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我比较喜欢张爱玲的作品,谁还能推荐别的文学作品吗
我也很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可以推荐你看看张恨水、苏童、白先勇等人的作品。有人说张爱玲只会写情啊爱啊,在战乱的年代里没有大爱,只有小情。其实张爱玲的故事背景就提现了那个年代特点,她写的是战乱年代里的最普普通通的男男女女,真实反应了那个年代人的生活。
有什么小说跟张爱玲作品写的差不多
张爱玲成名于1940年代,最早模仿其文风的是她同时代的年轻作家。其中在文字风格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是李君维,笔名东方蝃蝀。李君维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与张爱玲好友炎樱同学,后来写过颇有史料价值的《且说炎樱》。
据陈子善的考证,1946年4月,上海《小说》创刊号发表东方蝃蝀的短篇《河传》,这是其小说处女作,文章结尾写道:“一个女子是处处可钟情的。处处有一段河,离隔了她与男人的距离,她总藏了些秘密的情愫,茫然于她的归宿。”就颇有张爱玲风。此后,东方蝃蝀又有多个短篇如《惜余春赋》《绅士淑女》《牡丹花与蒲公英》《花卉仕女图》等发表。当时便有人说张爱玲小说“后起而模仿者日众,觉得最象是东方蝃蝀,简直象张爱玲的门生一样,张派文章里的小动作全给模仿象了”(兰儿:《自从有了张爱玲》)。
李君维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为《绅士淑女图》,于1948年8月出版,从取材、文字风格看,他绝对可说是最早的张派传人。比如《牡丹花与蒲公英》,同样写一个男性生命中的两个女子,明显可看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影响。其中的句子: “一个男子在一生中至少碰到两个女子,一枝牡丹花与一簇蒲公英。牡丹花雍容华贵,花中翘楚,供在明瓷蓝花瓶里,回眸微笑,顾盼生姿,但是没人敢掐它下来。于是,她在花瓶里老了死了。地里长满了蒲公英,她不太美,她不被人注意,可是今年开了,明年她还要开,一直生存下去,结实地生活下去”,是典型的张氏文风。
1950年代后,李君维定居北京,逐渐在文坛上消声匿迹。直到1980年代重新开始创作,有《伤心碧》、《名门闺秀》等作品。
1960年代始,港台地区作家私淑张爱玲风的渐多。6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施叔青与白先勇。此后如朱天文、朱天心姐妹,钟晓阳、苏伟贞、袁琼琼等女作家,郭强生、林俊颖、林裕翼等男作家,都与张爱玲的文字有些渊源关系。王德威有《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一书,论述这一文学史现象。
读过张爱玲的小说吗怎样评价她的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中,有一部短篇叫《留情》。
比起张爱玲的《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留情》算是比较简洁与凝练,并且没有那么复杂的作品了,讲述了敦凤与米先生一天的来往生活。
敦凤,现年36岁。出身极有根底,上海数一数二,有历史的大商家,16岁出嫁,23岁死了丈夫,守了10多年寡方才嫁给了米先生。
米先生,现年59岁。有一位生病在世的前妻。
当年龄一到,始于之初的爱情,建立在交易之上
文中这样写道:
他(米先生)现在的女人温柔,上等的,早两年也是个美人,这一次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冲到婚姻里去,却是预先打听好,计画好的,晚年可以享一点清福艳福,抵补过往的不顺心。
正是以前妻子的暴躁脾气和不顺心,米先生感到绝望与失落。所以,如果重新做一次选择,他希望这个女人是温柔的,美丽的,不心的,不再让他备受煎熬。
而对敦凤来说:
我当然随他而去,第一我不是吃错的人,而且对于他,根本也没有什么感情。
要是为了男人,也不会嫁给米先生了。
敦凤对与米先生的感情,不再是爱情的美好向往,而是金钱的欲望。对于一位年近60的米先生,敦凤于乎于理都不会选择,而是看在他即将年迈的份上,分得一部分财产。
他们的爱情,开始时,像一场交易。我爱你是因为金钱,我爱你,是因为欲望。没有哪一样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坦然与淡然,在与不在的感情,截然相反的两种爱情观
纵观全文,我们看到敦凤表面上是为了金钱,但背地里满是在乎。当她坦然地与米先生站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满是欢喜。
当米先生说要去看望生病的前妻,敦凤嘴里说着你去呀,心里却瞒是抱怨。米先生害怕敦凤会生气,先陪同敦凤去了姨妈家再去看望前妻,以解一份安宁。
米先生去前妻家的路上,敦凤听着隔壁的电话铃,葛儿铃…铃…葛儿铃的响,越听越凄凉,道不尽心里的沧桑。
到当第二次米先生回来的时候,敦凤又听到电话铃,葛儿铃…铃…葛儿铃地响,这次终于有人接了,放下心心中的不安。
前一次的悲凉使内心的焦灼不安,让心中的杂念寄托在物质之上,后一次,她安心了,是因为米先生回来了,内心的温暖足已让她感受到事物的美好。
当你的内心感到雀跃和欢喜之时,看待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温暖的。后者的敦凤内心无限的美好。
当我们把爱情建立在物质之上,融入环境的时候,内心的真诚与交错是建立在所有的感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