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木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13日起对中国进行访问,按照此前的说法,德国外长有望调整“中国战略”,加大双方的接触。不过贝尔伯克人还没到,德国国内又搞出了幺蛾子。
据观察者网消息,当地时间12日,德国经济部表示,正在考虑是否允许中资入股汉堡港。这意味着,原本已经尘埃落定的中资入股汉堡福地码头的项目,再次出现不确定性。
(贝尔伯克即将访华)
实际上,中资入股福地码头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一开始中企跟汉堡港的合作非常愉快,希望收购福地码头35%的股权,合同基本上也已经敲定。
但去年9月,德国经济部等6部门联合施压阻止中企收购。在僵持不下之际,德国总理朔尔茨出手推动双方各退一步,允许中资收购福地码头的24.9%的股权。
为什么是24.9%呢?因为德国贸易条例规定,非关键设施的外资比例只要低于25%,就无需政府审批,因此朔尔茨才能堵上德国6部门的嘴,即便他们有心阻挠,也不能再提出异议。
(外媒的报道)
展开全文
然而一旦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条件就随之变化,股份超过10%就需要德国政府进行审批了。因此中企收购极大概率会被重新审核,可以说德国将福地码头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完全是为了拉低审核门槛,阻挠中国企业收购。
德国官方对于“关键基础设施”的定义其实很窄,指的是那些对“国家社会”尤为重要的设施,但在眼下更改分类,其中人为操作的痕迹非常明显。
(哈贝克接连阻挠中企收购)
德国政府出尔反尔,主要还是因为政府内部的分裂正在加剧。众所周知,目前的德国政府是由三个党派组成。社民党出身的朔尔茨拿下总理职位,不过发言权颇重的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和经济部长哈贝克均来自绿党。
社民党虽然是中左翼阵营,其施政理念跟默克尔时期差别不大,但态度激进的绿党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在俄乌冲突、对华理念上,跟总理的分歧很大。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强调“对华脱钩”,甚至阻挠中企投资的都是绿党人士,比如联合6部门审查福地码头收购案的牵头人,正是哈贝克。更可笑的是,除了总理朔尔茨,两位绿党部长都推出了自己的“中国战略”,斗得不可开交。由于意见不一,至今德国仍未确定自己的“中国战略”,也导致德国政府的对外口径异常混乱。
(朔尔茨也推不动收购)
实际上,中企收购福地码头可能是汉堡港最乐于见到的,中资入股后不但能带来巨大的吞吐量,还能显著提升汉堡港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在目前,中企已经入股多个欧洲码头的情况下,德国还固执地将中资排除在外,无疑会大幅削减汉堡港的竞争力。
对此,中方也敦促德国不要人为制造障碍,为中企提供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时至今日,德国政府内部的分歧还在持续,不论是某些政客希望将福地码头当作谈判筹码也好,还是受到背后大国的指使也好。
(汉堡港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
如果德国政府不能尽快统一意见,重新审视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恐怕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合作才能双赢,这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德国应该做的是想方设法搭上中国的这趟快车,而不是盲目脱钩。好在贝尔伯克已经到了,或许这就是改变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