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怀 张震 之命 决策参考 朝鲜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受彭德怀之命赴朝鲜战场调研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5 07:23:03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就在上甘岭地区作战紧张进行的时候,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在竞选中,他曾公开许诺,当选后“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这场战争”。正是利用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他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艾德莱·史蒂文森,赢得了大选的胜利。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其对朝政策有何变化?朝鲜战争将怎样发展?是各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彭总交代我,作战部要对此加以研究、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军委决策参考。

接受任务后,我组织大家进行认真研讨,写出了题为《关于对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对朝政策的估计及我军调整部署意见的建议》的报告,11月24日,以我和尚荣两人的名义,呈送军委首长。

我们分析,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可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在停战谈判上作某些妥协,使谈判成功;二是在军事上对我采取某种行动。从目前许多材料来看,敌似正准备后一种可能,从目前敌军兵力情况亦是有可能的。敌要进行这种行动,估计需在明年三月下旬解冻以后。”后来的事实也表明,艾森豪威尔当选后,不仅没有停止朝鲜战争,还试图把战火扩大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报告中,我们估计敌如在我后方登陆,共可抽出4至5个师的兵力,其中第一线可能有美军1个师、南朝鲜军1至2个师。另外,第二线可能有美军1个师、南朝鲜军1至2个师又6个团。登陆地点可能选在西海岸的瓮津或梦金半岛、镇南浦(今南浦)、新安州、铁山半岛;东海岸的元山、库底、咸兴及其以东地区。其中,在西海岸铁山半岛、新安州登陆,对我后方威胁都很大;在镇南浦登陆,可直逼平壤,对我政治上影响最大。在东海岸库底登陆,可将我人民军3个军团及60军后方全部切断,对我军威胁极大,该处我防御薄弱,殊堪注意。而在元山、咸兴等地登陆,则我已有一定淮备,威胁不太大。

根据上述判断,我和尚荣对我军的部署调整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议。

报告上送不久,接到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电报,说定于12月9日召开志愿军作战业务会议。我想应该赴朝参加这个会议,顺便到一线部队了解情况,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我一直就有这个愿望,然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向彭总和聂总报告了这一想法,得到了他们的批准。

展开全文

行前,两位首长分别与我谈了话。聂总重点谈了对志司工作的要求,强调保密问题,特别要求战斗统计、敌情估计一定要力求准确,以便统帅部下决心。他还要我就组织国内军事机关、干部分批到朝鲜战场参战问题,与志司交换意见。彭总主要谈了对朝鲜时局的看法和明年的作战方针,要我转告志司领导,还交代了赴朝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2月3日,我和作战局副局长张志一、作战经验研究处副处长谭族樵等一行7人,乘火车出发,4日到达安东。彭总对部属很关心,考虑问题很细,特意叮嘱秘书许子善通知志司,派他在志司时用的汽车过境来接我们。

5日上午,汽车驶过鸭绿江桥,进入朝鲜境内,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新义州一带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饱受战争创伤。沿途所见,参加劳动的以妇女为多,几近90%,男人大概都参军或支前去了。经过宣川时,遇敌机空袭,但司机很有经验,巧妙地躲过了敌机的轰炸。6日凌晨,我们安全到达志司所在地-—桧仓。桧仓距平壤较近,志愿军司令部是第五次战役后迁到这里来的。

在桧仓,我见到了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杨得志、政治部主任杜平、代参谋长张文舟、副参谋长王政柱等同志。我与得志同志自1937年抗大一别,已有15年未见,战地相逢,更为亲切。他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志愿军的情况。我向他传达了彭、聂两位首长的指示。我们在坑道里谈话,敌机频频来袭,警报不断响起,电灯时亮时灭,一片紧张气氛。在这里,我还会见了朝鲜保卫相崔庸健与人民军政治局局长兼中朝联合司令部副政委朴一禹等同志。

遵照聂代总长指示,我就组织机关轮换和机关干部到朝鲜参战问题,与志司同志交换看法。他们同意军委的意见,并一起商定了兵团指挥机构由各大军区组织轮换的办法,第3兵团由西南军区负责,第9兵团由华东军区负责,第19兵团由西北军区负责,第20兵团由中南军区负责,志司由华北军区负责。轮换时间从明年1月份开始,隔月进行一次,分三期轮换完毕。为使工作不致脱节,帮助轮换干部熟悉情况,被轮换人员分别于2、6月返回。遵照彭总指示,兵团、志司主要干部不实行轮换。考虑他们长期在坑道内工作,体力消耗大,过去虽然有休假办法,但未成为制度,有些干部也觉不便提出。为关心干部的健康,12月7日,我在致彭、聂首长并报毛主席的电报中,“建议各将正、副职配齐,并令每军可轮换回国休假一至三个月”。这样,既明确“规定制度,又有正副职,可互换休假”。

