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是河南省级文化遗产。一张红纸、一把剪刀,通过双手的运用自如,剪出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方城县博望镇的残疾人赵聚德有一手剪纸绝活,是方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美术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他用巧手成就了自己的剪纸人生,更剪出了一腔爱国情。
今年78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听力残疾三级,从事剪纸艺术已60多年。 2月4日,在赵聚德的创作室,现场领略了他的剪纸绝技,感受了更为神奇的剪纸功夫。只见手中剪刀上下飞舞,不一会,一张红纸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在今年创作的生肖兔剪纸过程中,他将传统剪纸造型与卡通兔形象相结合,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老人的的耳朵虽然残疾,但介绍起满墙的剪纸话语络绎不绝。“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原来乡邻给小孩做肚兜、虎头鞋都来找心灵手巧的母亲剪花样子。”在那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从母亲手中诞生的那些趣味横生的图案,成了赵聚德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最明亮的色彩。
在赵聚德看来,“剪纸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作品就能生动。”赵聚德的剪纸作品取材广泛,涉及民俗风情、生产生活、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等,如“千蝶图”“千虎图”“锦鸡报喜”等,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剪下的艺术形象,有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只寥寥数刀,便形神俱在,宛若天成。每逢过年过节,也是赵聚德老师最忙的时候,中秋节的嫦娥奔月,春节的窗花、对联,元宵节的红灯笼,各式各样的窗花为节日增加着喜庆的气氛。
展开全文
近年来,不论是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还是奥运会、世博会、农运会,每逢国家大事、喜事,都有他的作品。赵聚德经历了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对党和国家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胜利召开,他精心制作《喜迎十九大》《喜迎二十大》系列剪纸,并无偿提供宣传展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祖国万岁》《实现中国梦》等作品,形式多样的火箭、丰收的谷穗等,展示着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60多年来,他的剪纸曾装点过无数农村青年的新房,也曾作为礼物漂洋过海抵达国外。他曾用“吉庆有余,国泰民安”系列作品庆祝每年一度的国庆节,也曾用2008只造型各异的老虎喜迎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还曾剪下《百牛图》迎接2012年全国农运会的举行。进入2023年兔年之后,他又紧赶慢赶,已经剪出了20种不同姿态的兔子。他的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每到国家的节日他都会创作出有深刻意义的作品,他希望用他的剪纸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乡邻们来找赵聚德剪纸,他从不收费。县里每年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他也都积极参与。问及得失,赵聚德说道:“能为社会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就是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大家的生活添光彩。”
河南民间剪纸是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一,需要发扬和传承。对于剪纸的传承,赵聚德一直在努力。对待请教学习的毫不保留无偿传授,有时周末他还要从方城到南阳市区,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剪纸。在他的无私倾囊传授下,女儿赵玉珍在2015年成为方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美术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60多年如一日,赵聚德手握剪刀,精剪细琢,先后剪出了2万余幅艺术作品。如今,干惯了农活也拿惯了剪刀的双手已经长出老年斑,但他每天还是要抽空拿起自己的剪刀,剪一剪生活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儿。对赵聚德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趁着眼还能看见,多剪几幅作品,多教会几个孩子。(刘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