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扎菲 一声 英国 羞辱 首相

卡扎菲会见英国首相时,为羞辱对方,他光着脚噗的一声放了个响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7 12:12:05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11年,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刚宣布卡扎菲死亡,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就发表了评论:这是纪念所有卡扎菲暴政下牺牲者的一天,利比亚人民现在有更多机会建设自己未来民主的国家。

曾几何时,一向以“绅士风度”自居的英国首相还曾被卡扎菲发动过“臭屁袭击”,从那件事中,也足以看出卡扎菲惊世骇俗的外交风格。

“狂人”卡扎菲外交

按理说,卡扎菲和欧洲的关系不可能那么好。

从一切的起点来看,卡扎菲生于利比亚沿海中部地区锡尔特的一个游牧民的羊皮帐篷里,而利比亚显然是个“部落联盟”,卡扎菲家所在的部落属于贝杜因柏柏尔人的卡达法部落。

这个部落可不是只有放牛放羊那么简单,他们当年也算是战功赫赫,还曾作为反抗土耳其统治的三大主力之一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非洲的近代史同样是一部血与泪构成的被侵略史,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卡扎菲的祖父、父亲等几位男性都跑去参加了抗击意大利殖民主义者的战争,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

特别是卡扎菲的祖父,直接就在战争中牺牲了,而他的父亲“子承父业”,同样还坐过牢,为了反抗意大利的侵略,他甚至丢掉了一只眼睛。

展开全文

卡扎菲后来的“狂”,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非洲也同样注重传宗接代,而卡扎菲则是家中的独生子,一家人也得围着他转圈,即便是在帐篷中度过了童年,可他的那段时光依旧非常美好。

可即便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卡扎菲还是早晚得面临社会,可走向社会,卡扎菲的人生就出现新问题了。

那会,卡扎菲的家境放在利比亚都算是贫寒的,在上学的年纪里,卡扎菲因为付不起住宿费,无奈之下,晚上就只能睡在清真寺里,《古兰经》成为了他的精神食粮。

可他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讽,说他是乡巴佬,觉得他低人一等。

小小年纪的卡扎菲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自己的路来,证明给所有人看。

那会,他眼中最为崇拜的便是埃及总统纳赛尔,也想要成为那样的大人物,而且,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统一阿拉伯世界。

在学校投身于“秘密社团”阶段,卡扎菲就非常讨厌欧洲的一些国家,在他的眼中,利比亚国王是英国的“跟屁虫”,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得付出行动,跟这些“既得利益者”谈判显然是谈不通的,投笔从戎是唯一出路。

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后,卡扎菲也没闲着,开始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阅读了大量的希腊和阿拉伯哲学书籍,后来涉猎范围还越来越广,甚至读到了欧洲和中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并深受启发。

有了各种“理论”作为支撑,卡扎菲脑子一热,直接组建起了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的秘密团体自由军官组织。

这个组织能一直相安无事,也怪当时的利比亚政权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太过在意。

更令人诧异的是,卡扎菲在1969年的政变中只是夺取了电台就宣布了成功,在当时的发言中,他还喃喃道“感谢真主”,利比亚人民对于这种消息也没有太过在意,卡扎菲就这么名正言顺的上了台。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可一般对于“打江山”的第一代来说,那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卡扎菲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推翻一个旧王朝的艰难,他自然不会珍惜自己的羽毛。

卡扎菲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在执政之初确实表现出热爱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面,也对过去的屈辱历史感觉到不公。

特别是由于家庭背景,他更是十分僧恨外国殖民主义者蹂躏和屠杀利比亚人的罪行,仇恨的种子似乎从来没有被改变过。

70年代,有一本《绿皮书》首次出版发行,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这就是卡扎菲的“思想结晶”。

他在书中主要阐述了所谓的世界第三理论,同时也给利比亚阐明了性质:新成立的国家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伊斯兰社会主义”。

有了这样的理论作为支撑,似乎后来卡扎菲所干的一切荒唐事都能找到依据了。

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疯子;可他在自己的眼中则是一个斗士,只不过角度有些刁钻罢了。

