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地·尼亚孜(前排右二弹奏者)在罗布人景区表演。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6日电 (喇小飞)“这些年来听罗布淖尔民歌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出去演唱都有听众来了解,学习演唱的人也更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吐地·尼亚孜告诉记者。
从小跟随在作为民间艺人的父亲身后,耳濡目染,吐地·尼亚孜不仅对罗布淖尔民歌愈发烂熟于胸,对演唱民歌的兴趣也日渐高涨。几十年来,从“学生”到民歌传承人,吐地·尼亚孜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心中对民歌的热爱。
沙海里的歌声更动听
“沙海里的玫瑰更艳丽,沙海里的歌声更动听”。吐地·尼亚孜这样形容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吐地·尼亚孜在学校中表演罗布淖尔民歌。 受访者供图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是生活在孔雀河畔、塔里木河两岸罗布人传统的歌唱形式,主要流传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及邻近的若羌县。其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罗布淖尔人的生产、生活,有朗诵、独唱、对唱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歌曲体裁不同,演唱风格各异,或抒情悠扬,或热烈奔放。
展开全文
作为土生土长的罗布人,吐地·尼亚孜说,罗布淖尔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居民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早期的罗布人逐水而居、结庐为室、以捕鱼为生,与荒原为伴。文化习俗、思想观念都充满了粗犷、原始的特征,与分布在其他地域的维吾尔族有着差异。
吐地·尼亚孜说,平时演唱的民歌中既有爱情歌,又有劳动歌、狩猎歌、历史歌、叙事歌、思念歌,还有婚嫁歌、喜庆歌、丧葬歌等民俗性歌曲,在长期口传心授的过程中,传承人会根据自己的情感、演唱水平和理解对词曲进行一些改动,甚至在相对固定的曲调中即兴填编唱词。
“罗布淖尔民歌是罗布人主要的娱乐活动,我们会通过共同演唱或即兴对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交流情感,交换信息。”吐地·尼亚孜说,听歌的人能从民歌里直接听出罗布淖尔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心灵。
吐地·尼亚孜(前排右二弹奏者)展示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受访者供图
“口口相传”外找到新“生存方式”
“我的父亲是一名民间艺人,小时候他们总会在节日庆典或者婚礼等重要场合表演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每次出门都很受人欢迎。”吐地·尼亚孜回忆,幼时自己总是拉着父亲衣角,央求带他去参加演出。
他说,学习民歌以后,才发现以前民歌都是口口相传的清唱,师傅和徒弟需要反复听唱,被埋没的风险很高。成为传承人后,他与尉犁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的同事背起收音机,深入民间收集散佚四处的民歌,了解民歌背后的故事,将它们整理保存下来。
“已经挖掘整理了将近50首民歌,录制发行了三套光盘。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下这些民歌,就不用担心它们在口口相传中消失不见了。”吐地·尼亚孜说,这样对教授徒弟和民歌对外传播也很有帮助,能摆脱罗布淖尔民歌偏居一隅的困境。
在记者的邀请下,他欣然拿出一张刻录不久的光盘,电脑中传出了拨动都塔尔(维吾尔族传统民族乐器)琴弦的声音,始一开嗓,悠长的吟唱声响彻屋内,听者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行走在广袤无垠的罗布淖尔大地。
“唱起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他就像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小伙子。”听了吐地·尼亚孜演唱的人,常常这样评价他。
让更多人“闻”到“沙海玫瑰”的芬芳
“民歌唱的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要想它走得远,就要把现在和以后的生活加进去。”
吐地·尼亚孜告诉记者,在传承传统民歌的同时,要结合当下社会,将如今罗布人的美好幸福生活写入民歌之中,进行重新创作。“比如我给妻子唱的那首歌《我的红玫瑰》,就是我创作的新歌。”
如今,他带领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不仅挖掘整理几十首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还有二十余首民歌正在创作当中。每周在尉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心开展一次民间艺人培训,已有300余名民间艺人受益。利用寒暑假开展弹唱培训,培养230名学生加入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弹唱中。
吐地·尼亚孜(前排右一弹奏者)带着徒弟在旅游节献唱。 受访者供图
2021年他参加了在新疆举办的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情感真挚、古朴自然的演唱吸引了许多疆内外游客的夸赞。吐地·尼亚孜说:“现在有很多展示新疆非遗文化的活动和平台,我也获得了很多机会展示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会创作更多更好的民歌讲好新疆故事,让它走得更远。”
从开始系统发掘和整理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近2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送文艺进基层,足迹遍及尉犁县各村社区、学校、农户和罗布人村寨景区。积极参加中国旅游日、网络文化节等重要主题活动,他带领的非遗表演团队已成为尉犁县“罗布人民俗烧烤节”“罗布泊金秋胡杨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节庆活动的亮丽名片。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的民歌每一首都会写给一个人,或者写一件事,所以每首歌里都会藏着一个故事。我希望有生之年能收集到更多关于罗布淖尔的故事,用自己的音乐把它们讲给更多的人听。”吐地·尼亚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