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眼中的圆明园,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他直白地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建筑奇迹圆明园,他们在闯入这座艺术博物馆后,对其中的珍宝疯狂抢掠。在将圆明园劫掠一空后,侵略者还不满足,竟然放了一把大火,使得这座辉煌的宫殿付之一炬。
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惨遭焚毁的圆明园都没能得到很好的修整和保护,不仅有盗匪趁机夺取财宝,连石料都被毁坏、拆卖殆尽。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圆明园才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展开了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
1996年,圆明园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目的为探明景区的遗址保存状况和布局、建立起可视、立体的考古成果展示平台、以及发掘和保护遗迹中残存的文物。这项庞大的考古工作一共进行了三次,一直到今年才宣告结束。
很多人都认为圆明园的珍宝应该已经被掠夺殆尽,但其实还有无数的文物极其残件被掩埋在废墟之中。这座1707年开始建造、在被焚毁前有150年左右历史的皇家园林,居住过无数位皇亲国戚,百年间收藏的珍宝数不胜数。
展开全文
特别是在乾隆年间经过扩建后,加入了长春园和绮春园,此时圆明园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已经高达600多处。雨果对此的评价是:“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事实上,在规模如此宏大的皇家离宫里,被英法联军劫掠的珍宝文物大大小小,绝对在百万件以上。在考古工作中,即使圆明园许多建筑早已成为废墟,但考古工作者们依旧在7000平方米的面积里,发掘出了5万件残余的文物。
这些文物大多都已经变成残片,难以修复,但也有留存得比较完整的。比如意外现世、令考古专家惊喜不已的“铜鎏金象首”,它是工作人员在2014年发掘圆明园大宫门遗址时发现的,当时整个象首都被包裹在河底的淤泥中,丝毫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也因此而免遭劫掠。
在历经半个月的仔细清理后,这只造型精巧、工艺考究的象首才向世人露出真实模样。据考古人员推测,这只象首应该是某个器物的一部分,它的制作工艺甚至远远高于被视为国宝的“十二生肖铜兽首”,是清代铸造技术和鎏金工艺顶级水平的体现。
圆明园是时代的烙印,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东方的明珠,但如今却成为了一道警钟长鸣的伤痕。每当看到圆明园遗址以及文物残片,都会让人忍不住想象它曾经的辉煌与富丽,这座只能出现在梦中的园林,带给人们的只余下无尽的遗憾与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