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青岛正式发布《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
其中对青岛中心城区海域、水系、山体等自然地理实体及城市路网、广场、桥梁、隧道、公园、住宅区、楼宇等人文地理实体的命名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天,我们专门分析其中关于住宅区、楼宇的命名规则。
01 这个中心城区范围不同以往
《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的编制范围为青岛市中心城区,并说明范围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西海岸新区)及即墨区。
也就是青岛的市辖区:
我在《青岛又调整中心城区范围,发生5个变化,面积扩大不少!》一文中分析过,《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中的青岛中心城区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西岸城区(东区)、北岸城区(城阳区),去掉了其中的山区、滩涂,再加上西岸城区(西区)的王台街道核心区、白果树河-星海湾路以东区域。
展开全文
也就是下图:
可见,《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与《青岛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提到的中心城区范围不一样,多了即墨、胶南的很多地方。
02 通名
《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对住宅区、楼宇做了命名引导。
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有通名和专名之分,如诺贝尔山庄,“山庄”是通名,是大家都可以用的;“诺贝尔”是专名,是小区的特有名字。通名如人的姓,专名就是你的名字。
先来看通名的规定:
住宅区及商住类建筑物(群)通名为:楼、厦、园、苑、城、寓、墅、庭、舍、庐、居、邸、轩、筑、坊、里、院、宅、阁、府、榭、广场、新村、山庄、街区、小区、小镇等。
非居住用途的建筑物(群)通名为:楼、厦、园、苑、城、宫、馆、阁、广场、中心等。
以后的住宅区、楼宇就应该按以上通名来命名。
具体该用哪个通名,也有明确规定:
大家可以对照看下自家的小区命名是否规范。
03 专名
在专名上,《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的规定是:
专名应当与建筑物的建设等级、建筑规模、功能形态和所处环境相一致,做到名实相符。不使用含义、类型和规模方面刻意夸大的“大”地名;不使用外国人名地名、外语词及其汉字译写形式的“洋”地名;不使用怪诞离奇、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低级庸俗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怪”地名。
而2020年的《山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暂行规定》则规定:
禁止使用人名、外国地名或者其音译汉字名称;中国、中华、全国、国家、中央、国际、世界、天下、宇宙、万国等词义明显过大的词语;“特区”“首府”等具有专属意义的词语;“• ”“-”等非文字符号、阿拉伯数字、外文或拼音字母;皇帝、皇庭、御府、帝都、王府、相府、官邸、公馆等古代帝王的称谓以及历史上的官衔名、职位名的词语(具有特定历史、宗教背景的除外)。
我结合这两个文件,大体找了下,发现青岛还真有不少小区不符合规定:
对比这些禁用名字的条款可以发现,青岛的小区命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违规起名的小区中,新小区比老小区多,老小区起名多比较传统,新小区起名比较开放。
二是开发商最喜欢用的三个词是“国际”“公馆”,占了违规名字的大部分。
三是有多个小区违反多条规定,像CBD首府、18号公馆、金科罗兰公馆等违反两条规定。
四是开发商为了引人关注起名字无所不用其极,天南海北、融贯古今,几个楼座就能吹到“国际”。
开发商之所以这样起名,无外乎听起来更加高大上,容易吸引人。
但这种起名已经越来越乱,相互之间还有攀比谁起的名字更加震撼。针对这种乱象,是该有所规定了。
04 既有小区和楼盘是否需要改名
既然青岛有这么多小区名字与《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山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暂行规定》不符,那这些小区是否需要改名呢?
这两份文件都没有提到既有违规小区名字怎么处理,但新建小区是不能再使用上述违规名字了。
这样规定其实蛮好的。
你发现没有,这几年同事们打招呼,往往是我住在“剑桥小镇”,你住在“首尔小镇”,他住在“泰晤士小镇”;我住在东京街区,你住在阿姆斯特丹街区,他住在多伦多街区,还有人住在纽约街区,听着难受不,尴尬不?明明都在青岛,搞得就像分居在世界各地一样。
而且,起这些洋名字,多少有一些崇洋媚外的意思在其中。
但如我们要搞的“文化自信”一样,随着我们国家的逐渐强大,这种崇洋媚外的洋名字非但不会让人有高大上的感觉,反而一听就会反感。
文化自信,先从改变小区的洋名字开始,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