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萨特的存在精神分析法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30 00:30:59 浏览1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萨特的存在精神分析法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开宗明义,“存在精神分析法”,是萨特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文学分析法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

我将从“存在精神分析法”的产生、定义(原则、目的、出发点、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如何应用于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01 存在精神分析法是如何产生的

不直接从作品本身去寻求作品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中,有两大重要的流派。

一个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作家的个人生活对其作品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人性的潜能及这种潜能与可见表象之间的抗争。

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文学批评侧重于从社会环境与个人关系的角度来论述作品存在的社会意义及其价值。

这两种批评方法,在萨特看来各有局限。对于精神分析法,萨特指出:

“唯有精神分析能使我们在成年时发现完整的人,即不仅发现人的现时的限制,同时还有历史的重荷。”

即是说,在萨特看来,精神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具体地确定地位的方法,即确定一个人何以成为他自身的方法。

因此,若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例如李白,要弄清他的性格为何如此,为什么他写诗的才能大于他做官的能力,为什么他会写出那么多浪漫主义作品,而没有写与他同时代的杜甫那样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必须借助于精神分析。

因为精神分析一方面是把我们引向客观结构家庭的、社会的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则把我们引向“对成年生活发生影响的不可忘怀的童年”,因为,“一切都在童年发生。”

萨特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主要在于他认为这种方法本身缺乏原则,没有理论基础。

对于侧重社会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萨特一方面声称它是“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种僵死的教条。

这种僵化,表现在当他们进行个体与社会的研究时缺乏一种中间媒介,因而其结果常常是以普遍代替特殊,以一般取代个别。

换言之,他们是用一个直接以原理为依据的整套抽象思维来代替对象和历史过程,这种研究,除了证明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应当是这样发生的之外,再也提不出任何新的解释。

萨特认为,他在精神分析的“童年”和“家庭”的研究中为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这种中介因素。

既然单纯的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都不足使我们完整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因此萨特认为有必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对作家和作品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和阐释,存在精神分析法由此而产生。

02 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定义是什么

萨特在其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他对这一方法所下的定义是:

“这是一种在严格客观的形式下,旨在阐明每个个人用以自我造就为个人的主观选择、就是说个人用以向其自身显示他所是的主观选择的方法。”

要理解这个定义,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把个人的存在视为一个被抛问未来的个人选择,一个有待人们以其自我选择去实现,是一个不断完成的历史过程。

他提出的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是通过他的行为、他的自我选择来证明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萨特看来,对人的本质来说,存在与自我选择之间没有区别。人在其存在的过程中,总是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实现他的个人选择。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境况下做出了这样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呢?

萨特和弗洛依德一样,认为一种选择的行为并不仅仅局限于它自身,它还涉及到更为深刻的结构,即认为

行为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更深沉的欲望,弗洛依德力图在“力比多”(即性力,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和“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情结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中确定这种欲望,而萨特则试图在人的“原始选择”中去确定它。

萨特说的“原始选择”是指面对现实世界做出的,是它决定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原始选择是先于逻辑的,它是人们在其生命遭受最初的打击或受到最初的危机时为使其生命得以继续去而做出的选择。

对于“原始选择”,萨特强调指出:

“主体以后的自由选择归根结底是与这个原始选择分不开的,根据我本人的理解,所谓原始选择,意指在童年时发生的对人的成年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及围绕这个事件的心理结晶。”

综上所述,存在精神分析法是一种旨在确定人的原始选择,并解释人的个人选择的特殊方法。

或者说,存在精神分析法主要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人形成了他那样的个人选择?”和“这个人怎样实现了他的选择?”

