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顿将军演讲

巴顿作为四星上将,为什么感觉比五星上将还出名?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的死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20:41:18 浏览1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巴顿作为四星上将,为什么感觉比五星上将还出名

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得知道美国在1944年首批晋升了多少位五星上将,当时总共有四名“陆军五星上将”和四名“海军五星上将”。海军的事情不用管它,陆军的四位五星上将都是谁呢?根据排名分别是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和阿诺德,注意到了吗,真正身处欧洲战场的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人。

(四星上将巴顿)

按照美军五星上将的授予条件,最基础的门槛是至少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因为它等同于元帅军衔。其中马歇尔是陆军参谋长坐镇华盛顿,麦克阿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阿诺德是陆军航空兵司令。艾森豪威尔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同时也是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但是他肯定不会冲杀在战场一线,老实说艾克的政治水平远高于他的军事能力,而欧洲大陆上的美军地面部队主要指挥官,也就是布莱德雷了。

当1941年巴顿成为美军第一个装甲师少将师长时,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这俩师弟才是中校,当巴顿受命在火炬行动(北非)中担任第10军军长时,布莱德雷是他的副军长,当巴顿在集团军司令任上攻打西西里岛时,布莱德雷是他手下的第2军军长,那得算他的老部下。

(三星中将巴顿)

然而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成为了美军总司令,布莱德雷则升任美军抢滩部队第1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却被雪藏起来看热闹,要注意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他们俩比巴顿整整低了六届!

简单点说,巴顿的这俩西点师弟之所以晋升迅速,艾森豪威尔靠的是马歇尔的欣赏,而布莱德雷凭借的是艾森豪威尔的提携,美帝的人情也很厉害。但是就军界资历而言,巴顿仍然是欧洲战场最深厚的一个,这是他名声在外的第一个原因,当然,在军队里不是资历老就一定职务和军衔高的,至于名声盖过布莱德雷等人,实在是美军将领在欧洲没几个能打的。

(巴顿在北非)

美军主力深入法国后的1944年8月,扩编为拥有40万兵力的第12“集团军群”,布莱德雷水涨船高成为首任总司令,下辖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第3集团军,巴顿就此沦为布莱德雷的下级。而从布莱德雷到霍奇斯,乃至于后来增编的三个集团军司令辛普森等人,都是巴顿的军界晚辈,很多时候新闻界也是鸣不平的,因为布莱德雷虽无明显的错误,也无明显的出色表现。

这就是原因之二的能力问题,作为美军装甲部队的创始人,巴顿在北非、西西里战场均有不俗的表现,深得装甲作战精髓,成为美军最富能力的机械化兵团指挥官,在北非战场已晋升三星中将。尤其是在西西里战役中,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抢在英军之前攻进首府巴勒莫,风头明显盖过了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早已是美国国内的明星加“网红”。

(艾森豪威尔为巴顿授勋)

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地面部队虽然在海岸线站稳了脚跟,但隆美尔指挥包括七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拼死抵抗和反击,实际上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法完成纵深突破,战局处于僵持状态。

此时的巴顿,却正在加莱的对面坐着冷板凳看热闹,担任根本不存在的“第1集团军群”总司令。这是盟军战略欺骗计划“刚毅行动”的一部分,为了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的目光吸引在加莱,盟军在海峡对面组建了一个只有司令部的集团军群,作为影子部队来掩护诺曼底登陆。

可惜前线将领不长脸,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于8月1日命令巴顿新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从德军防线的侧翼完成突破,从而一举改变战场形势。客观的说,在美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后勤补给能力下,一干将领打得并不咋的,阿登战役更是灰头土脸,给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师解围的,还是人家巴顿,完全可以说,巴顿是这批人中唯一的亮点,也是美国新闻界值得吹嘘的代表人物,是以名声在外不足为奇。

