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菜名谁说得最好
马志明《报菜名》
李老爷子的《报菜名》胜在贯口,少马爷则胜在故事。少马爷的《报菜名》,连怹自己都说,这一生最得意的两段作品,一是《五味俱全》,一是《报菜名》。可见“菜单子”是少马爷的心血之作。怹的《报菜名》史无前例的加入了明暗两条线,明着请客,暗着借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攀高枝想请客,但又不舍得掏钱还想讹钱的小人物形象,使这段相声结构更完整,包袱质量更高。可以说,少马爷对《报菜名》的改编,是一次成功的范例。
说一说传统名段《报菜名》的来历,这几位的报菜名,您喜欢谁的?
马志明 黄族民对于是与谢天顺先生的这版好,还是与黄族民先生的这版好?我觉着,单就《报菜名》来说,还真是与黄先生的北大版最好,您可以摘着听听
相声《报菜名》里的菜现在都还有吗
并非都真实存在。
《报菜名》这个活,从出现以来就不断在改,所以它有很多的别名,《报菜名》《菜单子》《满汉全席》,包括还有马三立先生那一个回民版的菜名,总之每个版本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满汉全席》里说“烀皮甲鱼”,而《菜单子》里就说“卤烂甲鱼”。
实际上《报菜名》本身就有很多BUG。
也是鱼,比如说有一道“抓炒鲤鱼”,这道菜就根本不应该出现《满汉全席》里。因为入活的时候说过了,说这个菜单子是“满汉燕翅烧烤全席,乾隆六次南巡发展到全盛”,在乾隆时期定下的单子,而“抓炒鲤鱼”这道菜则诞生于清道光年间,80年后才出现的菜肴,怎么可能在80年前的菜单子就有?
类似的情况不少。
《报菜名》里的菜肴,目前未必都存在。
且不论熊掌猩唇等菜,就比如以上说的甲鱼。
真正的甲鱼只有一种,叫鼋,也叫鼋鱼。老百姓俗说的甲鱼根本不是甲鱼,是鳖,就是王八。清乾隆的“千叟宴”里是否用过鼋鱼作为原料是不得而知了,但至少有了“满汉全席”这个名以后,鼋基本就绝种了,找都找不着,拿什么烀拿什么卤。好在还能拿王八充数,倒也凑合。
银鱼。这个银鱼是指天津出产的金眼银鱼,现在肯定是没有了,上世纪90年代灭绝了。现在想拿其他鱼充数都没得充。
这是一种情况,原料没了。还有一种,原料到底存不存在。
在《满汉全席》里提到的一道菜,叫“炸海耳”,后来就改名叫“炸木耳”了。为什么改?
因为“海耳”这种东西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那都不好说。这不是现在说的“海木耳”,而是另一种藻类。只不过,从来没见到实物。过去倒也有老渔民说有“海耳”这么个东西,但是一人说一个样,根本不统一。也就是说,只是在大家的传说中,说是有“海耳”这玩意,现实中有没有,不知道。
很可能现实中压根就没有那种神奇的海耳,那还炸个六啊?
甚至有些菜肴,连名字都是BUG。
“活钻鲤鱼”,到底是什么,没人知道。烹饪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这个菜名。
郭启儒先生那版,与马三立先生那版融合了一下,里边有很多至今没法较准的菜。
鹿大哈,有人说“哈”就是虾,那“鹿”是哪来的?插根儿,这又是什么东西?
最要命的就是“十二台菜”,郭启儒先生自己都说,自己也是听来的,不知道十二台菜到底是什么。
民国时代的《菜单子》里,内容更没溜。
“相声八德”里有一位老前辈叫焦德海,是张寿臣的师父,刘宝瑞的亲师爷。他留下一个版本的《菜单子》,是专门给旧时代达官显贵堂会起彩的,里边有很多压根就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比如“蒸翡翠,蒸如意,浇汁金元宝上边还饶俩龙眼大的东珠”……这词一听就知道是纯为了讨彩头胡说八道的,没一样能吃的东西。
好在大部分菜肴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年代越近,菜单子的真实度也越高。而越是年头久,民国版本的《菜单子》那就纯属于山呼海哨了。
相声贯口中的《报菜名》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谢谢邀请!
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你想改尽可以随心所欲的改。但改过之后呢?
贯口是相声门练嘴皮子功夫的必修课。看似简单,实则很吃功夫!它其实还承载着很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如“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熊掌好理解就不提了。蒸羊羔、蒸鹿尾是什么?真的是蒸“小羊羔子和鹿尾巴”吗?
背诵只要不智障,不语障大家都会。但有人要问一句你说什么呢?,你答的上来吗
老出类拔萃的相声艺人,不一定富,不一定有文化。但他表演过的东西里的掌故,必定是信手拈来。
网络时代,拼凑起几个词不算什么。但它经得起推敲吗?相声大师马季曾经改过《地理图》。被奉为经典!但他没动过《报菜名》广大相声后进,应该踊跃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