理论上,一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是不可能得到世界关注的,奈何他卡扎菲不是一般人,利比亚盛产石油,纵然使得很多国家都将他当成香饽饽。

访问苏联时,他能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随意将飞机开来,就算是勃列日涅夫都得对他笑脸相迎,这就足以证明卡扎菲的“钞能力”。

上世纪70年代,他还派人来中国购买原子弹,言语中尽显“金主”的霸气,可中国可不吃他这一套,直接选择送客。

时间一长,卡扎菲的梦也越来越多,无论是“统一阿拉伯”还是“统一非洲”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卡扎菲依然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他也彻底变成了一个独裁者,在国内的各种稳固统治的手段都能称为残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卡扎菲又将“作”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这么个“一代强人”,终归还是有害怕的时候。

2003年,伊拉克战争快要爆发的时候,远处的卡扎菲也在静观其变,看着箭在弦上的场景。

不过,就在那段时间,位于伦敦沃克斯霍尔区的英国秘密情报处总部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不是别人,而是一名巴勒斯坦籍的“中间人”。

他传递的信息同样非常爆炸:要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传递一个信号,利比亚可以将关于“弃核”问题放在明面上谈判。

很显然,卡扎菲害怕了,他知道美国和北约的能力,也知道他们捏死自己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过去能猖狂还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可他所做的一切,也确实在不断挑战英美国家的底线。

而且,过去的很多年里,英美国家已经在给卡扎菲做“形象”了,将他塑造成支持恐怖主义、蓄谋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独裁者。

只不过那会卡扎菲还天真的认为这些国家的“手”不会伸得那么长,还触及不到命脉,所以卡扎菲还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

若是他坚决反对西方,那也应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可他造成的很多事情,却造成了平民伤亡。

比如发生在1984年的“反对卡扎菲”游行事件中,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国女警察伊冯弗莱突然中了一枪,当场就没了命。

根据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子弹是从使馆内打出来的。

英国又不傻,他们有着专门的情报组织负责暗中调查一切,在锁定了证据后,英国官方坚定地认为利比亚与枪击事件有关,随即与之断绝外交关系,当然,这也是冲着他卡扎菲去的。

在整个利比亚,能授权干出这样事情的恐怕只有卡扎菲一个人了,接下来的十年,双方都没有什么往来,只是关系还没差到要开战的地步。

可就在英国警察身亡事件过去没多久后,卡扎菲再度“发力”,他干出来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大,还包括那场让全世界都震惊的特大的恐怖袭击案件:洛克比空难。

1986年4月5日,一颗炸弹在柏林一家歌舞厅内爆炸,这家歌舞厅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舞厅,人家的主要客户是在外执行任务的美国大兵。

事情引起了美国里根政府的高度注意,在一众情报部门的调查下,矛头则纷纷指向利比亚,也就是说,又是卡扎菲本人在背后策划了这起爆炸案。那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卡扎菲的目的是“回应”美军打击利比亚船只的行为。

美国在霸权思想的影响下,从来都是只有他们能占别人的便宜,还没有人能将目标对准他们,这下利比亚可是“以下犯上”了,必须得给点颜色看看,不然美国的脸都没地方放。

随后,美国军机轰炸利比亚的黎波里数个目标,利比亚国防在美国强大的空军面前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轰炸造成多人受伤,甚至连卡扎菲领养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养女死亡,很显然,美国是有目标的。

卡扎菲非常愤怒,可他又不敢直接派出军队和美国硬碰硬,他只能采取恐怖袭击的老路。

1988年,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飞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该事件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而在遇难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

线索再度指向利比亚,美国要个调查的结果,奈何卡扎菲就是不愿意配合调查。

从这个时候开始,双方的矛盾已经彻底升级了,且在美国政府眼中,卡扎菲已经是“明牌”了。

只是,那会的卡扎菲还不知道美国的厉害。

所以后来美国在针对伊拉克的时候,卡扎菲惊呆了。

那年8月16日,利比亚15日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承认了当年的空难事件,卡扎菲也表示愿意对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

