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有太多人不解,为何中国人一定要“落叶归根”。这应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一种情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连自然界的生物都能不忘自己的出生地,何况是有更高智慧的人呢?
王琪,中国的一名工程测绘兵,由于一次的迷路,让自己“滞留”印度长达54年,但是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在没有“户口”的艰难条件下,努力让自己生活更好,更没失去重新回到祖国的希望,虽然这个回国之路有点“漫长”,但是他终于于2007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耗时半个世纪的回家之路
2017年2月11日,这个日子对于王琪来说,应是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他终于了结了心中的心愿,再度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了这一天,他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告诉周围的人他的遭遇,为了这一天,他积极锻炼身体,就是不想让自己心中有遗憾。
展开全文
王琪出生于陕西咸阳的一户普通人家,他完成学业后,就选择了参军,成了一名工程测绘兵。若是没有那次迷路,他应是和很多人一样,娶妻生子,生活也许会平淡但是不会如他后来这般“曲折”。
1963年,王琪随着部队来到了藏南旺达地区。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中国完胜,但是这边境的小摩擦依旧就没断过,而王琪所在部队的驻扎地就属于这边境的边缘地带。王琪大概没想到,他后来的一次外出,居然就迷路了。
这一次的迷路代价很大,他误入印度境内。可以想象,那时战争刚结束,一个中国工程测绘兵突然出现于印度境内,这意味着什么?在印度军方看来,就是“间谍”,王琪还不会印度话,印度军方直接将他扔进了监狱。
这一扔就是七年,王琪终于出狱了,不过他等来的不是回到中国,而是“流放”,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落。在这期间,他一直拒绝加入印度国籍,而他的回国愿望也被印度官方拒绝。
王琪没有放弃,他开始适应自己的生活状态,学习当地语言,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只是他心中那份思乡情绪越来越重,而这时有一位印度姑娘注意到他,她关心他,慢慢打开了王琪的心扉,二人于1975年结为秦晋之好。
此后王琪的生活,看起来和其他人无异,他很快有了自己的子女,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状态,他尝试开店,只是没有身份的他,又不愿意向当地警察行贿,于是招来的就是警察的暴打,他的一条腿被打断。
纵是生活如此不顺利,王琪心中的回国念想一直没有消失过,他努力和生活抗争的故事,得到了当地一位高管的同情,这样他的生活状态才慢慢有了改善,只是命运似乎还想再考验下他,就在生活开始有望时,他的大儿子却是由于疾病去世,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
虽然儿子的去世给王琪带来极大的打击,但是却是更加坚定了他的回国决心,他开始更加积极地生活,锻炼、和人交谈,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想早日回到祖国。
54年,他想了54年的回家,终于于2017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乡音依旧,只是已经不会用筷子了
这54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年中国就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对于王琪而言,生活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时隔四十多年后,他于2002年又再一次和自己的母亲说话,通过电话,只是他们母子再没能团聚,他的母亲在2007年过世。
王琪后来能顺利归国,还得感谢他的侄子王英军,他从小就听家人说王琪的故事,他不相信王琪就这样“消失”了,他为了能让自己的叔叔再次回到家人身边,他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甚至以游客的身份来到印度,就是为了见王琪一面。
王琪的故事自然也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重视,他离开中国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久到让大家都相信他已经死亡,所以国内已经没有了他的户籍信息。后来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终于于2013年拿到了中国护照。
只是这54年中,他身边没有人说中文,更没有机会用筷子,他的弟弟王顺一直记得哥哥的爱好,就是家乡的手擀面。王琪看着手擀面,内心一定是异常激动的,他一次竟然吃了七碗,虽然他已经不会用筷子了,但是他坚持用筷子吃面条,动作是生疏的,但是那份思乡情绪,就在这一碗碗手擀面中,得以圆满。
结语
这就是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青山万水也割不断这份情结,就想最后站一站故土的土地,吃一碗故乡的食物,再听听乡音,一切付出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