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城 女权主义者 才女 民国 未婚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终身未婚的女权主义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5 16:57:04 浏览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张爱玲和萧红的作品为大众所熟知,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绝唱令人唏嘘不已,而吕碧城虽然知名度不及前三位,但实际上她不仅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还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名女编辑,第一名女性撰稿人,更是中国女子教诲前驱,女权活动首倡者之一。

吕碧城,又叫吕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吕碧城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年间进士吕凤岐。父亲在的时候,经常督促吕碧城姐妹的学业,加上家学深厚,四姐妹成长为远近有名的“才女”。吕碧城5岁时,其父游园随口占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的句子,令吕凤岐大为惊异。吕碧城7岁时,就在诗词书画上有了夯实的基础。时人赞誉:“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着称于世。”

吕碧城行书

吕碧城十二岁的时候,父亲逝世,吕家一门四女没有男丁,族人就盯上了吕凤岐产业,以家中无后为由,敲诈勒索,强霸她们的财产。族人们丧尽天良的勾搭匪贼,让匪贼将吕母挟制。吕碧城年岁虽幼,却临危稳定,到处写信奔走,向父亲的密友、学生求援,其中的一封书信到了两江总督樊增祥的手中。樊增祥随即被吕碧城超人的胆识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动,施出援手。一时间,徽州的官场风云流动,各级官员谁也不敢怠慢吕家的三女儿,一场危机及时被制止。

展开全文

小小年岁气度不凡,可是吕碧城却收到了一纸退婚书。吕家在吕碧城九岁的时候,就给她和汪家的少爷订了婚。而汪家见吕碧城在绑架事情中的表现,十分顾忌,再加上吕家产业被夺,因而就与吕碧城退婚。在封建社会,女子被南方退婚,会给她的声誉形成极大的损伤。此次事情,给吕碧城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吕碧城的人生。

吕碧城后来和母亲寄居时任塘沽盐运使的舅舅严凤笙家中。彼时,天津已开维新变法的风气之先,作为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前沿阵地,天津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时年20岁的吕碧城打算同舅父署中秘书方君之的夫人一同赴津,拜访那里的女学。但临行时却被舅舅拦下并遭责骂,年少气盛的吕碧城毫不退缩,她让方君之夫人先行,随后按照约定在天津《大公报》办公处会面。

第二天,吕碧城逃出盐署,跳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到了天津,吕碧城立刻给方君之夫人写信。说来也巧,这封手笺恰好被方君之的好友,也即《大公报》社长英敛之看到,清秀的字迹和精妙的文笔使英敛之眼前为之一亮。

吕碧城书法

英敛之出身满族正红旗,但是受洗成为天主教徒。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其实,在认识吕碧城之前,英敛之已与吕碧城的二姐吕美荪相识了。1902年6月29日的《大公报》上曾刊载吕美荪给英敛之的一首赠诗:“知交零落几经年,得识荆州亦夙缘。海内贤豪推领袖,樽前楮墨走云烟。”英敛之的和诗中,有“民愚深通难为国,人定何忧不胜天”之慨叹。

英敛之,淑仲夫妇携儿子英千里合影

英敛之出于爱才之心,便同妻子淑仲与方君之夫人一同前往客栈看望吕碧城。用餐期间,吕碧城非凡的气度和优雅的谈吐使英敛之大为惊诧。得知吕碧城坎坷的身世后,英敛之让她当场作词。

吕碧城竟不怯,一首《浪淘沙》须臾成之。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听深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

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莲咫尺是西洲,来日送秋兼送别,

花替人愁。

吕碧城的才情打动了在场每个人。此后,

樊增祥评价这首词:“漱玉尤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

在这位词坛大家眼中,就连李清照和朱淑真这样的杰出女词人同吕碧城的才华比起来,也不过如此。

正是由于这首词,使得英敛之当场决定,留吕碧城在《大公报》担任编务一职。随后,英敛之即在《大公报》上撰文赞许吕碧城的振兴女权思想,并刊载了吕碧城的大量词作。这些词作,或同情光绪帝珍妃“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祝英台近》),或咏叹被废黜的法国约瑟芬皇后“见说蘼芜遗恨,逐东风上苑,也到椒房”(《八声甘州· 游马勒梅桑吊约瑟芬皇后》)。

在吕碧城看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独立,首先必须“启发民智”。她萌生了创办新式女学的想法。她在《大公报》接连刊文,对兴办女学之事进行宣扬,以极其锋利和老辣的文字向千年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宣战。其时,袁世凯正在筹备女学的事宜,经严复鼎力推荐,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吕碧城协助傅增湘筹办女学。

