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渴望美好的事,一生足矣。”——艾略特
在2012年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舞台上,中国作家莫言向全世界说出了自己的获奖感言:“文学是人类和上帝给予的权力的美化,她必将花冠加在你的头上,把荣冕交给你。”这是中国人首次取得诺贝尔文学奖,若是算上华人,那么便是第十一位站上诺贝尔的领奖台上之人。
每当人类再次取得了超越当前阶段的进步,那么属于荣耀的奖项便会加持而来。其中所有奖项之中,诺贝尔奖凭借着对其面向全世界的包容与公正公平的态度,令诺贝尔奖超越其他所有奖项,成为了全球最为权威的奖项之一。
诺贝尔奖第一届开始于1901年,每年10月颁发,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多数人都知道诺贝尔奖的起源来自于一位名叫诺贝尔的人将自己所有的遗产全部用于奖项的设立,但令人疑惑的是,每年光是发出去的奖金便有几千万之多,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诺贝尔奖仍然从未出现资金耗尽的情况呢?
科学之路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鲜少有人知道的是,拥有着庞大资产并设立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并不是出身富贵,恰恰相反的是,诺贝尔所在的家庭平平无奇,既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不似穷苦人家那般拮据困苦。
但因为诺贝尔从小便身体不太好,于是他只能读完小学,便再也没有进入正规学校进行学习。
待到诺贝尔9岁时,他们全家搬到了俄国,父亲给完全听不懂俄语的诺贝尔请了一个家庭教师,诺贝尔便在家庭教师的教导下逐渐掌握了俄语,并学习到了粗浅的科学知识。
展开全文
科学往往便好似是夜空之中璀璨闪光的形成一般,仅仅只是透过无数光年窥得一点光芒便已觉得美不胜收。走进科学大门的诺贝尔好似打开了新世界一般,他开始自己查阅更多的资料,探索着科学的美好。
就在这样的教导和自学之下,诺贝尔在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以及挪威语这么多语言体系的情况下,还掌握了化学相关的知识,并且对于制造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诺贝尔17岁那年,为了能够令自己学到更多,诺贝尔远赴重洋来到了美国,在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厂里一边实习一边学习。
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似乎预兆着战争的怒火即将爆发,在动荡之下,诺贝尔数次往返于俄国与欧美洲之间,潜心研究炸药的制作。
受战争的极大影响,经商的诺贝尔父亲苦苦支撑之下,手中的公司仍然没有摆脱破产的结局,诺贝尔便带着父母和弟弟回到了瑞典,并且开设了研制炸药的工厂。
1964年,一次意外的爆炸夺走了工厂内五个人的性命,其中便包括了诺贝尔的弟弟。在这样剧烈的轰炸之中,生命的脆弱令诺贝尔感到了极大的震撼,在极度的悲伤之中他开始更加侧重于炸弹的安全性。
1867年,诺贝尔在千万次的实验中终于研制出了心满意足的效果,他为自己的炸药申请了专利,并就此成立了公司。
就这样,第一类硝化甘油炸药便就此问世,诺贝尔转去德国建了一所火药公司,将自己的炸药兜售给对战争蠢蠢欲动或是已经开战的国家,并以此累及了大量财富。但仅仅研制出来一种类型的炸药显然并不能令诺贝尔停止,他依旧在工厂中不辞辛苦地研究着,试验着。
1866年,诺贝尔研制出甘油炸药,第二年的5月,他的研究成果再次突破,研制出了诺贝尔雷管炸药。当战争的硝烟在世界各地飘起,炸药的火花好似风尘中燃烧的花朵,诺贝尔与父亲一同将火药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并在各国订单之中获取了大量利润,诺贝尔也有了“炸药大王”的称号。
遗产的下落
诺贝尔数十年痴迷于对炸药的科学研究,却未能想过自己所出售的每一颗炸药都有可能在战场上夺去年轻而朝气蓬勃的生命。
在战争时期选择成为军火商,这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厌恶和讨伐,甚至有一家报纸在工厂发生了小事故后,用大量篇幅造谣诺贝尔已经被自己所研制的炸药杀死,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用极为轻蔑厌恶的笔触将他写为“该死的商人”。
在得到这样侮辱性极重的称呼,诺贝尔十分气愤,但却无力反驳。发明刀枪的人未必就是好斗者,发明炸药的人也并非战争爱好者。
当时的诺贝尔几乎是整个欧洲最富有的军火商,连大文学家雨果都曾说过他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但他的内心却渴望着和平,期盼战争能够结束永不再出现。
被误解的诺贝尔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在世人心中的形象,他选择的方式便是于1885年立下一个特别的遗嘱,并首次提出了要用自己死后所有的遗产用于诺贝尔奖的颁发。
在遗嘱中,诺贝尔特意列出了五个奖项,并将其中四个视为人类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领域,分别是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除了这四个领域以外,诺贝尔还特别设立了和平奖,战争永远是贪婪之人压榨广大群众的手段,是阻碍人类发展进化的最大阻力,诺贝尔对其深恶痛绝。
1886年12月,诺贝尔因中风与世长辞,他所遗留下来的遗产在扣除税务之后余下三千多万瑞典克朗,被寄托给瑞典银行以用于成立奖金基金。
资产的延续
诺贝尔的遗产在那时候几乎是整个瑞典资产的近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蛋糕令诺贝尔的其他亲戚蠢蠢欲动。他们不相信这一份遗嘱,怀疑是信托篡改了遗嘱,并联合律师对其进行了起诉。
这件事在全社会瞩目下越闹越大,甚至连瑞典国王都惊动了,国王专门为诺贝尔奖基金会制定了《章程》,用以保证基金会能够规范的使用这一笔巨大财富。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顺利得以开展,随后的每一年里,基金会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颁奖。但是无论多大的蛋糕,却总有吃完的那一天。
由于诺贝尔想要令自己的奖金基金会能够永久存在,每年都为在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之人颁发荣誉,所以他要求基金会是永续型,即每年发出去的奖金,只能来自于遗产本金投资所得的利润,永不能动用本金。
这对于基金会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章程》与遗嘱的双重束缚,基金会所投资的项目一直相当保守,这导致“一战”爆发时,诺贝尔奖基金会的资产已经不足一半,若再如此发展下去,那么消耗殆尽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或许想要做到永恒,那么便必须要做出冒险,就犹如是人类第一次坐到巨大轮船上冒着风雪与海浪终于将分离的大陆再次紧密联系。
在“一战”与“二战”中逐渐枯萎的瑞典基金会终于决定打破束缚和阻碍,独立投资全球股票,在战后冰冻期果断大量投注美股,从而重新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诺贝尔奖也能够继续顺利发展下去。
人类的徽章
从1901年起,经历了119年的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从粗糙的工业时代飞跃至如今信息技术的崭新纪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数百名获奖者通过获得诺贝尔奖得以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了解。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是曲折的,却也永远是进步的。
这样的进步归功于将全部身心投入在各个科学文化领域的人们,他们值得所有的鲜花和掌声,也值得所有的荣耀和光环。
在如今,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最权威的全球奖项之一,这犹如是属于全体人类的荣耀徽章般,不会被种族国籍和性别所局限,仅仅只是对所有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给予坚定的支持与认可。
小结:
“还有比生命更重大的,就是荣誉。”诺贝尔一生都专注于研制炸药,他在战争中所获得的那一笔巨大的财富,他选择在死后将其奉献给全人类,支持所有能够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在如今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人类的进步或许往往需要困境和苦难的激励,但是每一个所荣获的成功都值得最真挚的欢呼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