可惜巴顿有着跋扈的性格以及一张啥话都敢说的“大嘴巴”,多次被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惩戒,最严重的一次“殴打伤兵”事件,几乎终止了他的军旅生涯。所以这也是巴顿名声在外的第三个原因,爱惹事和瞎说话,通常来讲这样的八卦将军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好奇心,诚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比如在公开场合信口评论战后政治格局,以及盟军和苏军会师后的口无遮拦。

(沃克就是巴顿的部下)

某种意义上,巴顿强烈的反苏情绪也是美国人刻意包装他的理由,算是第三个半原因吧,因为这符合战后美国的政治立场和全球利益。捋一下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晋升四星上将的时间,便知道巴顿是有多么“生的伟大,死的憋屈”:艾森豪威尔1942年连续晋升中将和四星上将,1944年12月升五星上将,布莱德雷1945年3月晋四星上将(1950年获授五星上将)。

而可怜的巴顿比曾经的部下布莱德雷还晚了一个月,直到1945年4月才晋升四星上将,此时距离欧战结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当年12月便因车祸离世。事实上就算巴顿没有过早死去,将来也没有可能佩上五颗将星,他只是一员善战的骁将,却是一个不懂政治的武夫,难以成为陆军参谋长或者参联会主席这样的军政大员。

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的死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巴顿将军的妻子是个富二代,有钱有闲,前后雇佣了七名私家侦探调查丈夫死亡真相。刚有一丝眉目,她自己也坠马身亡。

这场车祸确实疑点重重,同车的霍普·盖伊将军、还有司机霍勒斯·伍德林几乎连个擦伤都没有,拍拍身上的灰尘,自行走路回家去了,为何单单后排的巴顿重伤不治?

关于巴顿车祸疑云,我们先简单整理一下事故发生经过。

再有,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对于爷爷的死,到底是怎么说的?


一、巴顿刚烈的妻子,掘地三尺寻找真相

大家都知道巴顿将军一生狷狂桀骜,目下无尘,包括隆美尔、蒙哥马利他都不放在眼里,但只要遇到一个人,他便乖得像绵羊。

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比阿特丽斯·班宁·艾耶(Beatrice Banning Ayer)。

二人的结合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好似泰坦尼克号“男版露丝”嫁给了“女版卡尔”。

双方家境悬殊,女方的父亲是波士顿羊毛大王弗雷德里克·艾耶,富甲一方,而巴顿除了母亲的贵族姓氏,几乎一无所有。

1885年11月11日,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州。

他的父亲是一名中产律师,母亲则是一个英国没落贵族后代。

1904年6月,巴顿进入西点军校就读,因为外语和数学成绩不好还留级一年。毕业后,他第一件事是加入第一集团军第十五骑兵团任少尉;第二件事就是与青梅竹马的比阿特丽斯举行了婚礼。

从现今保存的巴顿信件来看,他对这位妻子是一往情深的。

某次,他在信中说:“当我心情极为糟糕的时候,我就回想起你二十二岁那年在棒球场观众席上的一个笑容,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二战时,某夜巴顿正研究地图,一边的煤气灯突然爆炸,烧伤他半边脸,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道:“我唯一害怕的是双眼失明,再也看不到你那张美丽的面庞。”

某日,比阿特丽斯思念成狂,命令自己的仆从将行李打包,钉了十多个木箱,跳上轮船前往欧洲战场探望丈夫。二人一见面,巴顿欣喜万分,他故作潇洒地将手中的一把佩剑扔向妻子:“喏,就用这个开箱!”

军迷们都知道巴顿自己发明了一款“巴顿佩剑”,那是一把骑士单手佩剑,上面还刻有族徽。

巴顿本想显摆一下,但妻子不解其意,顿时花容失色,怒不可遏,拎着这把骑士佩剑满军营追打丈夫——“好哇!你居然叫老娘自己拆箱?!”

在下属面前丢尽颜面的巴顿并不介怀,反而拿这件事四处炫耀,“看呐,我老婆是有多勇猛,她是有多刚啊!”

