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现在应该都在等待着今年的养老金调整,目前已经有包括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地在官方会议上明确了要继续调整基本养老金的计划,但在调整幅度上,有2个新争议:
首先,今年调整幅度是多少?按照2021年~2022年的规律,都是一路走低,从2020年的5%下降到了2021年的4.5%,2022年的4%。那么今年会继续降低到3.5%吗?从3个信号来看,应该不会。
第一,全国疫情管控已经全面放开。现在各地已经下线了健康码、行程码,就连医院也可以正常出入,商业放开后,经济回升加速,企业和个人能正常缴纳社保费,降低养老金涨幅来控制资金缺口,避免收不抵支必要性较前两年已经大大减弱了。第二,2021年是继2018年将养老金调整定为5%涨幅后,首次出现下降,而下降原因就是因为疫情的出现,现在大家基本已经完成了阳过到阳康的过程,疫情基本过去后,养老金调整幅度继续下降的需求就没有了。第三,物价提高幅度超过2021年。2021年CPI上涨0.9%,2022年养老金上涨了4%,而2022年CPI提高了2%,物价上涨幅度提高,养老金作为退休人员的收入,要保证覆盖物价,自然不能继续下降,而考虑到经济完全恢复到疫情前还需要时间,因此,保持4%的幅度可能会是大概率事件。
但对于上涨幅度覆盖人群上,有人提出在2023年应该分情况上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对多数一般退休人员按照4%调整,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按照10%调整养老金。
展开全文
我国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人口急剧增长下,不得不开始通过计划生育限制,但面对人口增长从高到低,老龄化开始逐步反向增长后,开始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到2021又再次扩围,将三胎生育也进行了放开。
对于年轻人而言,仍然可以乘着政策放开的东风,选择到底生育几个孩子,但属于已经退休的人员,面对只有一个孩子赡养,对于老人,孩子也要工作、结婚,无法长时间跟在身边照顾,不像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可以兄弟姐妹轮流照顾,部分家庭发生意外,孩子去世,或者残疾的,这些独生子女家庭的重担都是由父母承受,没有其他孩子可以帮忙。对于年轻人来说,以后每家要照顾2~4个老人,如果结婚对象也是独生子女家庭,需要赡养的老人的数量就是翻倍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是非常大的压力。
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实现按照10%调整养老金呢?我觉得基本为零,原因有以下6点:
第一,不符合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方针
本身放开二胎和三胎就是为了提高我国生育率,但实际现在已经不像2000年之前,大家生育兴趣浓厚的时代,即使放开了三胎,到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增长不增反降,跌破了2021年增长超1000人的大关,人口出现负增长85万的情况,成为中国6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从2016年放开二胎已经过去6年,2021年放开三胎后,加上多省的生育配套政策,涵盖生育假延长、发放生育补贴、购房优惠等等,到2022年人口仍然没有大涨起来,一些地区甚至放低了结婚生育的限制,四川省今年新印发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中,针对结婚、生育登记做了4个改革,即取消是否结婚的限制、取消生育数量限制、简化生育登记、做到“婚育一事办”,以此刺激生育率上涨。
既然目前的国家方针是促进生育,那么,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多涨退休金,释放的信号就是生育一个孩子未来退休福利更好,很多人认为的养儿防老,如今其实被现实打脸,啃老才是多数家庭现象级的处境,不少人盼着的退休后养老金更多,自给自足,不让子女烦自己,还能补贴子女,可能是很多人的目标。那么,随着更多人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三胎政策实施的阻力将更大。
第二,违背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养金调整公平性原则
