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遇见余光中

散文遇见余光中(余光中写给李白的那首《寻李白》,怎么样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08 03:06:59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那首《寻李白》,怎么样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余光中说:“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作解读《寻李白》的一把钥匙。

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版。 余光中写李白的诗一共有三首,除了《寻李白》,他还有《戏李白》《念李白》。 余光中的奇思妙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

李白,是中国诗史的旷代奇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余光中《》所寻寻觅觅的,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是一种“宛转的怀乡”,也是我们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种历史的情感。 诗,应该讲究结构的美的经营,结构不具有美学价值的好诗,是不可思议的。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从内部构造而言,这首诗以“回旋”与“立体”构成它的间架的特色。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诗的开篇“至今还落在”的“至今”是超越时空的奇想,古今并举,形成时空的立体感,其它如写李白作品“千年后”的魅力,写现代之谜的“霍霍的飞碟”,都是古今互证,易地移时的手法,形成了全诗内在的立体构架,这样,全诗就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古典的平面,而具有现代的浮雕式的美的效果。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 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附录原诗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

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如何正确欣赏一篇美文

一篇美文不仅可以给人以极大的视觉、精神享受,而且可以让人愉悦,在产生思想共鸣的同时激发思维、激励前行。我们都希望欣赏更多美文,但如何可以正确欣赏美文呢?这应该从文章的背景意义、意境手法、思想价值等方面思考把控,或许会读到深意、得到启发。

一、读懂美文的背景意义

看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核心以及创作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美文也是如此。文章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的构思、谋篇布局、创作成文一定是有所感触和启发以及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进行的,或感怀一件事、一个人、一件物、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等,并以此通过所感怀的主体而表现认知、时代(社会)、民众等,也由此而反映表达观点、现实情况以及憧憬展望、产生影响的意义等。读懂这些,对于欣赏美文可以起到“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效果。

二、读深美文的意境手法

即是美文,其描述的意境一定美而深邃、淡雅清新、文笔流畅,如潺潺小溪、浩荡江河、巍峨高山……可以酣畅淋漓、引人入胜,让人手不释卷、产生共鸣,也会让人浮想联翩、与之共融。同时,美文的很多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是很好的,可以达到相互融入、自然流畅、浑然一体的境界。读深读透这些,可以丰富思想、提高文字驾驭写作能力,对人的描述思维也有很大启发。

三、读透美文的思想价值

任何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和显现的价值,思想价值也是文章的灵魂,美文也是如此。读透领会其思想价值,就等于完全了解了解美文的内涵以及感人价值和产生的影响力,也会在品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视野,或者影响自身价值观的定位,从而得到启发、愉悦精神、丰富思想、提高认知,获得良好益处,甚或提高境界、激励人生努力奋进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欣赏美文的益处很多,关键要把握好以上所述几点,或许可以对大家有所裨益吧!

谢谢大家!

2020.4.1下班后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余光中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失之伤感”,今天的少年不必诵读这么哀伤的文章,你怎么看

看了前面其中几位的回答,只能说网络时代不但健盘侠多,喷子更多。朱自清的《背影》写的这不好那不好,喷子们写一篇好的我看看!

没想到余光中老先生也当起了喷子,说《背影》这篇文章“失之伤感”。还说什么短短千把字,作者就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还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要我说老先生你不必怀疑,现在二十岁的大男孩肯定不要父亲照顾,就是离别也肯定不会掉眼泪。可朱自清写的不是现在呀,他所写的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且兵荒马乱,能和现在比吗!现在因为有了飞机、高铁、手机、网络的缘故,离别对大家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再平常不过了。现在的人既使离开家乡,基本上也不再有乡愁了,那以前的人写乡愁的文章我们能说他们写错了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流的这几次眼泪是不是失之伤感,到底该不该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别说还是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当你看见你年迈的父亲,为了给你买几个橘子,吃力地爬过铁道那个苍老的背影时,你会不感动流泪吗?除非你是铁石心肠!

第二次流泪,“…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着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下来了”。那个年代,唯一的联系方式只有书信。因交通不便,书信不但很慢,而且有时候因半路上丢失了等各种原因,有些还寄不到。当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后,想到此一别山高路远,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月,能不流泪吗!最后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的书信,父亲在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作者听到老父亲说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以后怕是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唠叨了,流下眼泪难道不正常吗?!

通过这几次流泪,把对慈父深深的爱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文章哀伤吗?我怎么没看出来!依我看,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读,因为当今的年轻人不但缺少孝心,而且缺少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