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丈夫死得不明不白?

从1945年12月21日巴顿去世,再到1953年9月30日她自己去世,整整八年时间,这位执拗的妻子从未停下对丈夫真正死因的调查。


二、巴顿之死和他最后的时光

1945年5月,二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搬进了新的私人府邸——巴伐利亚泰根湖边一幢豪宅,这里奢华气派,帆船、花园、泳池、保龄球馆一应俱全。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巴顿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豪宅雪茄还真不是夸张。

这幢宅子的主人是什么人呢?就是希特勒自传《俺的奋斗》那个出版商麦克斯·阿曼

自打巴顿住进这幢宅子仿佛邪灵附体,终日大放厥词。这位从北非战场一直打到希特勒家门口的铁血战士,此时闲得发慌,心里长草。他当众感慨道——“我热爱战争、工作和振奋人心的事,和平对我来说是一座地狱。”

手下人除了面面相觑还能怎样?

那段时间巴顿与华府密电往来不断,请求上峰将自己调往太平洋战场,建议很快被驳回,令他非常沮丧,于是又跟下属第三军指挥官詹姆斯·范弗利特少将发牢骚。

他不无醋意地说道:“哼,那个舞台上已经有一位明星了,在一场演出中只能有一位明星。”

1945年5月,这个月里巴顿几乎将一辈子的牢骚都发泄完了,某些言论令人极度怀疑他被炮弹震坏了脑壳,比如——“让我们擦亮靴子,磨尖刺刀,向这些人(苏方)展示力量。这是他们理解和尊重的唯一语言。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想对你说,我们战胜了德国人,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但输掉了战争。”

这番口无遮拦的言论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招致灾祸的根苗。

6月,巴顿被华府紧急召回,在波士顿宣传战争债券!

那是一个令所有军人终生难忘的场面——仪仗队、红地毯、十七响礼炮,十里长街,泪眼汪汪的人群,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妻子比阿特丽斯在日记里写道:“我一路上根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吐出每一个字母都是艰难的。”

在波士顿风光数天后,他又飞往好莱坞,当着上千名明星的面发表演讲,最后售出百万美元债券!

然而眼前的荣耀仍令巴顿兴致缺缺,一个月后,他折返德国,并在那里度过了漫长而无聊的秋天。

12月的一天,巴顿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华府召回履职。

就在他即将动身的前两天,12月8日夜里,盖伊向巴顿建议,第二天他们应该在总部西南约一百英里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盛产野鸡的地区狩猎。巴顿热情地接受了。他想不出比和一位值得信赖的老朋友打猎更好的方式来度过他在欧洲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了。

1945年12月9日上午9点整,二人乘坐一辆1939年75型号的凯迪拉克出行,中士乔·斯普鲁斯驾驶的吉普车紧随其后,车上装着枪支和一条猎犬。

中途,吉普突然超车,绕到巴顿座驾前方。当时车里的二人都未留意,以为乔正在带路。大约在中午11点45分左右,行至曼海姆东北郊区一个十字路口,一辆重约两吨半的美国军用卡车突然斜冲过来,砰地一声,成90度角撞上巴顿的卡迪拉克!

货车右前保险杠砸碎了凯迪拉克的散热器和保险杠。

司机和后排的盖伊毫发无损,盖伊身边的巴顿撞到玻璃隔断的钢架上,又弹回座位,头部受伤而流血不止。显然,那个年代没有安全带这一说。当时巴顿整个人呈半昏迷状态,他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说自己“脖子以下没有知觉”,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想,这是极好的死法。”

刚巧一位路过的红十字会护士全程目击,她打电话叫来急救车,将巴顿送往十五英里之外的海德堡第130野战医院。

于是,人们便有一个疑问产生——先前带路的中士乔·斯普鲁斯,此时哪去了?


