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迈向幸福,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王雅雯
时间:2023年2月2日
地点: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幸福河社区、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自古以来,一代代的人们依水而居,繁衍生息;也曾因黄河的一声咆哮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在济南市章丘区,有一个黄河流域唯一以“黄河”命名的街道——黄河街道。这里的人们最懂黄河: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生在黄河边,就意味着背上行囊走四方,在外面挣了钱回来盖房,伴河如伴虎,年年防水患。
直到2017年,章丘区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正式启动,21个曾经散落在黄河滩区破败凌乱的村落陆续搬迁,住进一个崭新的社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社区的名字叫幸福河,3300户、12068人迎来新的生活。他们说,幸福的日子比黄河长。
2月2日,正月十二,年味仍在。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黄河街道幸福河社区、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这是滩区居民在新家度过的第三个春节,广场上,大爷大妈在锣鼓声中扭着秧歌,笑容绽放在脸上;大棚里,“土专家”在西瓜秧中忙碌,与植物私语。每个人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共同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黄河街道的黄河文化广场
小荷才露尖尖角,“工商园区”激活就业“一池春水”
孙苗苗今年过了一个温馨年。孩子在身边,丈夫在身边,老人在身边,就连自己的新工作,也在离家不远的兴河购物广场。
那是2023年元旦新开业的一座小型商场,坐落于章丘区黄河街道办事处斜对面。刚营业时,孙苗苗兴奋极了。“总有一种‘终于稳定下来了’的踏实感觉”,她这样形容。
打包、称重、贴标……早上9点多,孙苗苗已经穿着工装站在超市蔬果生鲜区的作业台前,繁繁复复忙碌了一个小时。“现在每月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还能有时间照看孩子和家里老人,比起之前在远地方打工,我现在很幸福。”孙苗苗今年31岁,家住幸福河社区东邢村。3年前,她跟随丈夫一起从黄河滩区乔迁到了新居。
展开全文
在兴河购物广场工作的孙苗苗,家住幸福河社区东邢村
“搬来后,起初有些不习惯,生活、工作上都会有点迷茫,但至少不用经历‘大水淹家’的恐惧了。”关于在黄河滩区的旧生活,孙苗苗并不想多提,她坦言只想珍惜眼前的新生活,因为这一切的变化太不容易。
据悉,为了满足滩区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从2017年5月开始,章丘区开始投资建设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安置社区——幸福河社区。2020年8月,随着幸福河社区验房、收房工作圆满结束,章丘黄河滩区居民们彻底摆脱了黄河水患的威胁,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门钥匙,开启了幸福河社区的新生活。
新生活,意味着有新的变动、新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黄河街道基础设施落后,几乎没有二三产业,三分之二的村没有集体收入,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成为“空壳村、空心村”。此次以滩区迁建、乡村振兴等各项政策为契机,黄河街道创新打造了居住社区、农业园区、工商园区“三区共建”。一手抓宜居安居,一手抓兴业致富,既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又确保群众可发展、能致富。
孙苗苗就是建设“工业园区”的受惠人之一。以刚刚开业的兴河购物广场为例,记者采访中得知,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兴河商业综合体一期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每年可增加幸福河社区20个居民网格及周边10个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人以上。
此外街道还投资5.7亿元规划建设了17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二期总投资8.5亿元,正在紧张施工。下一步,将吸引无污染、高收益的工业落户,打造现代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西瓜大棚
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西瓜大棚
西瓜棚里有盼头,“农业园区”唤醒村民“甘甜日子”
孙言亮的春节,是和16座大棚里的西瓜一起度过的。
早7点,天朦朦亮,孙言亮的身影,已经从马徐村的家中,来到了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跟大棚里的西瓜们说“早安”。
“干我们瓜农这一行,春节一般都不放假。毕竟西瓜苗刚栽上两个月,这个时候离不开人。”孙言亮在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西瓜大棚已经工作6年,月工资能达到6000元左右。他口中的西瓜苗,如今已经开始结果子了。“西瓜们还很小,再等一个多月,一个个小西瓜就会变成3斤沉的上市西瓜。”
记者发现,棚中的西瓜都是在空中“吊”着生长的。究其原因,孙言亮表示这是立体栽培种植技术。“它是一种新兴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土地,一亩地可以种2000多棵西瓜苗,一个棚子就能有5000多棵,也就能结5000多个西瓜。如果在地上种植,一亩地只能栽种800棵苗。”
据了解,2012年,在黄河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济南心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希望能够借助当地地理优势,助力富硒西瓜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扩大,2013年,合作社理事长钱彬又创立了黄河心正农业生态综合体(黄河心正生态农庄),种植的西瓜品种逐渐丰富,从最初的3种发展到现在的20种。农庄种植的农作物从西瓜延伸到富硒甜瓜、秋霜梨、黑花生、草莓等多个品类,使这片园区像百花齐放般生机勃勃。
这正是黄河街道“农业园区”建设的缩影。
据悉,街道大力依托省供销社鲁供丰农公司、山东国禾等托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探索“两保底一分红”土地托管模式,实现强基固本、富民兴社的多赢目标。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作用,引进“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平台,农户每亩每季支付300元托管费就能完成包含种子、肥料在内的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农业生产。目前,全街道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8万亩,20余村实现整村流转,12个村实现分红506.7万元平均每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无人种地、耕地分散、集体增收等问题。
黄河文化广场的秧歌舞
黄河文化长廊
党建联合乡村旺,“居住社区”传承延续“黄河故事”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热闹的锣鼓声,秧歌队踏着有节奏的步子,舞动着绿色的绸子,开始扭秧歌了。
黄河文化广场上,看热闹的人无不拍手叫好,凑热闹的孩子跑来跑去,整个片区沉浸在春节喜庆、吉祥、欢腾的景象中。
北赵村的张清芳,今年61岁,加入黄河大秧歌队伍已有四五年的时间,如今她已经爱上了这种锣鼓喧天的感觉,爱上了社区的文化娱乐生活。
据悉,为了打造适合搬迁群众生活的“居住社区”,从自来水、天然气、学校布局、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硬件需求,到基层党建、为民服务、合村并点等软件需求,再到乡愁记忆、乡村文化、乡风文脉等精神需求,街道都将其纳入“居住社区”的打造内容之中。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为更好地提高居民安全感、幸福感,黄河街道实施了村务管理“五步工作法”,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管理村级事务,促进了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党员群众关心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近年来,黄河街道更是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形成了“组织相加、分类施策、区域联动、融合发展”的党建引领发展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军团作战”,构建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村庄规模优化调整为契机,街道对原23个行政村打破村庄壁垒,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以11个新行政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党建联合体,明确组织领导、规范村名、工作程序等“6个统一”,强化工作力量、办公场所等“5个保障”,推动组织、发展、治理、民心“4个融合”。
如今的黄河街道,描绘着幸福家园的和美画卷,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城镇向现代小康城镇的华丽转变,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模式。新时代下农村人居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