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点半/文
在东亚各国的历史传统中,俘虏历来都会被贴上耻辱的标签。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军队都没有俘虏到一个日本兵,一来是由于日本的武士道和对天皇绝对效忠的精神控制,日本兵宁愿自裁也不愿被俘虏,第二个原因也是日本内部对士兵的宣传作用,他们认为一旦被中国军队俘虏,会遭受凌辱、折磨甚至生不如死,与其如此不如自裁。
而事实是,中国人既有誓死不当俘虏的传统,也有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的传统,这看似很矛盾,其实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希望通过优待俘虏来瓦解敌人,减少部队的伤亡。那么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实际上还是有的,抗战时期八路军中,就有日本被俘士兵加入的,这些日籍八路军还为抗战做出过很多贡献。
首个日籍八路军叫前田光繁,前田光繁是1938年7月25日被八路军游击队俘虏的,经过改造,后来加入了八路军,赴前线参加了对日作战。
前田光繁1916年生于日本京都,家境不太好,小学毕业后到了商店做学徒。1933年,17岁的前田光繁受到日本征召加入海军,但由于身体素质不行提前退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前田光繁以“满铁公司”职员的身份初次来到中国,这个“满铁公司”当时便是充当给前线日军输送物资的,前田光繁1938年被满铁派到河北邢台一个叫双庙的车站工作。
展开全文
1938年7月25日清晨,熟睡中的前田光繁被八路军游击队当场擒获,被俘后的前田光繁以为自己死定了,就等着挨枪子呢,可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幕让前田光繁很惊诧,游击队员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怕,他被俘虏后也没有被枪毙,而是辗转被送到了太行山区。
押送途中,前田光繁依旧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八路军可能是要把他带去别处行刑,因此他多次想要逃跑,转眼一想就算逃出去了,也不知该往哪走,万一被中国老百姓抓到,下场可能更惨,前田光繁只好放弃了逃跑的想法,跟着进了太行山深处一个叫王家峪的村子。此后的俘虏生活更是让前田光繁惊诧,因为他不但被好生照顾,而且吃的比八路军战士们都好,每天都有馒头、猪肉、羊肉等吃,比起在日本军队吃的可谓天差地别。做了俘虏不但没死反而吃得更好了,莫不是自己要变成“饱死鬼”?前田光繁起初经常有这样的想法,但很快疑虑就被打消了,在王家峪的日子,让他真正认识了八路军,认识了中国,更认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和战争的非正义性。
前田光繁在八路军的改造下,脱胎换骨,之后他和另外2名日军俘虏一道,申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首个日籍八路军。前田光繁加入八路军后,不但帮助八路军翻译文件,还会亲自前往一线战场拿着大喇叭向日军喊话,瓦解日军士气以及宣传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
此后从1940年到1945年,被俘的日军越来越多,前田光繁也担任起了改造日军俘虏的任务,成为有500多名日军战俘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当年的日军俘虏后来为啥这么多人加入八路军,当然除了有些怕死的外,大部分是真心感觉到八路军的不一样的。
咱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极其讲究上下级的国家,要说尊卑思想,日本比起中国的影响更深,在日军军队中,无论是平时还是训练中,军官和士兵永远不可能像朋友一样。而在八路军中,前田光繁第一次感受到中国人的不同,八路军的军官甚至连朱总司令这样级别的军人,休闲时和普通士兵也是无拘无束,一起打篮球,一起说说笑笑,这让前田光繁和其他日本兵大开眼界,很多俘虏此后也争先恐后的加入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反战组织,有很多日籍八路军在后来的战场上,和本国的日本兵短兵相接,丝毫没有手软,直到战死。
前田光繁一直在中国参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来还参与创建了东北老航校,帮助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58年才返回日本。但由于前田光繁的经历,回国后被归为赤化分子,没有工作,晚年也得不到福利,直到80岁高龄时,还在做着一份烧锅炉的工作,比较凄凉。不过即便生活上不如意,在日本不受待见,前田光繁却始终从事着反战工作,他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日本人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虽然很艰难,但老人晚年始终坚持着。
历史九点半,每晚与你一起读“小人物”的英雄历史,欢迎留言、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