1904年10月3日,《大公报》刊登吕碧城的《天津女学堂创办简章》;同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首任教务长,傅增湘为校长。两年后,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23岁的吕碧城升任校长。这么年轻的女校长,在整个民国,都绝无仅有。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师生合影

吕碧城不遗余力地兴办新式女子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很多在这里受过教育的女子后来都成了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邓颖超,许广平,周道如等,都曾聆听过吕碧城授课。此后,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因和袁的私交,也因为数年来她在教育领域的非凡建树,因而得以跻身新华宫,出任总统府的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的野心完全暴露出来的时候,吕碧城毅然辞去职务,携母亲移居上海。已经在政界和文坛积累了足够多人脉的吕碧城,与外商合办贸易,在短短的数年间,便积聚起了颇为可观的财富,成为上海滩有名的富商。

关于吕碧城和英敛之的感情纠葛,众说纷纭。1904年5月13日夜,英敛之记下了所填的新词,内有“秋水伊人,春风香草”“莫误作,浪蝶狂蜂相游冶”等暧昧词句,并有“怨艾颠倒,心猿意马”等自责文字。不难猜测,此时英敛之“心猿意马”的对象,正是“秋水伊人”吕碧城。

据英敛之日记所述,在和吕碧城相识的短短三天时间里,从邀至戏园、乘车出游、至日日新闻社稍坐、照相馆拍照,以及为她购买新书、洋皂、香水等,英敛之对于吕碧城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可是,吕碧城后来只说是“予初抵津,诸友侦知窘况,纷赠旧衣服及脂粉胰皂等日用所需,供应无缺,其事甚趣,谊足深感”,略去了英敛之热情接待这一节。所留下的印章中,也有一枚“敛之氏”的自刻印章,似乎表白了当时吕碧城的真实心迹。

有的传记上说,英敛之比吕碧城大了16岁,有家室,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自然不会在感情上出现太大的偏差。但是,英敛之的日记中还是透露了一些端倪与涟漪。更耐人寻味的是,吕碧城到报馆六天之后,英敛之的夫人便提出要到北京去读书。同日,英敛之日记提到“午后,内人、碧城等楼上写字……内人闲谈近两点,伊欲进京读书”。这其中是否如某些著述所说,英夫人因为吕碧城的文采风流而自惭形秽,并对丈夫对吕碧城的殷勤照顾吃醋了呢?

吕碧城与英敛之夫人

成名后的吕碧城,自然成了各种时髦聚会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丽影芳踪穿梭在各大名流场中,令无数的民国风流才子们都心驰神往。老师严复曾亲自为其撮合婚事,男方是驻日公使胡惟德,但胡惟德不入其眼,严复在致书侄女的信中曾言:“吕碧城心高气傲,眼中所见,没有一个中意者。”

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也曾是吕碧城的追求者之一。她曾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有人问她,袁克文怎么样?她淡然一笑:“袁,属公子哥儿。”

袁克文

吕碧城遍览民国才子如云烟过眼,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将整个国家之精英拿来挑选的事情实属罕见。从文学界到官场再到商界,吕碧城几乎无所不成,成为一代传奇。让人觉得惋惜的不外是她终身未嫁,一是由于少年之时经历坎坷,二是自认为没有男儿能配的上本人。有人曾问及她的亲事,她说:“平生可赞许之女子未几。”的确她自身就活成了一段传奇,自身太优秀,要求也就高了。

1918年,吕碧城重新开始学习,她赴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和美术专业。同时兼任上海《时报》的特约记者,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发回国内,让国人同她一起看外面的世界的巨变。此后,吕碧城学成归国。不久,她再度只身漫游欧美,并将所见所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名噪一时。

1929年,吕碧城旅居英伦,开始戒荤食素。次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法名曼智。

她曾在诗中写道“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命运的无奈和世事的无常令人唏嘘。至此,一生传奇的吕碧城在这种平淡和宁静的轨迹中走到了最后。

1943年,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九龙写下了自己的绝笔:“护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至此回。”遵其遗愿,生前的20万港币捐出,遗体火化,将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南中国海,供鱼吞食。

更多关于民国传奇女性的文章:

名媛黄蕙兰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爱恨纠葛

严幼韵:上海滩最后的大小姐

民国传奇女子施剑翘:为父报仇三枪击毙军阀孙传芳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