三、巴顿太太调查得来的几条线索

1945年12月9日中午12点45分,巴顿入院,当时脉搏45,血压86/60,严重外伤导致休克。他被诊断为颈部以下瘫痪,第三颈椎骨折,第四颈椎后脱位,骨髓是否切断不明。

当晚,他接受了粗暴且极其痛苦的牵引。

在野战医院的二十天里,巴顿大部分时间是清醒的。

12月11日,他的妻子比阿特丽斯带着一名神经科名医从美国飞来,到了医院拿到病历,上面写着——“康复预后越来越严重”。巴顿也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见到妻子,他第一句话说道:“恐怕,Bea,这大概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简直一语成谶。十天后,巴顿于12月21日晚17点55分平静地去世,享年六十岁。

官方结论是——巴顿死于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没有尸检。

许多年后的1986年,好莱坞拍了一部电影叫《巴顿将军之死》,导演是《西线无战事》德尔伯特·曼,主演仍是乔治·C·斯科特。

2008年春天,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曾向媒体透露,祖父去世后,他的祖母比阿特丽斯对丈夫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在她生前最后八年里,曾前前后后委托七名私家侦探,上下求索,调查丈夫的真正死因。

(注:2019年5月5日,巴顿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在捷克参加庆祝二战胜利七十四周年活动)

据詹姆斯所说,“祖母试图揭开真相,调查人员发现相关材料奇缺。当他们在圣路易斯国家档案馆翻阅巴顿的军事人员档案时,在1300多页文件中,只有15页是关于车祸的。非常奇怪的是,事故发生后不久,陆军的事故报告就不见了。”

一位军旅作家曾肯定地告诉詹姆斯,他的祖父由于大嘴巴,想将美国拖入另一场战争被上峰密裁,一位叫巴扎特的神枪手近距离向其射击,这就是巴顿为何折颈的原因。

近年来,巴顿的孙女海伦·巴顿亦跳出来指证——“祖母曾说,最令人发指的阴谋论来自一位神秘的上校,他在二战时期曾是双重间谍,在诺曼底经营电台。上校亲口证实,130野战医院的护士或医疗护理受到上层指示——一旦我祖母离开病房,就打开爷爷房间的窗户,这样他就会感染肺炎。”

看来这位伟大的祖母搜集情报的本事不小,只可惜比阿特丽斯早于1953年9月30日死于一次坠马事故,享年六十七岁。

她手里的那些材料随着岁月的流逝下落不明,踪迹皆无,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全文完)

巴顿将军在欧洲战场的糗事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1885年11月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巴顿从1909年6月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到1945年12月受伤不治在德国海德堡去世,在美国陆军服役36年,军衔陆军四星上将。

巴顿从1944年1月开始在欧洲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解放法国和进攻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占领德国以后,出任巴伐利亚州军事行政长官,后因政见不和辞职。

巴顿将军脾气率直,性格浪漫,以敢说敢做闻名。在欧洲战场上巴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糗事”就是在战场上纵容部队“偷油”。

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后,盟军的计划是南北两线实施“两路突破”,北线以蒙哥马利指挥的21集团军群为主,南线以布莱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为主。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蒙哥马利提出了“一线突破”的作战方案,也就是主要兵力集中于北线,南线只负责牵制德军。对这个方案,当时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既没有采纳,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南线抽出1个集团军划归北线蒙哥马利指挥,南线巴顿的第3集团军则获准继续东进。不过艾森豪威尔在抽调南线美军的同时,也削减了南线美军的后勤供应,优先保障北线需要。本来此时盟军的后勤供应就因港口运转不灵而困难重重,如此再被降低保障级别,巴顿部队的油料供应立刻出现巨大缺口。巴顿万般无奈,便让部队四处“偷油”,比如派出部队到油库偷油,或者在半路抢油料运输车队,甚至冒充友邻部队去油库领油,等等,一时间巴顿的恶名被广为传播。

偷油并不能改善形势,不久,巴顿的第3集团军就因油料供应不足,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转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