时代,数据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特别重视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加上外部交叉验证的数据,再加上银行自身的交易数据,基本能够判断一个农户的基本信用情况。

我们发现农户的整体信誉是非常好的。真正给农户的贷款,农户的违约率其实不高。如果他违约,往往是遇到了天灾人祸。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的策略就是可以对贷款进行风险缓释,进行延期。我经常在行内会议上讲,对真正农户的贷款出现逾期,我们要根据情况给予展期,展期以后他的收益一旦好了,他很快就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还是非常好的。所以,总体来讲风险压力不大。

另外,我们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大了力度,比如说责任包干、比较严的考核等等,我们有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这块业务在比较快的发展过程中保持高质量。

Q3

中泰证券-戴志锋:

刚才刘行提到要打造一流大型零售银行,资本市场对此也很期待。零售贷款方面,去年经济活动受到影响,邮储银行的按揭贷款和非房消费贷款怎么样?今年最新的消费信贷的情况怎么样?消费信贷其实也是竞争很激烈的领域,邮储银行未来的发力点在哪里?

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

去年,银行业的消费信贷受到经济影响,整体市场新增不及2021年的四分之一。我行也面临同样的压力,但是我们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措施,去年新增和存量市场份额都是上升的,新增市场占有率提升了49个BP,存量市场占有率提升了3个BP。

今年一季度,从我们持续监测的数据、所做的市场调研以及自身的发展数据来看,我们觉得消费市场确实在恢复当中。一季度的投放,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是正增长。我们相信,随着各项稳经济促消费政策的全面落地,消费市场会持续恢复。关于后续的发展,重点是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住房贷款。首先,我们采取的是一手房、二手房并重的发展策略,主要是和优质房企以及优质合作渠道开展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网络。其次,强化开发贷和按揭贷协同发展,协同开发市场。第三,我们在积极探索长租房贷款产品,满足新市民和青年客户的住房需求。

第二方面是汽车信贷。一方面以新能源车为核心增长点,通过强化总对总合作推进线上直销模式,一点接入辐射全国;另一方面是围绕消费升级,在中心城市抓高端车市场,在县域地区抓下沉市场,联合主机厂商以及他们的经销商开展营销活动。去年我们开展了“百城千县”营销活动,车贷投放了近400亿元,今年我们会继续开展大规模的营销活动。

第三方面是其他消费贷。对外,我们的分支机构通过抓优质单位来实现批量获客。对内,充分利用存量客户资源,利用智能风控技术形成白名单做主动授信。关于主动授信,刚才建军行长也谈到了,我们不仅在“三农”领域、信用卡领域开展,在消费信贷领域也同样在做主动授信。去年四季度开始这项工作,四季度主动授信投放的消贷将近百亿。今年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总行集中运营机制,强化总分联动,让我们的白名单挖掘数量更多,营销的策略触达更优。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主动授信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地应用智能风控技术,对消费信贷的全流程进行过程管控,从授信审批到贷后管理、以及后面的保全都会进行全流程的管控,促进消费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

Q4

中国证券报-吴杨:

去年11月以来,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出现了净值回撤、规模下滑,理财转型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居民存款出现了一定的超额储蓄现象,且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邮储银行在持续加强财富管理体系建设,在理财净值下滑和超额储蓄双重压力下,如何优化AUM结构,将储蓄存款转化为资管产品?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

您提了一个行业热点问题,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是有点挑战。去年,邮储银行理财业务在向净值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到年底已基本上收官了。这次行业性的净值回撤、规模下滑,给银行理财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想,母行和理财子公司都要很好地复盘、很好地检视,要认真思考下一步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法,特别是要深入思考在大资管行业里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差异化定位问题。它的差异化定位在哪儿?我们认为差异化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大部分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基于此,我们要着眼于客户投资的诉求,一方面要做好产品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要坚持投研引领,做好大类资产配置。让产品净值波动小一些,让居民收益稳一些,让老百姓购买的银行理财能够保值增值。

从未来的趋势看,刚才您提到了超额储蓄和存款定期化问题,我觉得从长周期来看,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随着老百姓财富规模的增加,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属性的弱化,下一步财富管理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这才是一片真正的蓝海。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超6.5亿个人客户,有接近14万亿元的个人客户AUM,这些庞大的资源给邮储银行打造财富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邮储银行财富管理体系建设,刚才建军行长讲了一个观点,要在五个方面打造邮储银行的差异化特色优势,这其中,财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极。针对发展财富管理,我们提出“以AUM为纲”的经营策略,制定出台了《邮储银行财富管理三年行动方案》,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早日跻身国内财富管理银行第一梯队。

