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的理论、政治以及知识素养,我阅读了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
在前传中我了解到此书有49版和65版两个版本,前传多为表达个人观点,毛泽东同志曾阅读过后给吴晗提出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观察历史方法”的境界不足的问题,因此65的重著版本在大体保留了49版的基本框架的同时,减少了很多个人观点的表达,多了很多辩证客观的史料分析,这也就可以让我们可以用更加简单的方式去了解那个农民革命风起云涌,皇权和相权明争暗斗的真实历史。
说起明太祖,脑海中跳出的词便是:草根皇帝、杀戮成性、猜忌心重、文字狱、长相丑陋等一系列贬义词,但吴晗在此书将朱元璋评为“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最伟大的政治家”及“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中前两个“最伟大”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朱元璋的高度肯定,这不禁让我陷入了对于朱元璋的历史形象的重新认识和构筑。
书的前三章讲述了朱元璋是如何发家以及成为一方霸主的关键战役以及决策,讲述了朱元璋从一个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到一个因战火四起、佛庙冷清而四处化缘、游历四方的游僧,再到因祸得福而成为统领明军的大将,最后到一统天下的大明皇帝的全过程。这之前的经历对朱元璋成就大业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儿时的贫穷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游僧时的饥寒交迫使他见证了朝廷的腐败无能,而在郭子兴手下带军又培养了他的将帅之风。在此中朱元璋结识并笼络了一群能臣猛将,文臣李善长、刘伯温,武臣汤和、徐达、蓝玉等,个个都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说朱元璋的用人之道和权术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登上了帝位后,朱元璋并未忘记出身农民世家,为天下百姓造福的本分,他铁腕反腐,辛勤办公,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和作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集大权于一身,开设了锦衣卫,废除了承袭中国两千多年的宰相制。为了大明江山朱家的万世基业,朱元璋大规模清洗昔日功臣,选用能官酷吏,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使得朝堂上人心惶惶,每日上朝先写好遗书。但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大明的百姓着想,其次是为了朱家血脉的传承着想,这是每个统治者都会考虑的事情;但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其幼时父母皆死于贪官污吏赈灾无所作为,对于官商勾结、文臣武臣勾结的利益集团尤其痛恨,加上马皇后死后,这个淮西勋贵的保护伞以及制约朱元璋把柄的消失使得朱元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清洗,最后到太子朱标,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去世后又立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孙,为了给年幼的皇太孙清除障碍,开始空前的大清洗,使得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朝堂竟无人能出兵御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认识到评判一个历史人物要运用二分法对其客观分析,不能非黑即白地肯定或否定一个人,因此我对于朱元璋的认识有了更多客观的看法。我个人对于朱元璋的评价是功大于过。虽然他晚年大肆屠戮功臣,设立了特务政治和大兴对于文人的文字狱,使得朝堂上人心惶惶,但其根本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和芸芸众生,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作为封建时代的人,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带领从郭子兴手下抽出的一百勇士发展到大明政权,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对于权术的运用炉火纯青,选用了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刘伯温、汤和、徐达等名才,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带领汉人推翻了蒙古人和色目人对于中原地区的残暴统治,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样分析朱元璋是比较客观的,对朱元璋采取过多的指责和不加分析的美化,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底祖先的时候,总会发见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