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 考察 历史

省一次党代会的历史考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6 02:37:03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省一次党代会的历史考察

1956年7月9日至19日,省一次党代会召开。大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指出,河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提出要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揭开了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本文对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背景、基本特点、开拓性举措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从源头探寻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历史借鉴。

一、省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省一次党代会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下胜利召开并贯彻落实的。

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自1953年6月,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河南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于1956年5月,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河南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确立计划经济体制。1955年8月,河南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关于河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确定了“一五”时期河南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任务,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河南的初步确立。

思想政治基础。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并于5月2日,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阐述,这一报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意义。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

省一次党代会集中体现了《论十大关系》讲话的总精神,其提出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与党的八大的总要求也是一致的。通过对《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的学习宣传,全省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转变作风,为河南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省一次党代会的基本特点

省一次党代会突出经济建设重点,对工业、农业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进行全面部署,强调,工业上,要动员全省力量,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农业上,要调整农村经济关系,巩固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事业要全面、协调、稳定发展。

(一)动员全省力量,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工业上,大会要求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又好、又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又多、又快地完成国家计划;坚持地方工业为农村经济和国家基本建设服务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设备的潜力和本省资源,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大力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

按照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和省委提出的“先国家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从1956年到1957年,全省以基地城市建设为支点,通过加强重点建设区的领导和管理,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等,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956年8月和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焦作矿区改设为焦作市,新设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由省直接管辖,统一了重点建设区的领导和管理。之后,通过充实新建市的干部队伍,加大人力资源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网络、网店建设等保证了重点城市的正常运转,为加快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57年底,在豫兴建的苏联援建重点项目郑州热电厂、洛阳轴承厂等8项取得了积极进展。

展开全文

(二)调整农村经济关系,巩固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上,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贯彻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方针,继续整顿、巩固和提高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推行和不断完善包工包产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管理,充分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落到实处,争取90%以上社员每年的收入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和副业生产,搞活农村经济,不断扩大社员的增收渠道;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根据省一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制定执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关系,巩固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7月中下旬,省委农村工作部召开全省农村工作部长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农业社的整顿和农业生产问题。1956年8月和9月,省委又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党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治工作纲要(草案)》《关于认真做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秋季分配工作的指示》。从1956年秋开始,全省各级农村党组织对农业社进行了普遍整顿。同年冬,省、地、县三级党委抽调数万名干部组成工作组,由点及面在全省开展冬季整社活动。1957年自春至秋,省委积极宣传贯彻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精神,《关于整顿农村合作社的指示》等三个文件精神。在整社过程中,省委在全省推行了新乡农村“包工包产”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调整、完善中逐步趋向巩固。

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省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即力争二三年内基本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早日消灭水、旱灾害。根据省一次党代会“小型为主”,山区和平原是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向,1956年11月,省一届五次人代会提出了1956年冬和1957年春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1956年冬至1957年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兼顾整社救灾和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力改善。

(三)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稳定发展

科教文卫事业上,大会提出要继续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认真纠正和克服以往简单、粗暴的领导方式,尽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知识分子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积极性;加强党对科学、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领导,特别是对高等院校的领导,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有计划地发展壮大科学文化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省一次党代会后,全省交通、商贸、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交通事业上,到1957年底,全省新修公路5000多公里,总里程达到14945公里;新增民用汽车247辆,民用汽车达到3296辆;内河航运里程达到3837公里,交通运输业的较快发展,为全省工农业建设的继续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文化事业上,河南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在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方面创作了《芦花放白的时候》《穆桂英挂帅》等许多优秀作品,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卫生事业上,到1957年底,覆盖全省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初步形成,省对专、专对县、县对乡的逐级业务技术指导关系初步建立,全省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三、省一次党代会取得的开拓性进展

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拉开了河南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推动了河南地方工业的发展,探索推行了农村“包工包产”责任制,为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一)拉开了河南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在豫兴建,拉开了河南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推动了河南地方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河南地方工业的发展纳入计划管理轨道,初步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为主导、全民所有制工业与集体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河南地方工业也存在行业过于集中,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根据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八大精神,以及中央的有关规定,河南在集中力量支援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城乡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从1956年7月到1957年底,地方工业迅速发展,郑州国棉四厂、五厂、洛阳水泥厂等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洛阳重工业基地、郑州轻纺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河南地方工业的发展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持,为工业化建设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探索推行农村“包工包产”责任制

1956年秋、冬,新乡专区部分农村为解决农业社“经营规模过大”“管理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出勤率高,质量低”“只管赚工分,不管生产效率”等难题,试行了农业社“包工包产到队,超产奖励”、生产队实行“组包片、产包块”等责任制,收到了明显效果,广受农民欢迎。新乡地委从农民的实践中认识到,集体生产“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和管理责任制,其中最重要的责任制就是包工包产”。至年底,新乡地委在全区普遍推行了“包工包产到队,固定三年不变,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1957年2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在新乡视察,热情称赞“包产到队”责任制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1957年3月,河南省委在全省推广了新乡专区“包工包产到队,固定三年不变,超产奖励”的经验。1957年6月,省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整风运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关于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宣传要点》,对社队规模调整、自留地经营、家庭副业生产、粮食分配政策、农业社经营自主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6月下旬至8月初,省委又连续批转、推广了商丘地委关于“酌量增加自留地”、新乡地委关于大型农业社实行“联社独立分红、自负盈亏”和临颍县委关于“重点试行红芋包工包产到户”的经验和做法。到1957年年底,全省98%的农业社实行“包工包产”等生产责任制,26773个大社调整为52356个规模较为适中的小社,社均农户由原来的365户减少到186户,初步调整到了与农业生产力现状大体相适应的水平。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得到明显改善,生产队和社员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省一次党代会在思想政治理论日趋成熟、政治经济制度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胜利召开,工业、农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得到了有效贯彻落实。河南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包工包产”责任制的实行,为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坚实的基础。

(作者:白卉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