关于刚才您提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引导AUM结构的优化,我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我们推进财富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根本。只有首先让客户赢、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让客户赚到钱,最后银行才能赢,这也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做好客户的分层服务。我们要通过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手段,搭建起从长尾客户到财私客户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给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方案,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比如,我们要求基层理财经理不能把那些高风险、高波动的投资理财产品简单推荐给领取养老金的老年客群,要真正做到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去年邮储银行手机银行8.0版本上线,为我们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要不断丰富货架上的金融产品,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在货架上最核心的产品、“压舱石”的产品就是理财,检视这次净值回撤,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低波稳健的策略。现在我们主打的是现金替代类以及固收类产品,也要适当地提供一些“固收+”产品。在基金代销方面,我们从投研入手,效果非常好。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面向全市场“选秀”,为客户重点推荐权益类基金产品和“固收+”基金产品近60只,这其中70%都跑赢了市场,初步树立起邮储银行在基金销售领域良好的口碑。在保险业务方面,这是我们的长项。现在我行和全市场57家保险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最近两年,我们持续为客户推荐长期期交产品,助力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去年,全行实现新单保费近2700亿元,在银保市场里面是一个主要渠道。另外,产品货架上还有其他的产品,比如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信托产品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市场比较大,就是个人养老金市场。去年可以说是个人养老金的元年,邮储银行一方面加大养老金账户开户力度;另一方面,面向市场遴选优质的产品,打造邮储银行独具特色的一站式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

最后一点,要深度开展客户投教和陪伴工作。有些客户可能阶段性亏损了,但是忍不住马上“割肉”,浮亏变成实亏。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开展了“财富周周讲”活动,去年全年开展了88万场,覆盖客户近650万人次。我们给客户普及投资理财知识,引导客户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帮助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并答疑解惑。同时借助这个平台,还开展了客户链式营销,效果也很好,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断提升客户价值。

Q5

国盛证券-马婷婷:

中国移动入股了邮储银行,并且成为第二大股东,此次入股会对邮储银行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双方未来在战略协同方面有什么规划?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

3月29日,我们发布了公告,圆满完成了本次450亿元定增,中国移动全额认购,持股比例达到6.83%,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股东。这次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可以说对双方携手落实国家战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协同创新服务广大客户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邮储银行来讲,最直接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信贷投放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风险抵补能力,这对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体现。450亿元资金募集到位以后,以2022年末数据静态测算,预计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62个百分点,这对我们来讲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能量补给。大家都知道,邮储银行这些年的存贷比有很大提升空间,自2016年上市以来,我们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现在是57%左右。提升存贷比、加大信贷投放最大的“紧箍咒”可能就是资本问题,本次融资到位后有助于我们加大信贷投放,提升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资本回报和长期收益。

第二,从我们双方来看,在战略协同合作方面,我们双方能够共同促进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邮储银行有近4万个网点,是中国乃至世界网点最多的银行之一,而且我们的网点大部分分布在县域及以下。同样,中国移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之一,他们拥有超过9亿的客户。双方具有共同的使命担当、良好的资源禀赋、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能够在一起协同。通过双方的数据整合、技术整合,为乡村地区、农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这也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

第三,我们可以携手构建“通信+金融”的生态圈,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的循环。今天,金融已经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无科技、不金融。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和中国移动携手,会对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产生强大的催化作用。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在技术方面推动了很多创新,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移动都有非常强的优势。去年我们上线了行业领先的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逐渐形成自己强大的敏捷开发能力和迭代开发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形成金融科技的强大协同,利用移动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再叠加我们在银行业专业的经验和优势,对邮储银行的科技能力提升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想金融科技的进步,能够较好提升我们的运营效率、降低贷款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营销效果,让我们变得更快、更轻、更好。这也是我们一个巨大的协同价值。所以总体来看,我们和中国移动的合作,会对双方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有重大意义。我们已经列出了中国移动和邮储银行战略合作的计划图,项目背景、工作任务都很清楚,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都会对我们双方产生巨大的价值。

Q6

中国银行保险报-李林鸾:

前段时间监管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问资本新规对邮储银行有怎样的影响?作为正在推进高级法实施的银行,邮储银行在高级法建设方面进展如何?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实施?

