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信 方丈 香火 少林寺 月薪

少林寺年入香火钱上亿元,钱去了哪里?方丈释永信:我月薪700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5 13:49:02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皆以无为法,当生如是心。

——少林寺对联

少林寺,是我国最有名的佛寺。它诞生于南北朝乱世之中,经过了千年的风霜,依然屹立。它隐于嵩山之中,香火却源源不断,愈发兴盛。

一、最高调的佛寺

一说佛寺,人人都说是佛门清净地,可少林寺这座佛门,却实在谈不上清净。围绕少林寺的,除了佛法真经,还有无数山野怪谈,秘闻传说。人们本就爱凑热闹,更何况少林寺又是这样的有名。

相比于许多深山古寺,少林寺是十分高调的,我们经常在各大影视剧里听说它的大名,甚至趣味为主的综艺节目也会提到它,这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少林寺原本就是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但也和少林寺积极的对外宣传脱不了关系。

这些年来,少林寺对于现代社会一直是欢迎的态度,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出家人们显得十分热情。

这样做当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努力宣传,年轻人们怎么了解少林寺呢?正是因为少林寺对外形象打造的非常成功,才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无可厚非,毕竟再超脱的僧人,也要养活自己才能诵经论道。但既然名气这样大,承受争议也就成了必然。

少林寺在今日的辉煌与争议都离不开一个人——释永信,当今少林寺的方丈,一个非常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

展开全文

二、少林寺的新形象

释永信原名刘应成,198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他机敏聪慧,受到了当时少林方丈的赏识。释永信这个人非常具有现代头脑,他深知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宗教信仰越来越淡薄,少林寺的香火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不思变通的话,少林寺总有千年底蕴,也抵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

于是,释永信为少林寺精心打造了一条“明星之路”,他组建了少林寺武术队,去各地巡演、比赛,也积极邀请各大剧组来少林寺拍摄,对于游客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少林寺好玩的景点,释永信本人更是成了电视里的常客,而且和娱乐圈、商业圈都打得火热,有网友讨论过,娱乐圈的一线明星几乎都跟释永信合过影,释永信还收过许多明星当弟子,可以说把明星光环利用到了极致。

这种做法当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觉得释永信拉低了少林寺的格调,把一个好好的佛寺圣地搞成了一个大杂烩景点,有人说释永信想红想疯了,争名逐利,一点也对不起出家人这个名头。

但释永信却无奈地表示,自己当然可以念经打坐,不问世事,但自己不争名逐利的话,少林寺上千名僧人总不能靠念经维持生活吧?

少林寺这些庙宇、禅房都是孤独哦你好了,一年几十万的维护费用总不能指望佛祖恩赐吧?

再者说,少林寺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文化,如果不是因为有名,谁会愿意来了解少林寺呢?

不得不说,释永信的做法虽然极具争议,但他也确实是少林寺的大功臣,相比许多香火寥落,只能靠国家扶持勉强度日的寺庙,少林寺不仅不用人帮,还可以自己盈利,对于一座寺庙来说,能在现代先存活下来,才能有继续修行和传承的机会。

三、香火钱去了哪里

据统计,少林寺每年仅香火钱便有上亿,再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收入,可以说非常富裕。每年宗教场所的收入,少林寺都稳居榜首。

不过,这些钱也引起了质疑,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很多人有把眼睛瞄向了释永信,释永信平时就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袈裟禅杖都价值不菲,便有人嘀咕,莫不是释永信把钱贪了?

面对质疑,释永信说自己绝没有贪污过寺里的钱财,自己是按月领方丈的工资,一个月700元。至于自己所用的昂贵的袈裟禅杖,都是施主所赠的,并不是自己购置。那么,钱去哪里了呢?

释永信也曾给过明细:首先就是寺内僧众的花销,这么多人光是吃饭穿衣就是一笔大支出,再加上出行、看病等等就更多了。然后最多的一项支出是寺内各项设施的维护,少林寺很多建筑还是明清时期的木质结构,如果不维护不出几年就会垮塌。

另外还有少林寺的经书也要派专人每日查看,防止虫吃鼠咬,仅是维护一年就要花掉少林寺百分之七十的收入。

再加上其它的宣传费、装修费、慈善费等等,这些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也就见底了。不过还是有人觉得释永信说的太模糊,唇枪舌剑,争不出个结果。不过释永信也早就习惯了,这些年来,围绕他的争议从未停息。

释永信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出家人实在很难评判,但对少林寺来说,他确实是个合格的方丈。对于很多古老的文化,我们希望它们永远在神坛上被人仰望,做阳春白雪。

可现实中很多残忍的例子也说明,仰望没有办法让文化流传下去。但一旦像少林寺这样走下神坛,又会面临议论纷纷,也可能面临着原有的文化“变味”的危险。

我们对文化传承最理想的期待是,文化既可以保持它优雅丰富的内核,又可以走入群众之中扩大影响力。但是很多时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文化传承者也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很多人也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虽然起起落落,但最终还是做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亲身经历着一个个文化的诞生与消亡,我们要怎样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是一个永远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