关于志愿军1年的兵员补充问题,我也与志司同志进行了商讨,看法不完全一致。我带来的是在北京时军委、总参首长议论过的意见,计划补充10万人。但志司的同志坚持要增加24万人一次,其理由是:估计明年我向敌进行3次反击战,敌向我攻击,以今年10月作战伤亡2.2万人计算,需补充8,8万人;余8个月按每月伤亡1万人计算,需补充8万人,共计需补16.8万人,再加着入朝部队不满员,因此要求补允的数字比较大。我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如能吸取今年反击作战的经验,予敌沉重打击后,将迫敌处于招架地位,明年的作战,不论敌我攻击,以进行3个较大的战役计算即可。另外,我入朝部队均按编制满员换班,部队缺额不由志司补充。这样,明年补充15万人,似可保持部队满员。

意见之所以差别比较大,我感到主要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完全一样。总参是从朝鲜战争的发展趋势来考虑兵员补充问题的。而前线指挥员则更多的是着眼当前作战的需要,以确保获得胜利。着眼点不同,意见自然不一样。于是,我在12月7日的电报中,将上述两种意见报彭、聂一首长并毛主席,请他们定夺。后来,朝鲜战局的发展证明,军委、总参的考虑更为切合实际些。

对于1953年的作战方针问题,志司同意以打击美国军队为主,但当时在我军正面的南朝鲜军队较多,如我明年以3次换防计,采取换防前迸行反击,取得攻击经验再行整训,则可能又是打南朝鲜军队最多。为解决这个矛盾,我和志司同志商量,认为可采取缩短正面为美军的我军部队换防时间,再加上炮火重点配属,来解决重点打击美军的问题,并且提出,要实现打痛美军的目的,必须有充足的兵员与弹药供给,要实行连续的战术反击,使敌人没有喘息的余地。当时,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在北京,我电请彭、聂首长与他当面研究。

志愿军作战业务会议于12月9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军司令部it领导同志,共计20多人。第一天,志司作战处长杨迪报告厂志愿军18个月来转入阵地防御作战的情况。代参谋长张文舟介绍了朝鲜战场敌军演变及秋季攻势和作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我介绍了对目前朝鲜战局发展“打”、“拖”、“和”这3种情况的预测,并且根据彭、聂首长的指示精神,提出今后司令部工作应注意的事项。最后,由杨副司令员作朝鲜战场情况和对今后形势估计的报告。

从10日起,会议听取各军的专题报告。39军报告了防御作战时期的中心工作,64军介绍了永久工事的构筑情况,12军着重汇报了反击作战中作战部门的工作问题,47军、60军报告了采取实战教育练兵的经验,铁道兵团报告了铁道战线的经验,装甲兵指挥部谈了坦克部队与各部的关系及使用坦克的建议等。

在朝鲜前线听取这些宝贵的作战经验,使我很受启发。这些经验说明,凡是必须坚守的战略要地,只要有坚固的工事、绵密的火力、机智的指挥和顽强的意志,是完全可以粉碎敌人的猛烈进攻而守住阵地的。

会议进行中,接北京来电,说邓华日内返朝,要马上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的最新指示精神。因而,减少了原定的一些专题介绍,提前到15日结束。

邓华同志14日返回桧仓。次日,他在作战业务会议的最后一天,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原来,12月初,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对美国大选后朝鲜战争的形势作出分析、判断,要求志愿军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来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并且指出,时间应淮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下决心在朝鲜西海岸部署反登陆作战。12月9日,毛主席曾明确电示志愿军:“‘应估计敌已决策在汉川至清川江线登陆,并在积极准备中,我方必须火急准备对敌,粉碎其登陆计划。”

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12月初到朝鲜视察。从事后得到的材料看,他曾与侵朝美军的高级将领商讨朝鲜战争的前景,认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惟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艾森豪威尔离开朝鲜就声称:要以“行动”而不是以“言语”来打破僵局。

中央对朝鲜战局的判断及意图都很明确,需要抓紧落实。志司很快行动起来。15日晚,副参谋长王政柱与我谈了志司的方案:为了加强西海岸防御作战的统一指挥、考虑组成西海岸指挥部,由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梁兴初、吴信泉为副司令员。正面的守备作战由杨得志负责。为加强西海岸守备,决定第50、38军原地不动,修筑工事。同时,对其他方向的部署做必要的调整:将第16军南调,担任第一线守备,第54军跨鸭绿江口设防,第1、15军驻守东海岸,并以第21军、第23兵团为战略预备队。我同意志司的处置意见,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兵力部署亦甚周密,已使敌人无隙可乘矣。”

毛主席对西海岸的守备作战十分重视,1月20日又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致电志愿军党委井告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委各部门首长,要求“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毛主席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并提出“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有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

作战业务会议结束后,第二天我即出发,到一线部队了解情况,先后去了第64军、65军、38军、23军、15军、24军等部队,到了第3、9、1兵团的3个兵团部,还到厂朝鲜人民军的第2、7军团与东西海岸守备旅。

每到一处,我都同军的领导同志个别交谈,召开师团干部座谈会,一起分析战例,听取他们关于作战问题的经验和建议。同时,深入一线察看阵地配置和工事构筑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和建议,我均及时报告彭、聂、粟首长。