不过,利比亚还是有附加条件的,他们要求联合国立即解除对其长达11年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希望将利比亚从恐怖国家黑名单中除去。

同时,“弃核”也是卡扎菲所采取的另一种服软方式。

他同时还决定,12月19日晚上9点,利比亚将会以“官员发表电视讲话”的形式宣布“弃核”。

可卡扎菲的“没谱”那是一如既往的,当时间来到晚上9点,利比亚的电视台上还在播放足球比赛。

这下英国人着急了,英国官员火速致电英国驻利比亚大使看看对方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卡扎菲的奇葩事太多,真的放鸽子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时间来到晚上9点半,足球比赛结束后,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加姆终于出电视画面中,他代表了卡扎菲宣布弃核消息。

这件事也算圆满了,英国人也表示很开心,在利比亚电视讲话发表不到半小时后,时任布莱尔赶在英国晚间新闻前对卡扎菲的决定表示欢迎,双方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

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将“作死”进行到底

“人权观察”组织官员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现一批秘密文件,其中有不少让西方政客“打脸”的地方,最为突出的便是美英情报机构先前与卡扎菲政权情报部门往来密切。

不过,美英当局拒绝证实这批秘密文件内容的真实性,这就说明:不愿意承认的背后,就是已经承认了。

作为独裁者,卡扎菲在利比亚国内是吃穿不愁,他想怎么“作死”就怎么“作死”,甚至能将众多西方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同样也享受着金钱带来的一切,可要和世界上其他富人比肩,他必须得有丰厚的海外资产。

他半生都是南征北战,可能算是“打赢”的仗却几乎没有,可外界一般只注意到卡扎菲是个军事强人,但事实上,卡扎菲绝非完全“荒唐”,那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障眼法。

他与他的家族还是超级投资家,甚至连麦道夫的基金里也有不少卡扎菲的钱。

后来,不少媒体和机构都在统计卡扎菲到底有多少钱,结果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卡扎菲家族在美国一地的资产就超过300亿美元,美国在利比亚的外交官都说:“我是来的黎波里扩大两国经贸往来的。”

美国“遍地”都是资本家,可即便如此,美国人在得知卡扎菲的巨额资产都会倍感震惊。

卡扎菲不但向海外投资,往自己国内引资的本事也相当大,这似乎再度超过了常人对他的理解。

2007年与2008年,加拿大石油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就分别与利比亚政府签下了超过十亿美元,这两家公司和卡扎菲签订的合同期限超过30年,摆明了是要和卡扎菲来个长期合作。

资本不会犯傻,最起码在那几年,这些大公司都认为钱放在卡扎菲这里是没有问题的,卡扎菲折腾了几十年,他还是没掉“一斤肉”。

关系好了,大家必然要多走动走动。

2003年,布莱尔成为了丘吉尔后第一位访问利比亚的英国首相,可卡扎菲似乎并没有正眼看对方,毕竟“流水的总统和首相,铁打的卡扎菲”。

卡扎菲喜欢住帐篷,布莱尔这位“绅士”也只能入乡随俗,两人就这么盘坐在卡扎菲的帐篷里。

没想到,光着脚的卡扎菲竟然直接将脚丫伸向了布莱尔那一边,然后还肆无忌惮地放了一个响屁。

就算布莱尔见多识广,他也真的没有见过这种离谱到极致的场面,只能强忍着尴尬,当做无事发生。

离谱的事情同样发生在2004年11月24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利比亚,双方的关系同样解冻。

这次,卡扎菲“收敛”了不少,他没脱掉自己的鞋子也同样没有放响屁,而是带着希拉克参观了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时留下的炮弹残骸。

这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种“翻旧账”的名场面在卡扎菲的“外交”生涯中从来没有中断过,人家外交是在交朋友,他则是在不断提醒西方世界:利比亚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是怎么凑在一起欺负我们的。