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颁布后,我们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学。这个办法非常的庞大,它有10章、208条、25个附件。我们理解,监管部门要实施差异化的资本监管,邮储银行是属于第一档的银行,所以下一步我们将会执行规则更细、风险敏感度更高的计量规则和管理要求,我们认为这会推动我行进一步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具体来说,在权重法方面,信贷业务领域的风险权重有升有降,《征求意见稿》在强调制度审慎、管理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满足条件的房产抵押贷款、优质公司和中小企业、优质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权重,提高了部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我行的发展战略、业务策略、资产结构以及风险缓释安排,这样的升降有利于增强我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资金业务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提高了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同时也明确了资管产品的穿透原则,对我行来说这一部分存量资产的资本需求会有所提升。所以整体来讲,风险加权资产有升有降,总体的影响是平稳的。

关于高级方法,《征求意见稿》的计量口径和管理要求总体是平稳的,我们在2020年就推进高级方法的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经搭建了比较完备的公司治理架构以及内部评级模型体系,内评结果已经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比如在信贷决策、差异化贷后、贷款定价、减值计提、经济资本、绩效考核等方面。现阶段所有的工作都为新办法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关于风险暴露和违约认定的一些细化的要求,这些工作我们都已经安排了。我们想力争在今年年底可以向监管提出评估申请,进一步推动我们高级方法的落地。

Q7

中金公司-林英奇:

请教两个关于资产质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去年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保持稳定,去年新生成不良的分布是怎样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今年的展望,今年市场对经济还是偏乐观的,请问对今年的资产质量的展望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措施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

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

去年,我们的资产质量经受了多重超预期因素的考验,总体平稳,不良率是0.84%,“不良+关注率”是1.4%,这两个指标都处于银行业较优水平。去年新增不良的分布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型和个人经营型贷款,一方面与客户下沉有关,此部分客群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我们执行的分类标准有关,逾期60天进不良且观察期6个月内不上调,这在行业内是非常严格的标准。去年,我们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稳中有降,公司贷款不良总体稳定。

关于2023年的资产质量展望,一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策略、风险管理水平紧密相关,同时也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我们相信,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银行资产质量的基础也能够得到巩固。从我行自身的情况看:首先,我们长期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而且在不断地打造风险管控能力,资产质量基础较好,关注类贷款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所以资产质量下迁的空间较小。

第二,公司信贷方面,银行业高度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这两部分业务在我行的占比是比较低的。开发贷在全部信贷业务中占比仅1.53%,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全部信贷业务中占比仅1.98%,我们也会继续密切关注这两块业务的资产质量。

第三,零售信贷方面,基于我行目前执行的严格的分类标准,个人经营型和个人消费型贷款的压力是存在的。但如果参照可比标准或执行新的资产分类办法,我行零售信贷的资产质量处于较优水平。

在风险管控措施方面:一是加强行业政策研究,主要是严格政策准入,特别是对重点行业的风险要加强防范。二是对全量的信贷和非信贷业务,无论是母行还是子公司,都进行全面的管理,进行前瞻性的风险识别。三是强化智能风控,我行从2019年开始建立起了智能风控团队,目前已经有近百人,我们利用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做了很多模型,智能风控可以从准入端开始,覆盖从客户评级到贷后管理等环节的贷款全生命周期管理。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智能风控技术运用,强化全流程过程管控,提升资产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不良资产的处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价值,畅通出口。总体而言,我们非常有信心将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在同业的较优水平。

Q8

第一财经日报-徐燕燕:

这两年大家对以AI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关注,我们看到邮储银行推出了新一代的个人核心业务系统,还有手机银行8.0,请介绍一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对全行业务的影响。

邮储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

“无科技不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决战未来的关键,邮储银行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工作,深入贯彻科技兴行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推进金融科技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让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邮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邮储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体现:一是2022年信息科技投入106.52亿元,同比增长6.20%,占营业收入比例3.18%,去年和前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为3.15%,连续3年超过3%,这三年我们在信息科技上的投入累计达到297.09亿元;二是持续加大科技队伍招聘力度,总行IT队伍增加至4294人,全行超过6300人,同比增长19.12%。

