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抚远市大马哈鱼繁育基地,80万尾大马哈鱼苗破卵而出,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抚远市是“中国鲟鳇鱼之乡”和“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也是著名的“淡水鱼都”,境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里生活着21科100多种淡水鱼。
为保护特有的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1988年开始,抚远市每年都会人工孵化大马哈鱼苗,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放流,涵养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小鱼苗出生后,工作人员把小鱼苗搬到为它们精心布置的“新家”里。工作人员介绍,小鱼苗是在孵化器里出生的,要把小鱼苗搬到孵化池里,相当于把新出生的小鱼苗从“产房”搬到“家”中。由于小鱼苗十分娇贵,数量又比较庞大,需要来来回回搬运20多趟。据了解,孵化池是一个模拟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小鱼苗在孵化池里生活和在大自然水域里成长基本相同。
尽管抚远市大马哈鱼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迎接新生鱼苗,可是面对80万尾刚刚出生的小鱼苗,工作人员还是激动不已,每天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精心地照料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幼苗。从调试水温到准备食材,每个细节、每个物品都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
据了解,现在刚刚出生的小鱼苗体长一般在1~2厘米,经过2个月左右的喂养后,小鱼苗就会长到4~5厘米,那个时候它们完全可以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也可以很好地保证在江水中的成活率,届时,80万尾小鱼苗就会放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
据统计,抚远市已经连续34年开展大马哈鱼人工孵化工作,累计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放流大马哈鱼苗3000多万尾,为保护黑、乌两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 :陈靖琨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