基本养老保险能够实施几十年,能让大家积极参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参保人数达到10.5亿,就是因为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养老金遵循的是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如果按照生育几个孩子来划分养老金调整的高低,对于部分参保指数高,缴费年限长的人,就很吃亏,因为他们本身比一般人投入了更高的成本,但在退休后,计算养老金时,除了自己缴费的指数和年限能以本人缴费标准核算外,计发基数,这个占据计算条件更大的数额,对于所有领取职工养老金的人,都是按照本地一个计发基数核算,而很多这类高缴费标准人员,本身的工资水平已经高于计发基数,在高投入却得到的是低收益后,大批人可能不愿意再继续缴费,即使缴费也将会选择按照低标准缴纳。
从计发基数和工资来看,有人工资一两千,有人月入过万,缴费标准上,是按照60%~300%作为缴费指数选择的,以我所在的山西为例,目前缴费下限和上限分别是3548元至17742元,差距达到近15000元,计发基数是按照社平工资核算的,而很多低收入人员,本身工资都达不到平均工资线,说明虽然大家都在参保缴费,但实际对养老基金净贡献的还是以高收入高缴费人员为主。失去净贡献的这部分缴费人员,养老基金账户可能面临的就是收不抵支。
第三,养老基金难以承受发放压力
二胎和三胎生育制度实施时间最长的是二胎制度,但也仅有6年,而计划生育制度自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12月写入宪法,到2016年已经实施了30多年,是二胎生育政策实施时间的5倍多。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庞大,如果夫妻二人都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就是两个人在参加养老金调整时,都享受上调10%的福利待遇,不考虑其他因素,以每月3000元养老金为例,夫妻二人平均将上涨各300元,一共是600元,而普通夫妻只能按照4%调整的话,一人只能涨120元,两个人240元,还没独生子女夫妻其中一方上涨的养老金多。
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间长,独生子女家庭众多,那么养老金调整时,相比一般只能上涨4%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父母上涨10%的需求量更多,按照5倍计算的话,如今领取职工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超过1.2亿,按照1.2亿的六分之五计算,有1亿人左右需要上涨养老金到10%,每月要多发放300亿,一年就是3600亿,这还只是增加的部分,加上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对于养老基金账户将是巨大的压力,我国养老基金到2020年仅有7省净贡献,其余22省都是净受益,要多拿出这么多钱,只会加重养老金发放的困难。
第四,养老金差距加大
本身职工养老金就比农民的养老金更多,到2021年职工人均月养老金为2987元,到2022年基本突破3000元大关,但农民们的居民养老金仅在一两百元徘徊,如果再增加300左右的差距,会有更多农民因为收入过低而不满,将引发很多人断缴、或者群体矛盾。为了平衡大家的收入差距,可能需要政府来增加农民的养老金,但本身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所缴纳的费用就都是计入个人账户,由本地政府部门发放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要再是上涨更多居民基础养老金,就要增加财政的资金调剂压力,将原本能用在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城市发展方面的资金,为了要提高农民收入,负担物价变化,缩短养老金差距只能搁置后续的发展计划,对于一些收缩型城市,只会导致经济越来越差。
第五,引发通胀乱象
平时央行放出几个亿,都会影响全国经济状态,更别说一次性放出几千亿,货币数量增加,而商品数量,人口未按照这一涨幅加速增加后,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状态。因为收入上涨,不是单一的,收入和消费挂钩,收入提高,物价也要跟着上涨,才能保证商品的供需平衡,否则,商品将不能满足供应。物价追上收入后,整体物价就要增加,继而导致收入需要继续上涨,才能满足市场的收入覆盖物价的要求,最终就是物价越来越高,货币数量越来越多,参考物价非常高的部分国家,油墨价格疯涨、钱不值钱、汇率混乱、经济崩溃……将导致恶性循环出现。
第六,独生子女家庭本身已有特殊待遇
现在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本身在退休前,每个月就有独生子女父母补贴、独生子女扶助金、独生子女奖励金等的补助,退休后,部分地区比如山东以前可以按照本地的社平工资的30%一次性领取补贴,今年进行了改革,将一次性领取改为按月发放养老补贴,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很多多孩家庭的夫妻已经是在多领钱了,再叠加倾斜照顾,会引发更多人的不满。
往期文章:2023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以及待遇享受,迎来6大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