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瓦窑村村民罗显松踏进“南网驿站”,咨询米粉店新增用电设备的办理事项。在驻村网格员罗永贵的解答、指导下,他明确了自身用电需求和办理流程,满意而归。“这个驿站建得好,办理用电业务不像以前那么麻烦了!”罗显松笑着说。
瓦窑村已发展近300亩油菜花田。人民网 李丽萍摄
2022年,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在白云区瓦窑村打造“南网驿站”,通过红色电力网格模式,实施24小时电力服务调度在线,做好了村民用电保障和用电服务。同时,通过开展配网线路设备增容改造工程,开展消费、产业帮扶,打通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百米”,并助力瓦窑村发展乡村产业。
“电来了,亮堂了!”亮的不只是一屋一舍,更是一村一业。在贵阳市白云区这个最偏远的乡村,“南网驿站”不仅破解了办电难、用电烦问题,还打通了发展农旅产业的通道。“‘南网驿站’的存在,让我们有了敢做事的底气和想做事的动力!”如今,瓦窑村的村民和企业都这么说。
送电惠民暖人心
“罗师傅,我家断电了,麻烦你来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在瓦窑村的村电共建工作群里,罗永贵收到村民罗林的信息,立即背上工具包,驱车前往罗林家中。经排查是用电线路短路造成的断电,只用十几分钟,罗永贵便恢复了罗林家的用电。
只需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能反映用电诉求,只要一份申请、一个村章便能办理用电业务。这个建在村委会里的“南网驿站”,把供电服务延伸到村里,让群众足不出村便能完成电表报装、电力维修等事项的办理。“网格员进驻后,电力业务办理时长大大缩短了,还规避了很多电力风险隐患。”牛场供电所所长黄蔚说。
展开全文
罗永贵为村民解答用电业务办理流程。人民网 李丽萍摄
不止如此,在南网在线APP里,村民们可一键实现缴费查询、停电通知、报停销户等诉求。“以前村民得凑在赶场天,跑到牛场乡供电所缴电费。现在90%的村民都在手机上自动缴扣电费,节省了交通、误工成本。”罗永贵说。针对瓦窑村老年群体居多的现实状况,驻村网格员在每月缴纳电费前期,针对行动不便老年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避免欠费断电情况。
为加强线路运行维护,白云供电局采用“人巡+机巡”的方式定期开展线路巡视。借助无人机对线路方面的缺陷和隐患进行及早地处理和预防,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加强了供电可靠性和群众的用电满意度。
在罗永贵看来,这项工程不只惠民利民,也惠及了基层的电力工作者。在牛场乡,2个综合作业员分管5000多户用户,每月需挨家挨户抄电表、上传数据、核对信息。“一个月里有一周时间用在抄表这事上,还容易出错。”罗永贵说。现在通过大数据联网,每月1号后台自动进行数据采集,1天便能完成这项工作。
如今,综合作业员的主要工作转变为数据复核,以及电力系统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更轻松、高效了,是罗永贵现在的感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节省出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驿站功能的完善和拓展上,为群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电力服务。”他说。
架电助企产业兴
“当时我们之所以愿意留在这里,就是因为贵州电网为我们解决了用电这个大难题。”贵州寰宇兴农智慧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吴康毓说。2022年初,吴康毓来到瓦窑村小寨片区考察,想投资开展“旅游+种养殖”项目,但是,没水没电的环境,让他一度想打退堂鼓。
得知情况后,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派驻瓦窑村驻村干部刘彬向上级汇报,在40天内协调资金快速到位,在村口新建了1台容量为5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并采用“架电抽水”的方式,解决并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用电用水问题。
罗永贵为村民解答用电业务办理流程。人民网 李丽萍摄
一年多时间里,该公司流转撂荒地230亩,带动全村150人、8000人次在这个项目上务工,发放流转费用13.8万元、务工费近155万元,同时还形成“公司占股50%+村集体合作社占股30%+农户占股20%”的分红模式。“去年这个项目为村集体带来近7万元收入,还促成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5万元。”瓦窑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华笑言。
不仅要留住外来的投资企业,还要想办法开展自己的产业。瓦窑村内有一块被村民称为“水淹坝”的田块,原本是水稻田,却因为提水站年久失修,每年汛期时积水严重,不仅影响农田灌溉,还导致农户房屋、乡村道路被淹,给瓦窑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南网驿站”这个政企联建平台,瓦窑村获得了帮扶资金,开展水淹坝经济循环发展河塘治理项目,解决村里的“水困”问题,还发展起渔业养殖产业,进一步夯实了村民增收的基础。“今年,南方电网与我们初步签订了100万元以上的农土特产采购计划,今后我们养的鸡鸭鱼肉、种的猕猴桃、黄金李都不愁销路咯!”王正华说。
三月的瓦窑村一片繁忙,农用机械翻耕农田、村民撒网捕捞肥鱼、智慧农场开门迎客、连片油菜花引人打卡……高效贴心的电力服务让村民们更积极地投入农业生产,也让企业更安心地发展农旅产业。一派春耕忙、旅游旺的盎然景象正在这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