而最经典的场面则发生在2009年,那一年,是卡扎菲我迈出了向外的一步,他去了意大利。

谁都没想到,这次卡扎菲在外交场合直接挂上了意大利在殖民利比亚期间著名的反抗英雄穆赫塔尔的照片。

而且,照片中所展示的场景,正是这位民族英雄在被意大利殖民者抓住且绞死的瞬间。

这一点,让贝卢斯科尼完全没有料到,可为了维护“外交礼节”,贝卢斯科尼也只能满脸堆笑,在卡扎菲面前“谈笑”,以示友好。

就算当时有很多其他的声音,可卡扎菲认准了“死理”:反正又没有人规定外交场合不允许佩戴这样的照片,那就戴了。

况且,这次双方会面还是意大利方面主动邀请卡扎菲来的。

照片的事情还没有过去,卡扎菲又有了新的动作。

一向以“妇女解放先驱者”自居的卡扎菲主动要求贝卢斯科尼召集起广大意大利妇女聚集起来,他本人要来亲自给这些妇女好好上一课。

意大利方面生怕卡扎菲又要搞出来什么幺蛾子,贝卢斯科尼也在无奈之下去临时找人,将来自政界、商界、文化界的700多名精英女性集合到一起,听卡扎菲一通发言。

说着说着,他就谈到自己国家内的女性状况如何如何,完全不顾及台下的观众是什么反应。

为了将自己的思想充分传播出去,卡扎菲还在演讲结束将《古兰经》和自己的《绿皮书》送了出去,让大家在回家后依旧能接受他的洗礼。

卡扎菲毕竟有钱,有的时候他也愿意放下“强硬”,所以北约还不至于置他于死地。

没想到,明明已经解决好的洛克比空难事件再度成为了矛盾的一个导火索。

2009年8月,由于已经被逮捕的洛克比空难嫌犯被确诊为晚期癌症,考虑到关系已经改善,西方世界决定将嫌犯放回利比亚。

卡扎菲的处理方式,却让世界惊掉了下巴。

明明是个恐怖分子,可这人回利比亚的当天,早都有成千上万名利比亚民众在机场迎接,仿佛是在等待一位凯旋的英雄。

卡扎菲本人不但没有制止这种行为,更是没有考虑过这么做的后果,他将自己的私人飞机派出去迎接对方。

美国上下瞬间震怒了,舆论一边倒地指向卡扎菲。

可这会,卡扎菲压根不愿意听外界的声音,还提出了“非洲合众国”的想法,打算与美国分庭抗礼。

看来,那会卡扎菲已经将萨达姆的悲剧抛在脑后了,他又觉得自己行了。

同年在联合国的演讲中,卡扎菲在已经被美国社会普遍谩骂的气氛中又有了新的雷人发言,他将安理会指责为恐怖分子,还当着大家的面撕毁了联合国宪章,并呼吁安理会去审查一下布莱尔和小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况且,在明显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卡扎菲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半小时。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是外交关系变幻万干的一个总判断,卡扎菲的解决,似乎也早已注定。

2011年,卡扎菲在经受虐待之下走完了自己比电影还要精彩的一生。

时任法国总统萨科奇堪称“助攻之王”,要知道,昔日他和卡扎菲关系好,法国的石油也可源源不断,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没有人会真正将另一个别国政客当成朋友。

当卡扎菲已经有了颓势后,法国率先抛弃卡扎菲,第一个派出“幻影”战机轰炸卡扎菲军队,将对方打得魂飞魄散,也对那些可能打水漂的合同不管不顾,反正钱还有的是机会挣。

而北约的其他国家似乎都在报复卡扎菲过去的种种罪行。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所驱,根本就没有什么“老朋友”,也没有什么“原则”,不然为何在卡扎菲有那么多雷人举动时没有一个国家元首站出来当众批评卡扎菲呢?

他们宁愿随从更广泛民众的意愿,背着“背叛老朋友”的骂名,也要争取最大利益,这也是国与国的交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