在道德洞,第15军军长秦基伟用了两个大半天的时间,向我详细介绍了上甘岭战役的背景和经过。敌人之所以在该地区投入这样大的兵力,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是为了一举打开中线门户,分割我东线守军,其用心十分狠毒。但在我1军和12军等部的英勇抗击下,它的战役企图惨遭破产。秦基伟还从统一战术思想、建设永备工事、加强战地宣传等方面,介绍了战役胜利的经验。同时,他还提出该军一与第38军结合部—平康地区防御的组织、指挥问题。我感到他的意见值得重视,立即综合上报志司并彭、聂首长。

在15军45师133团,我见到了一名18岁的小战士,是个贵州人,可惜没有记下他的名字。这位战士给我讲述r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经过。他到这个部队刚刚5天就参加了这次残酷的较量,曾被敌炮火掀起的焦土掩埋了两次,钻出来又继续战斗。打到后来,全班仪剩下两个人,他仍鼓励另一战士沉着应战,并说祖国、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我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个战士的情况,并且感慨地写道:“上甘岭已成为英雄的山,钢铁的城。”我深深感到,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以黄继光为代表的大批战斗英雄,决不是偶然的,它是人民军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这支军队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才能够克服重重的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这种精神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弘扬光大。

我来到上甘岭时,该地区的防务已移交给第24军。我与皮定均军长一起登上了位于德山岘附近的537.7高地和平康东南的五圣山主峰。我看到,敌我对峙已成胶着状态,相距最近点仅30米,看来双方都是志在必争。我方第一线阵地甚为坚固,但二线阵地甚弱,尚未完成战斗准备。前沿部队饮水十分困难,激战时更无法解决,运输已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消耗惊人;运输中的伤亡很大,几乎占到战斗伤亡的一半。我感到,在这种情况下,阵地防御作战将会有许多新的特点,在战术思想上也要有新的变化。从五圣山返回后,我就想到的一些问题,拟成电文,向彭、聂、粟首长井军委、志司报告,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调研期间,我还到了开城。开城位于汉川江畔,历史上曾是高丽王朝的首都,在朝鲜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是中立区的关系,受破坏较少,城市人口也比较多。我参观了来凤庄,这是朝鲜战争开始和平谈判的第一个会场,从1951年7月10日起,中朝谈判代表与美国和南朝鲜一方在这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前线是流血的战场,这里是不流血的战场。在开城,我还就便参观了太祖陵,这儿埋葬着高丽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陵园内还有我国清朝同治十一年的匾额,各种介绍也均有中文说明,可见中朝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在朝鲜前线阵地的坑道里,迎来了1953年的第一个黎明。元旦那天,我和战士们一起,用收音机收听祖国的声音。《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辞》,强调在新的一年里,把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摆在全党全国工作的首位。大家无比激动,决心以实际行动,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作为献给祖国人民的最好礼物。

1月21日,我赶回桧仓,第二天,参加了志愿军党委会。邓华代司令员在会上介绍了到西线视察的情况,进一步研究作战方案。我也就便汇报了在部队所了解到的情况。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从整个情况看,部队的部署调整已基本完毕,唯有工事构筑尚需时间。毛主席对设防问题很重视,曾电示志司,要求“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极大地增强海岸及其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同时增强三八线正面的纵深防御工事以为配合”。部队上下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工程炸药匮乏,风钻、钻头不足,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有兵员补充、临战训练、原子弹防护、组建反坦克预备队等问题。我拟电将上述情况及建议报告了彭、聂首长,以供参考。

志司党委会结束后,我又赶赴西海岸指挥部,到其所属的第38军、50军调研。在新安州顺安附近的柴田洞,见到了西海指第一副司令员梁兴初。兴初同志是员勇将,先后负过13次伤。我们是延安抗大的同学,1940年在华中敌后共同作过战,久别重逢,长谈通宵。他向我详细介绍了部队部署和修筑工事的情况。根据他的介绍,我又前往防御前沿地区勘察地形,查看阵地,检查工事,与一线指挥员一起分析判断敌人最可能选择的登陆地点。我还向梁兴初要了一份西海岸作战部署图,带回北京继续研究。

经过中朝军民的共同努力、至1年4月底,完成了反登陆作战的各项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由于我方以坚强的决心,建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才使得美军不敢轻举妄动。

完成预定的考察计划后,我于2月1日回国。58天的朝鲜之行,画上了句号。此次入朝,南至开城、平康地区,西到镇南浦、沙里院,东到元山,几乎跑遍了朝鲜北部。途中,天气寒冷,时降大雪,道路崎岖,我乘坐的汽车曾两次翻入沟中,所幸无人受伤。特别是多次遇到成批敌机的袭扰,司机同志凭着多年的战场经验,居然都躲避了过去,甚至白天照样行车,使我安然无恙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同到北京,军委首长对我此行了解的情况很重视,朱总司令专门听了我的汇报。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对兵员补充问题甚为关心,作了重要指示。我还分别向彭总、聂总作了详细汇报,并就朝鲜战场应抓紧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请军委工兵司令部负责在志愿军建立10个工兵团,主要任务是担负坑道作业,以对付美军的狂轰滥炸和防止敌军登陆。我还用了两个半天时间,向作战部的同志详细介绍了调研情况,特别是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