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减”成为热词。与此同时,“双减”之后如何给孩子们加“营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其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的精神,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与当务之急。
从2017年,中宣部、原文化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次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国家对戏曲教育越发重视,“戏曲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进、深化,戏曲以多种形式走进青少年中。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始终将非遗闽剧传播普及作为剧院重点工作,坚持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她以身作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八闽戏剧进校园”“闽剧进校园,文化润童心”“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等,2015年至今与50多所学校合作举行了近300场活动,并在学校成立“闽剧少儿活动实践基地”,辅导许多校园学生屡创佳绩。还承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闽台地方戏曲’——闽剧音乐雏鹰人才暑期培训班”。
长期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周虹有了更多思考。今年两会,经过充分调研,她提出《关于全国大中小学落实“每人每年一本戏”美育方针的建议》,建议从国家层面落实该方针,教育部门将其纳入美育体系。鼓励或要求具备条件的城市大、中、小学生每年至少进剧场观看一场演出;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采取政府购买,通过与“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每人每年一本戏”美育计划。
周虹认为,戏曲艺术是集词有诗意之美、曲有音乐之美、动有舞蹈之美、妆有古典之美、舞台有意向之美、内容有道德之美的综合艺术。尤其是在剧目主人公身上所具备的“仁义礼智信”和家国情怀,符合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通过观剧可以寓教于乐,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对真善美有所感触,对假丑恶产生明辨,尤其对广大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有益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对全国戏曲市场培养和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周虹建议开展国有院团试点,各地、各剧种国有院团就“每人一年一本戏”计划,以其常演、可演出的剧目清单形成“观戏目录”,由宣传部门联合教育管理部门,以“学生进剧场”“大戏进校园”等形式走进学生中;同时在“戏曲进校园”经费中增加“看戏补贴”,并给予各院团学生专场演出财政补贴,通过一半补贴,一半报销,“走进剧场”“进入学校”相结合,以分档补贴机制,引导学生走进剧场。
此外,周虹提出,适当对小剧种、濒危剧种进行倾斜,通过不同的补贴力度,一方面促进院团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们更多关注本土戏曲文化。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