这正得益于邮储银行对科技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2022年,我们信息科技的自主可控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正如刚才您提到的我们的几个核心项目:第一个就是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的成功上线。核心系统就像人的心脏,就像飞机的发动机,是一家银行科技能力的重要体现。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具有几个特点,第一,自主可控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率先同时采用企业级业务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基于自主可控软硬件打造的核心系统。第二,基于企业级业务建模,开发出“积木式”的组件,这有助于快速地推出产品,来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这就是刚才刘行所讲的敏捷IT。第三,性能大幅度提升,柜面交易平均耗时比原来减少51%,结息时长比原来减少82%,系统吞吐量也比过去提升了3倍多。第四,我们重构了业务流程,办理业务更加流畅,客户体验有很大提升。

另外,我们这次系统上线实现了不停业,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个创举。我们采用在线迁移,就像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一列是绿皮车,一列是复兴号,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把乘客安全地从一列火车转移到另一列火车,这开创了中国大型银行核心系统上线的新模式。通过核心系统的建设,我们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信,这是邮储银行赢得未来的关键竞争力。

我们还推出手机银行8.0。去年我们手机银行上线以后,大家会发现邮储银行的手机银行从流程、性能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一是突出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客群推出青春版、三农版、财富版、大字版等多个专属版本,方便不同类型客户使用。二是优化基础功能。优化注册登录等交易流程,延长交易明细查询时长,支持查询8年交易明细,让客户体验再次升级。三是强化财富管理版块。改版理财、基金等重点页面,优化财富体检等功能,满足客户个人财富保值增值需要。

除了上面两个项目,我们还加快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创新应用。

在人工智能方面,邮储银行构建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邮储大脑”,通过机器学习、语言语音、生物识别、智能图像等技术,在运管、信贷、财务等200多个业务场景广泛应用。大家也关注到我们在积极与外部合作,比如和百度在类ChatGPT技术应用上,我们准备在反洗钱等方面推出一些应用,也敬请大家持续关注和期待。

在区块链方面,已应用于政务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跨境金融等领域。雄安新区非税电子票据区块链实现了从终端用户到财政单位非税业务流程全链上化,累计上链电子票据491万笔,票面金额377亿元,在雄安新区市场占有率超90%。以区块链技术渗透供应链融资场景,服务中小企业800余户,累计放款288.30亿元。跨境金融区块链通过直联外汇管理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与监管机构信用信息共享,有效控制跨境融资风险,系统累计登记上链应收账款127亿元,投放融资近22亿元。

未来,邮储银行将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价值的发挥,更加重视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设,持续提升我行科技赋能成效,我们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一定能跑出更快的加速度,为邮储银行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Q9

投资者线上提问:

在去年整个行业面临整体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之下,邮储银行的中收一直保持非常亮眼的表现,2023年中收增长如何展望?发力点主要有哪些?

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

邮储银行上市以来,每年的业绩发布会基本上都有这个问题。一是说明这个问题很重要,特别是近两年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乏力的前提下,中收已成为竞争的焦点。再一个说明市场、投资者、分析师都非常关心、关注邮储银行的中收。每年这个问题基本上由我来回答,所以我也成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专业户,由于我们有业绩支撑,我每次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底气的。

大家都知道,去年市场和外部的经济环境对中间业务发展是不太有利的,由于我们坚持了中收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了能力建设,中收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接近30%,营收占比提升1.58个百分点。在去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亮点可以向各位做一下介绍,总结是“三个凸显”:

第一个亮点,是财富管理转型成效凸显。大家都知道刘行长是财富管理的专家,刘行长来邮储银行以后,重点抓了财富管理体系建设。去年我们的AUM增长了1.36万亿元,增长近11%,VIP客户数增速达到11%,代理销售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46%,这是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的46%,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个亮点,是信用卡业务活力凸显。去年我们通过渠道整合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信用卡获客的质效,信用卡发卡量、透支额都有比较好的提升,特别是卡均收入同比增长12.74%,实现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16.2%,这在同业中间是保持领先的。

第三个亮点,对公中收增长凸显。邮储银行对公业务过去在中收方面的贡献占比比较低。这几年我们持续在做打基础、补短板的工作,效果也开始显现,对公业务现在已经成为中收新的增长点。去年我们深入开展了对公中间业务快速提升的突破活动,银团贷款、债券承销、供应链融资等重点产品的开办率和机构覆盖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交易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49.5%,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25.9%,对公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开始发力。

