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委 滨海 为民 工作队 追思

追思为民情怀!江苏省委驻滨海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重走宋公堤”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7 22:46:05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扬子晚报网4月5日讯(通讯员 戴训鹏 图/徐硕 记者 范木晓子)清明寻访,缅怀丰功伟绩;长堤听潮,追思为民情怀。4月5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江苏省委驻滨海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一行十多人怀着肃穆之情“重走宋公堤”,追思修筑宋公堤中牺牲烈士的英勇事迹,感悟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

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为此次红色寻访活动作全程讲解。

宋公堤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春夏之际,在阜宁县(今滨海县)海岸线上修筑的90华里捍海大堤,传诵80多年的民谣曰:“有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 表达了滨海乡亲对主持修堤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的感激之情。

追思先辈先烈,叩问信仰信念。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一行首先来到宋公堤遗址旁,这里矗立着新四军创办的新滩盐场新四军塑像。徐振理介绍了宋乃德县长主持修堤不用民众负担、发行公债以盐税作抵,以及用新滩盐场收益兑付海堤公债的丰功伟绩。

展开全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沿着宋公堤遗址,寻访团一行又来到了宋公堤临海点——这里是陆上宋公堤、海上宋公堤、退建宋公堤和达标海堤四堤交汇点,此处成为82年来滨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宋公堤精神,敢与大海作斗争,创造一个又一个抗击海啸海难奇迹的红色打卡地。在去年投产的中海油天然气储备项目基地,远眺迅猛发展欣欣向荣的滨海港区,大家由衷地感佩,当年宋公堤保住了家园、保住了国土、保住了人民生命财产,才有了今天地方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成就。

红色寻访,追思悠悠。接着他们来到黄河故道入海口。1942年春天,3师在阜东黄河故道入海口组建了8旅24团海防大队。次年,24团海防大队参加了小沙东海战和军需补给海上运输。24团海防大队战斗生活,也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作源泉,词作者芦芒,把他和妻子王庄霄及新四军战友在阜东的抗战岁月写入歌词中。

缅怀先烈,铭记伟绩。最后,他们一行参观了“宋公亭”,祭奠为修筑宋公堤牺牲的陈景石、陈振东、于欣等革命烈士。 坚躯献国,壮士鲜血染黄海;大潮拍岸,盛世强音慰忠魂。

徐振理会长深情地说:“宋公堤的修筑,它已成为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彰显了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严谨的工作作风,表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加深了共产党人与人民之间的纽带桥梁,构建了共产党人凝心聚力的强大阵地,耸立了黄海岸边坚不可摧的抗战长城,打造了一张传承红色滨海的珍贵名片。”

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王伟表示:“通过这次红色寻访活动,感悟宋公堤精神,追思为民情怀,对我们一行启示深刻。宋公堤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的航程;宋公堤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的方向。”

清明节,饱含着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省委驻滨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通过本次“重走宋公堤”活动,激活后辈“日用而不觉”的红色基因,领悟共产党“人民至上”崇高情怀。此次活动,对进一步弘扬宋公堤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以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