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佬 江湖 依然 那个 只是

“房屋银行”爆雷史……江湖依然是那个江湖,只是换了大佬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5 09:34:03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北京是2000年之后出现了“房屋银行”这种形式,最早是从贵州引进的。也就是业主把房子存在中介这里,然后按月拿利息房租。

其实就是中介当“二房东”,倒手租房而已,跟后来的这自如、如寓以及各种公寓的性质都差不多。只是那会儿还没有加入金融的玩儿法,所以暴雷没有“蛋壳”这么狠。

那会儿一般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司行为,一种是业务员行为。

所谓公司行为就是跟中介签约,如果发生问题就找店里解决。但其实大多数都是业务员行为,也就是这些小孩儿承担起二房东的责任,中介公司只是配资的而已。

比如业务员觉得一套房合适,于是就和业主商量1000收进来,45天免租期,租金月付。然后就去找租户,1200租出去,一收半年,这就算是赚了,跟公司提成也拿大头儿。但如果租不出去呢就赔了,底薪都拿不着,甚至辞职走人。

我也把房子交给过房屋银行,图个省心,但后来也挺闹心的。开始租了两年还行,第三年是到期了,租房的提出直接跟我签约,能省点儿,我也同意了。但一去看房子别扭了,我的电视冰箱洗衣机都被换了,从名牌换成了杂牌的。

那就找业务员呗,早找不着了,店里也推三阻四的耍无赖。那会儿我也年轻气盛,直接一个电话找他们上级协会去了。这就是有人好办事儿,当天下午就买了全套新东西给我换回来了。

我还问中介店长了,就不能规范一下吗?回答是没辙,小孩儿们只看眼前利益,就考虑这个月的提成,根本不管以后,反正谁也不知道下个月还在哪儿干,谁管你什么家具电器呢,随便的调换。这就造成到最后的时候经常是打架,这个行业也就越来越乱。

其实当时谁的心里都明白,这种“低买高卖”的模式存在隐患,是要有前提的,就是房租必须永远上涨,房子也必须永远租的出去。否则有一个条件达不到,那作为中介就根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

但当时就没人重视呗,于是危机就在2003年集中爆发了。

为什么是这一年?因为出现了疫情,非典。性质和2020年一样,城市被封,一切都停摆,甭说租房的了,饭馆儿里连吃饭的都没有。那一阵子我走二环都跑出机场高速的感觉了,甚至都快不会开车了,因为前后没车,没有参照物,弄得我挺迷茫。

展开全文

这种“房屋银行”最先暴雷的在海淀,叫什么“恒基”,不是中大恒基,但也是这俩字,有没有关联就不知道了,反正是卷款跑路人间蒸发。然后就各种事件不断,金百佳事件的规模不大,但影响大,因为还是在海淀,一度让人感觉海淀市场要崩盘似的。中大恒基也出事儿,但好像不是太大,没注意。

其实那会儿这种事儿多了去了,但都是小中介,反正也没几套房,业主自认倒霉也就得了。但再后来就爆了一个大雷,潘石屹的“坚石公司”出事了,轰动一时。这件事在法理上和老潘没关系,是他把公司以1万块钱+债务转让的形式卖给了骗子,然后骗子骗的钱跑路了。

但实际从情理上说不通,老潘本来不知道对方是骗子,而是想骗对方一把,所以把几百万的债务做成几十万,想坑人家。结果对方根本不在乎多少债务,反正也没想还,所以接手就开始行骗,骗够了就跑,把债务又甩给了老潘。这两边儿没一个好东西,都是想坑人的。

最后老潘是没辙了,退赔了1000多万,事件基本平息。但这种事儿治标不治本,底层模式不改变,暴雷还是迟早的事儿。

2005年,佰家公司暴雷了。这件事儿其实比较狗血,一方面确实是老板经营不善,但更主要的是行业恶性竞争。是同行勾结内部人员造谣,导致佰家公司被挤兑,老板从千万富翁一夜间倾家荡产,最后因为还不起债还给判了实刑。这就是商战的残酷吧,前一天还是高富帅呢,转眼间成了债台高筑的阶下囚。

这件事之后,北京政府出手了,进行了一波大整治,核心就是“房屋银行”。甚至到2006年吧,这个词都不许提了,也就是要求彻底抛弃这个模式。但这是不太可能的,甭说租金了,连买房卖房当时主要模式还是“吃差价”呢,黑中介在市场上横行,完全禁绝真不现实。

那年我去链家,他们提的新说法挺拗口,我都没记住,干脆直接问是不是“房屋银行”吧?如果是的话我也不做了。毕竟当时链家的规模还不算多大,没觉得后来能垄断江湖。

再后来几乎没人提房屋银行的事儿了,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甭管叫什么都一样。代理也好,二房东也罢,其实还是吃差价。

2018年,我爱我家的副总裁胡景晖报了个大料,就是说长租公寓模式有大问题,不仅是推高了房租,而且是与资本结合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旦暴雷将出现系统性风险。

这事儿怎么说呢?实话,但不太适合从他嘴里说出来。这就跟滥用添加剂似的,辛吉飞说了无所谓,但如果是行业龙头也这么说,那这事儿就说不清了。

当时我还问了几个业内的,得到的答复差不多,说链家这种模式大概率没问题,但其他的中小公司全都悬。也就是说,胡景晖说的有道理,但他的形式欠妥,目的也说不好。

反正最终老胡辞职了,传说是左晖指使的,但未必,毕竟这种人情商也不适合再担任高管了。然后就是2020年,以蛋壳为首的各种纯公寓都陆续暴雷,最终结果是行业大整顿,有人哭有人笑,江湖依然是那个江湖,只是换了大佬……

关注“章哥说买房”微信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