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记得最初学习中医的时候,我问老师一句话,我说,人家中医大夫,是怎么开出方子的呢?
我老师说,首先,得背诵。方子,以及方子的歌诀,都要背得滚瓜烂熟。只有背下来,你才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把它们从脑海中调出来。
其次,就是充分抓住患者的主证,从这个主证,判断患者到底属于什么病,病因病机是如何的。由此,选择合适的方药来调治。
从这个角度看,中医大夫开方子,似乎并不难。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和恒心,经过潜心学习,都可以大体掌握。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是40岁。
什么毛病呢?这就是脂肪肝。
最近这段日子,他感觉到胁肋部位疼痛,而且痛及后背,睡眠质量差,而且口苦难耐。于是,他求治中医。
接待他的,恰是我特别推崇的经方临床大家,刘渡舟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弦,苔白,舌红。
展开全文
当时,病人就问刘师,说能不能有啥办法,让自己不要这么难受。
刘师说,有办法,只要你按照要求服药即可。
于是,刘师书方一首。但见——
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
所有这些,开7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
患者应用以后,胁痛、口苦等现象大大缓解,几乎感觉不到,整个人的情绪也变得非常稳定、快乐。
此后,刘师遵原方稍作加减,并且嘱咐患者注意饮食,适当运动。最终,患者的脂肪肝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身体状态大大好于从前。
这个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近些年关于刘师的著作中,缕有出现。
这里是什么道理呢?说起来,非常简单。
你看,这个人,有脂肪肝。
既然是脂肪肝,那好,我们可以简单地想,他的肝气很可能是失和的,是不正常的。对吧?
肝,以条达为本。肝气失和,没有了本来应有的状态,那就意味着,它的气机会被郁遏,对吧?肝气不顺了,它就郁遏呗!
肝气郁遏,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胁肋胀痛,痛及后背,以及口苦、眠差。这是肝经之气不畅,以及肝胆之气上逆、肝魂失藏的结果。
至于说脉弦,那是肝郁气滞的写照。
那好了,怎么治呢?
方才我讲过,中医开方子,就是抓主证。根据主证,分析病情,选择方药。
那么,这个患者的主证是啥呀?很显然,是胁痛及背、口苦、脉弦。
这些,都是肝郁气滞,肝气失和的“铁证”。
“铁证”在此,我们就不难选择方药了。谁和它吻合?恰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原方载于《伤寒论》,基本构成是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它的主治,最突出的,是伤寒少阳证。也就是外感寒邪以后,邪气来到半表半里之处,形成少阳枢机不利的状态,这个时候,就用小柴胡汤。此外,小柴胡汤还善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证。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暂且不多说。
我们要用心记下的,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症候,这就是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口苦、心烦喜呕,咽干目眩,脉弦,苔薄白,以及寒热往来。可以说,外感伤寒,邪入少阳,或者肝郁气滞,都可以引起上述问题。比如说吧,胸胁苦满、心烦口苦,那是肝胆二经经气不利所致。肝胆之气犯胃,所以患者食欲不振,欲呕。脉弦,那是肝气失和,脉道紧张。
中医认为,如果有了此类症候(没必要全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一两个就够了),就大胆应用小柴胡汤。
那好了,你看吧,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他的主证,不就是“胁痛及背、口苦、脉弦”吗?这和小柴胡汤的主治,是不是很吻合?而且一下子,符合了三个呢!
因此,我们就用小柴胡汤原方,无需多想。正因如此,医案里刘渡舟老师几乎就用到了小柴胡汤的原方。
其中,柴胡疏解肝郁,黄芩清肝郁之热,半夏降逆止呕。党参、甘草、大枣、生姜,固护脾胃正气,使得脾土生化足够的气血,荣养肝木。
如此,患者的肝气,就得到了梳理跟调和。他由脂肪肝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舒服,比如胁痛、眠差、口苦等,就都能解决了。
这就是中医开方子的经过。你有了这个证,我就用这个方。而且,你的这个证,形成的机制,又完全符合我的方的意义。
其实,这么说,我们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可以讲,这个思辨的过程,没有精心的学习、潜心的积累,是难以实现完成的。故而,我们中医爱好者,还是应该立足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增加开拓眼界,才能不断把问题看得更精准,更透彻。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