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斐没等来下一个“李焕英”,仅仅一年,她怎么又成了小透明
小品演员有她这成就已经是一步登天了,现在身价高了一般剧组也请不起她演配角,不划算了,女一的竞争太激烈,她相貌气质在娱乐圈算不上特别出众也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但她在贾玲那团队也算很好了,以后客串一些角色,也未必没有女一再给她
李焕英、唐探3、人潮汹涌等电影的经典台词,你记得哪些
《你好,李焕英》
1、 “英子,我来了,你高兴吗”
“我高兴啊”
“我能让你更高兴”
2、“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3、“妈,我以后肯定有出息”
“那肯定的”
“那你得等我”
4、“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
5、“妈,我拉裤兜子了”
6、“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呢”
7、“这是你表妹啊?挺能得瑟啊。她敢啥来了?”
“让我高兴来了”
8、“下辈子咱俩必须做母女!”
9、“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呀”
10、“妈 ,李焕英”
“喊什么呢,小王八蛋”
《唐探三》
1、“公平正义,需要牺牲”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老秦,帮我照顾好小林酱,还有泰国的阿香,美国的英英”
3、“老秦,我可是你舅舅啊!亲生舅舅啊!”
“表的!”
“血浓于水啊!”
4、“Q向你问好”
5、“系皮蛋啦~”
6、“美丽图画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7、“你有你们,我有我们”
8、“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9、“如果我们两个联手都做不好的案子,就不是人做的了”
10、“世界上所有可以归结为艺术的东西都需要天赋”
《人潮汹涌》
1、“贵宾一位,欢迎光临罗马仙池,罗马仙池祝您条条大路通罗马”
2、“先学做人在学演戏”
3、“演员嘛,不就是娱乐大众,逗逗闷子嘛,倒退个一百来年,演员是什么,戏子”
4、“你凭什么数落我,我过得再烂也比你强,你就是一个杀人犯”
5、“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6、“没那么容易,像是电影里的桥段,突然把一切过往清零,陌生的周遭,不确定的关系,恐慌,不安,无助,什么都不知道,就越想知道,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可怕”
7、“给我点时间,我正在用我的魅力接近她”
8、“我这个人不喜欢说普通话,上海话,我也说不来,我讲了半天,你都不开腔,是没听懂吗?还是?”
9、“好色,虚荣,懦弱,懒惰,还贪财,你不是想告诉我,你除了这些优点,还有一些,善良吧!”
10、“30多了,没有固定的工作,交不起房租,当演员,连群演也不好 ,长一张老脸,名字叫小萌,想死也是应该的”
为什么晓玲和厂长儿子都把“纨绔”说成了“zhi kua”
习惯的梗
这有什么奇怪的?原因说两点。
1、习惯。
在普通话不怎么标准的南方,大多数省份都有这个习惯,叫做“某人生得尖,读字读半边”。放在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八十年代,或者在扫盲不彻底的以前,谁又不会随身带个字典,遇到不会认的字,只要不影响沟通和交流,大家都习惯读半边。那个时候的文化水平普高较低,大家都半斤八两,大哥不怪二哥,读半边字,即使读错了,谁也不会笑谁。不像现在,文化水平普遍高了不说,还人手一个手机,遇到不会认的字,网上查一下就是了(其实也没人查,照读半边字不误)。
2、包袱。
基于上述习惯,在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贾晓玲的贾玲和厂长儿子沈腾都把“纨绔”说成了“zhi kua”,南方的襄阳人立马就会心了,而我们读半边字的四川人也是懂的。贾导这么处理,一则很好地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二则作为贺岁电影来讲,要搞笑,这么读,也可造个梗,抖个包袱。
但是在我看来,厂长儿子这么读可以,因为他就是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人,而贾晓玲这么读不就不可以,因为从电影一开始就交待清楚了,贾晓玲是从现在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怎么还会读成“zhi kua”?有点为抖为抖,为梗而梗。
总之,《你好李焕英》作为贾玲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真要梳理起来,瑕疵是很多的,“zhi kua”这个梗就是一例。但是,由于牌子整体真情到位,这些瑕疵,也没必要追究了,毕竟,除了“zhi kua”子弟外,咱们还有句“瑕不掩瑜”的老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