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余 南安 兴教 为什么

老大余-为什么说“先有兴教寺,后有南安府”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7 12:32:05 浏览1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善良与笔友在一起聊天谈起老南安府(今大余县),偶然听说有一句老话“先有兴教寺,后有南安府”之说。

兴教寺位于县城新余村大园里一带,于是善良在2022年春节初五的时候前往一探究竟。从安康广场红绿灯处往大园里拐进去,经过的第一个路口右转到头后再右拐五十米,就是兴教寺。

映入眼前的,就是兴教寺的正门,边上一尊石雕的菩萨,正门的规模较小,显然香火不及丫山灵岩寺与正东山寺。

两处南无阿弥陀佛相对映。

正对面就是正殿,善良因为不是佛教信徒,所以也没有进去。当然,也知道一般不允许在正殿里面拍照,也怕惊扰菩萨的宁静。

展开全文

有信徒看到善良拿个手机在拍摄,于是上前询问善良的来意,在听说之后,引之见到了住持师傅。在与师傅的交谈当中得知,兴教寺是南唐年代兴建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以下来自1986版的《大余县志》兴教寺简介:兴教寺在城郊新余村,南唐保大间(906)建,有铜质接引佛像一尊高6米,为中原五大名佛像之一。1957年被列入本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僧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还俗,铜像也被砸毁。僧侣今已回寺,寺院初步修缮。

同时师傅说,这尊铜像是由当时唐朝的开国名将尉迟恭于吴德四年监造的。兴教寺原另有一名,在后来建造兴教院,延续至今为兴教寺。只是年代久远了,不知道原来的寺名。但是善良在查询清代《大余县志》的南安府地形图上,却没有看到兴教寺的标注地点,见下图:

尉迟恭是中国传统的门神图两大主角之一,另一为秦叔宝,两个人守护着中国传统民居的大门,见下图:

接引佛网络词条解释: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已经有佛的出现。接引道人便是释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他的左胁侍「观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三位被称为:西方三圣。接引佛手常持莲台,接引众生,身高六丈,法力无边。

扯一下又扯远了,再来看看《大余县志》上对兴教寺的年谱简介。

五代十国

南唐保大年间(943-957) 于城南玉池坊建兴教寺(在今梅关乡新余村),前殿铸接引佛铜像1尊,高1丈2尺。同期建丫山寺,后丫山改名双秀峰,寺亦改名灵岩寺。

北宋

淳化元年(990) 置南安军,辖大庾(余)、南康、上犹三县,军治设大庾。

淳化二年(991) 始筑南安城。并在城东门外濒江处兴建军学,咸平元年(9989)迁于城内。

或许, 这就是“先有兴教寺,后有南安府”的最好注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