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无限思念,同样也说明了中秋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历史。
然而前一段时间韩国竟然要去拿着中秋节去申遗!尽管结果失败了,却依旧没有反思自己,再一次拿着“笙”去申遗了,不过这一次同样的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端午节申遗尝到甜头
相信有不少网友都表示看着韩国申遗的东西都惊呆了,从2005开始韩国就开始了它的“现学现卖”之路,开始韩国首先进行的是对端午节的申遗,并且成功了。
一时间韩国的申遗热情高涨,随后便开始了持续申遗之路。要说端午节的申遗是个意外的话,后续的这些就有点尝到甜头不想收手的意思了。
事实上韩国的端午节与我国的端午节不是一种节日。
韩国的端午节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在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初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也是由于古代的农业社会对祭祀的重视,而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与咱们的吃粽子,赛龙舟,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在时间上有些重叠,习俗和纪念意义完全不同,称得上两个节日。
所以尽管韩国的“端午节””于二零零五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但后来我们的端午节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了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全文
拿着我们的东西申遗成为了“常事”
本以为韩国会见好就收,结束它的借东西申遗之路,谁成想越演越烈。申请完了端午节就看上了中秋节,可能是因为二者比较像,韩国的中秋名为“秋夕”也是主要为了祭祀,也是时间持续一个月,同样有歌舞表演,同样与中国的中秋时间重合……
后来又开始了名人争夺战,说住在山东曲阜的孔子孔圣人是韩国人?著名的医者李时珍也是韩国人?一时间凡是能有一点能一点点影子的东西都能说成真的。
其实所谓历史就是一个过去式,我们今天不断的去研究历史的真相,都只是想去靠近它,没有绝对的真相等着我们,韩国说的话真真假假让人看过后不禁一笑,无论怎么说韩国拿着中国的东西申遗是事实了。我们要打起精神,不能退让的东西绝不退让。
乐器也是可以拿来申遗“笙”就不错
随着韩国想要申遗的东西逐渐增多让我们的警戒心也越来越大,所以当韩国想要拿着“笙”准备申遗的时候,我们立马就进行了反驳,打消它的念头。
“笙”作为一种民乐器在我们的生活中虽不常见但一定听过,逢年过节的电视上,娶妻生子的乐队里,家遇白事的哀乐中都有它的身影。
我们现在很熟悉的一个成语“滥竽充数”中的“竽”就是早期的“笙”。所以追根到底“笙”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我们民乐的发展有着长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很多东西不会轻易的被消磨。我们有很多的民乐大师他们代代相传,保持着这些技艺。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是曲艺世家的传人,姐姐吴景馨,弟弟吴彤。两个人的父亲名为吴仲孚是一位民乐器制作大师,所以景馨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制作手艺,后来在父亲离世后专心继承家业,打理传下来“宏音斋”。
姐姐本人也是能力出众,不断结合时代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宏音斋”后来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吴景馨还开始了收徒弟,来发扬民乐。
弟弟吴彤也是十分优秀,良好的基因加上不懈努力让他成为一代大师。
他五岁就开始学习民族乐器,随着年纪的增长吴彤也在不断创新,他将民乐和现代音乐进行结合创新,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轮回乐队,推动了民乐的进步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乐器的魅力。经过多年的努力,
吴彤最终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
一起努力,层层帮助,保护我们自己的东西
就是这样一对优秀的姐弟,在他们的领域不停的发光发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笙”的文化,除了国内的自然也有国外的,韩国的很多艺术家就对“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原本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很快就发现了不一样的目的,为了申遗。
弟弟吴彤在韩国弟弟吴彤在韩国的一次笙演奏结束后,竟然意外的得知韩国正在运作想要将笙申报为文化遗产,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吴彤的警戒,姐弟二人一商量表示一定不能让自己国家的东西被别人抢走,决定抢先一步进行申报。
单纯以他们姐弟二人肯定不行,需要上下一心的重视,吴彤马上在自己的博客发布一篇《我们的遗产谁在乎?》,面对我们的传统乐器“笙”可能要被别的国家抢走的危险,我们国民的反响十分巨大,文章很快获得上万的关注、转载。
姐弟二人又整理了资料,进行层层的帮助,由国家进行申报,最终成功在韩国申遗前得到了联合国的批准,使“宏音斋”笙的管制作的技艺成功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非物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次我们对于“笙”的申遗保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后记: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曾经也许我们不够重视,让很多技艺濒临灭绝,现在国家保护,大师传承,我们学习,相信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中国的显著标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