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鹗是什么鸟?
1、鹗(学名:Pandion haliaetus):是隼形目、鹗科、鹗属仅有的一种中型猛禽。雌雄相似。体长51-64厘米,体重1000-1750克。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针形延长,形成一个短的羽冠。
2、鹗科,是隼形目鹗科鹗属鸟类动物,仅有1种,又名鱼鹰,鹗是食鱼的猛禽,只有一种,广布于世界各地,鹗的外趾可向后反转,形成对趾,趾上布满刺状鳞,适合捕捉光滑的鱼类,鹗捕鱼时从高空俯冲入水,只留翼尖在水面。
3、意思:鹗是一种鸟名。俗称“鱼鹰”。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
4、基本字义:鹗è形声。字从咢,从鸟,咢亦声。“咢”意为“血盆大口”、“大嘴”。“咢”与“鸟”联合起来表示“大嘴鸟”。本义:大嘴鸟。大嘴吞食的鸟。特指:鱼鹰。
5、鹗 拼音:[è]部首:鸟 释义:鸟,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1) 鸟名 [osprey]。俗称“鱼鹰”。
6、鹗跱的解释犹鹗立。 唐 李百药 《鹦鹉赋》 :“翠融孔质,鸿骞鹗跱。” 词语分解 鹗的解释 鹗 (鹗) è 鸟,性凶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飞翔,捕食鱼类。通称“鱼鹰”。
鹗科的介绍
1、鹗科,是隼形目鹗科鹗属鸟类动物,仅有1种,又名鱼鹰,鹗是食鱼的猛禽,只有一种,广布于世界各地,鹗的外趾可向后反转,形成对趾,趾上布满刺状鳞,适合捕捉光滑的鱼类,鹗捕鱼时从高空俯冲入水,只留翼尖在水面。
2、鹗(学名:Pandion haliaetus):是隼形目、鹗科、鹗属仅有的一种中型猛禽。雌雄相似。体长51-64厘米,体重1000-1750克。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针形延长,形成一个短的羽冠。
3、鹗科(Pandionidae)是隼形目的一科。隼形目(Falconiformes)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细分起来这一目的猛禽可分为新域鹫、鹭鹰、兀鹰、鹗、隼等五个科。
鹗科的物种繁殖
鹗的繁殖期在中国南方通常为2—5月,在东北地区大多为5—8月。雄鸟和雌鸟配对以后常常比翼双飞,鸣声不断。
饱食后在陆地或树上休息时,常伸展双翅在阳光下晾晒羽毛。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繁殖,大群聚集青海湖。迁徙经中国中部,冬季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鹰和雕是指脊椎动物门鸟纲隼形目(有一种分类方法分为了隼形目和鹰形目,这里按只分为隼形目来进行表述)下属的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隼形目其下又分为隼科、鹰科、美洲鹫科、鹗科和蛇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