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阶 学习 视频

短视频与学习的进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6 07:47:06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4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震撼播出。在组委会评出的2022年十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赫然出现一个“银发知播”群体,他们都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知识的退休教师”。这个最年轻62岁,最年迈87岁,平均年龄77岁的爷爷奶奶群体,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上,以欢脱幽默的方式传播硬核知识。颁奖词中说,这些老师、院士“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中国广视索福媒介研究(CSM)于2022年12月发布的《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22》通过深入的调研,用系统的数据显示,五年来,用户对短视频的整体内容评价从2018年的“刚到及格线”升至今天的“良好线”。在短视频上已经“涌现出大量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兼具思想性及艺术性的精品内容、正能量内容。”用户的个人秀等泛娱乐内容偏好持续下降,泛知识类短视频才是用户“刚需”。这也与人们近年来的感知、直觉相互辉映。

很多人初次接触短视频,就从中“观赏”到了大量“人类迷惑行为”和“动物迷惑行为”,并发现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及时性满足。毋庸讳言,短视频的迅速走红与其早期超强的娱乐性不无关联,以至于不少人会忧心忡忡地联想到“娱乐至死”,不由自主翻开了《浅薄:互联网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对其负面效应,尤其是对青少年影响的担忧,附加短视频本身在传播普及方面的空前成功,让人们的忧虑警惕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短视频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场景最丰富,渗透最深入的媒介形式之一。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这是非常惊人的。短视频拜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所赐,以直观、轻松、即时、体量小,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拥有了“迷人至深”的魅力。

必要的警醒当然相当合理,但过度恐慌,就必然会和历史上一再出现的针对新技术、新媒介的恐惧类似,会让人们陷入错误的“后视镜思维”,从而产生偏差性的判断,做出过甚其实的反应。

“后视镜思维”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新旧环境的转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很多人身处新环境依然用旧环境中所形成的思维来思考新环境中所面对的问题,用落后于时代的眼光看待新时代,用旧有的方法与策略解决当下的问题。美国学者泰勒·考恩在《商业文化礼赞》一书中就曾对这种“后视镜思维”所导致的技术悲观主义做了讽刺:

自柏拉图以来,公共道德家和哲学家都批评戏剧和诗歌,认为它们产生使人堕落的影响。在出版问世之后,书籍成为一种常见的攻击对象。在18世纪和19世纪,新添的攻击对象包括小说、书信体言情作品、报纸、歌剧、音乐厅、摄影术和器乐艺术名家——如李斯特和帕格尼尼。在20世纪,无线广播、电影、现代艺术、职业运动项目、汽车、电视、节奏布鲁斯、摇滚音乐、连环漫画、音乐电视录像、说唱乐、电子游戏成了替罪羊。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受到谴责,被认为会使我们国家的青年堕落,是提倡过度感官刺激、进行政治颠覆和鼓吹道德相对论。

当然,悲观自有悲观的深刻之处。而世界的吊诡有时正在于“悲观者也许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批评“后视镜思维”的麦克卢汉是技术乐观主义者,写出了《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聪明》的美国作家史蒂文·约翰逊也是个技术乐观主义者。他在吸收了经济学、神经系统科学、传媒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三十年来美国大众文化的系统考察,出版了这本《坏事变好事》,约翰逊认为:大众文化正越来越成熟,一年比一年更需要人们投入更强的认知力。不妨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种积极的“洗脑”:虽然那些使我们沉迷的大众娱乐经常被人鄙视为无用的垃圾,但它们却正稳健地、几乎是潜移默化地使沉迷者的头脑更加敏锐。

展开全文

可见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好坏,其造福世界还是危害人间,端赖掌握了这些技术工具的人如何去使用它。就像菜刀在大厨手上是生产美味佳肴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旦落入歹人手里,就是令人血溅当场的凶器;原子能既可以被制作成武器,又可以将其转化成高效又清洁的能源的可靠来源。

如果我们接受史蒂文·约翰逊观点的话,大众娱乐本身就已经在提升我们的认知了。那么当曾广泛应用于制造和传播迷人娱乐的短视频进一步将重心往泛知识传播方向转移,以满足用户对其的“刚需”后,对社会的正外部性应该是更可观的。退一万步讲,即使对短视频的那些批评都全是对的,为何就不能利用其传播优势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熔矛为镰,铸剑为犁呢?而这一切正在发生着。国内最有影响的短视频平台,目前或者和故宫博物院、中科院等权威机构合作,推出大量的优质PGC科普内容,或者设立各种项目,将用户的创造力纳入平台,推动知识类UGC短视频产品的生产。甚至,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AIGC在知识类短视频领域大显身手也可能是指日可待的事。

最近,《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作为一个小时候捧着《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阅读的七零后,我对它以一种新的让人惊喜的方式再次出现很有兴趣。该系列短视频是抖音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而此番“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银发知播”群体中,86岁的中科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和78岁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都做过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分册主编,也都参与了短视频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制作。这样一种神奇的缘分让人感叹世异时移,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传播的关切依旧在延续发展,而新的媒介形式作为一个机会,在开启和引领人类的学习的革命。坏事变好事,确实,我们有理由对短视频保持乐观,寄以厚望。

作者:李立,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副院长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博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