邮储银行的中收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三年多时间,我们也做过一些思考和分析,我认为能够保持持续增长是有底层逻辑的,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邮储银行中收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的落地。这几年我们一直把中间业务作为优先战略、重点业务发展,我们把战略层层解码、层层落实,现在在邮储银行,发展中收已经是深入人心、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而且我们会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走下去。二是通过这几年的培养和锻炼,邮储银行发展中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因为中收是一家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没有能力做支撑,保持几年持续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外部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是要优于2022年的,这也为我们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2023年我们会坚持“能力+资源”双轮驱动,充分开发6.5亿个人客户资源,推动中间业务多元发展。我们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财富管理业务,着力优化AUM结构,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助力客户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实现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关于这一点刚才学明行长已经回答了大家的问题,我们在客户端、产品端、渠道端、销售端都有新的举措。

二是消费业务,我们要紧紧抓住今年消费市场复苏的机遇,做好拓客和活客。信用卡业务要进一步扩充销售团队规模,加强主动授信营销,优化邮银协同引领模式,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邮银协同一直做得比较好,也是我们做市场营销独有的渠道,通过这些措施实现获客规模的稳定增长。电子支付业务,我们要紧抓三个渠道,即“网点厅堂+手机银行+互联网场景”,进行立体式营销和数据运营,从而提升活卡率和活卡规模。

三是对公业务,我们会围绕“1+N”经营和服务新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对公业务提出的发展策略,来推进一体化作战。主要措施我们还是想大力提升邮储银行主办行客户,过去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发展比较晚,信贷投向比较分散,主办行客户不多。这两年我们在注重信贷投入增加的同时,发展对公业务的策略也在转型,特别是对10亿到100亿元融资规模的客户,我们在进一步拓展。在这个区间邮储银行争做主办行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争做主办行以后,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同时,综合收益,包括中收也会有增长。交易银行要全面重塑产品体系,通过“结算+融资”双核驱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投行在巩固债券承销、银团、证券化三大优势业务上,还要加大科创票据、能源保供等新产品的开发,来提升投行的品牌价值,从而增加中收。

总之,今年我们会坚持以能力提升为驱动,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拓宽中间业务渠道为手段,能够也有信心保持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Q10

香港商报-邓建乐:

注意到在此前的推介会上,管理层提出来要坚持市场导向,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我们也看到,这几年的年报、半年报,都用员工的笑脸做封面,看到积极的变化。请管理层介绍一下邮储银行在市场化的机制改变方面的具体举措。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

您这个问题在经营管理当中非常重要,因为金融业是人力资本驱动型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就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工作都不可能做好,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激励机制上不断发力,以形成邮储银行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做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按照中央对国企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要求,去年我们与全行1.3万名管理人员签订了任期合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业绩目标,有严格的考核。我们要刚性兑现考核结果,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考评不合格的就要“下”,以此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保持组织机能的健康。

二是加大了对高精尖人才的市场化引进力度。这两年我们加大了对高精尖人才的招聘,比如金融科技人员、数字化风险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从外部招聘来的。由于这两年在金融科技方面不遗余力地招聘人才,所以才有了牛首席刚才谈到的领先科技成果。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带动全行人才的结构优化和专业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化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我们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强制分布。所谓强制分布,就是对每一个团队、每一类工作岗位的人,在考评中必须分出不同层级。我们通过系统实现了强制分布的执行,比如90分、80-90分、70分,区分了不同得分的占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强制分布考评排名靠后的,一方面和绩效挂钩,拿钱肯定少了,另外,还要考虑是不是适合岗位,是否采取“下”的措施。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激活组织活力。刚才讲契约化也是这样一个举措。

四是推进组织机构变革。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银行一定是“哑铃型”的组织架构,就是总部很强、后台大,前线也大,服务客户的人很多,这是理想的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模式。我们一直在推进哑铃型结构组织变革,一方面通过集约化的运营,把大量的事务性作业批量集中在总部,用人工智能去处理,来代替宝贵的人力;另一方面,不断精简省分行和二级分行的部门及人员,压缩中间层。一个现代大型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会推动我们的管理效率、运营效率、业务传导效率、市场营销效率较大提升,让经营管理绩效更加出色。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二级分行机构改革,改革完成以后,我们就能优化出3000多人充实到的市场营销。一个商业银行比较理想的人员结构,大概是市场营销人员(做客户的人员),通俗讲做服务、做营销、打粮食的占比达到50%,而我们现在只有30%,应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的市场营销人员占比达到40%到50%的时候,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就会和今天不一样,我们一直在围绕这个目标努力。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