基于此,萨特给出了存在精神分析法的原则、目的、出发点和方法。

原则

这种分析法的原则是人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因此,人是在他的行为的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方面,表现他的整体性。

换言之,没有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动作不是这个人的泄露者。比如说,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就反对狭窄的“现实主义”,即那种仅仅复制事物外表的现实主义。

图为: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认为人物的内心活动,真正的我,应该体现在无限细微差别,具有暗示性的那些举止、神态、眼光、语气、腔调甚至于一个姿态的轮廓,转瞬即逝的印象等等之中。

目的

这种精神分析法的目的是辨认,破识人的经验行为,那就是充分揭示每一种行为中所包含的启示意义,从理论上、概念上去确定它们。

出发点

它的出发点是经验,它的据点是人对自己的人身的基本的和先本体论的理解。虽然大部分人实际上可能忽视包含在一个姿势、一句话、一个手势的迹象,而且会弄错它们所表示的启示意义,但每个人仍然有可能辨认出它们。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萨特断言: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并且拥有必要的材料,每个人都能很好地了解其他的人。

方法

它的方法是比较法,因为实际上每一行为以自己的方式象征着必须要揭示的那个基本选择,而且同时还因为每一行为,把这种选择掩盖在它的一些偶然特征和它的历史巧合机遇中。

所以,存在精神分析将通过这些行为的比较,显示出这些行为在不同的方式上所表现的那个唯一的启示意义。

03 存在精神分析法如何应用于文学批评?

萨特存在精神分析法在作用于文学批评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关于文学的作用、关于作家、关于作品中的人物、关于作品主题。

关于文学的作用:

对于社会:文学具有揭露和变革的作用,对社会来说就是介入。文学是一种更深刻意义上的对生活介入,是一种承担整个世界的行为。

对于个人:文学是个人欲望的象征的满足。

关于作家:

1、作家的写作动机:

任何人从事写作都与其原始选择有关。比如李白,他有大量的诗作是抒发自己在官场的不得志,于是乎,他在诗作中,用文字把想像中的现实表现出来,比如他在《将进酒》中写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作家的世界观与写作技巧的关系:

写作技巧总是反映着作家的世界观,因而文学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在评价写作技巧之前首先弄清作家的世界观。

3、作家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萨特在《论莫里亚克和自由》一文中,讽刺了莫里亚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态度,说他像上帝一样可以看到人物的里里外外,既看到身体又看到灵魂深处,同时遍及整个宇宙,他接着说:

“但是一部小说是一个人写给一些人看的,在那个可以透过一切表面现象,一眼望到底的上帝看来,压根儿没有小说,没有艺术,因为艺术的生命是在表象。上帝不是一个艺术家,莫里亚克先生也不是。”


4、了解作家的方法:

其一,借助情感同化了解作家如何首先理解客观现实世界,然后通过作品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

其二,借助精神分析了解作家幼年时代所受到的压抑及这些压抑所形成的心理结晶,以明确作家现时状况的历史沉积;

其三,了解作家怎样通过其作品汇总他的时代,反映时代的情绪及其客观精神,以文学的介入承担整个世界。

关于作品中的人物

按照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人的自我选择就是人的生活、人的存在、人的价值。这种选择是自由的、无条件的。

因此,作家必须按照作品中人物自由选择的道路去塑造人物、描写人物,不应该给人物事先安排什么命中注定的生活道路和结局,也不应该左右人物的自由选择。

萨特本人在创作中是忠实这条原则的。《苍蝇》一剧中的主人公俄瑞特经过为父亲复仇,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同时也是通过选择,通过实际行动成为英雄的。

《肮脏的手》中的雨果自愿受命去清洗贺德尔,但并未立即杀死他,后来闯见贺德尔与其妻子接吻而将他打死,以及后来宁愿被党处决而不悔改,所有这一切经过,都是雨果自由选择的结果。

萨特曾经引用批评家阿兰说过的一句话,“性格就是誓言”,来论述性格也是坚持不懈地自由选择,在行动中逐渐形成的,实际上,没有一个先于行为而存在的心理特征。

艺术的生命在于表象。因此,过多过细的人物心理分析,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既然人的存在表现为一个整体,人的完整性体现在其细微的表现中,因此必须注重对人物细节的描写。

既然说人的完整性体现在细微的表现中,而每个部分的个别的表现所包含的意义总是超过自身特有的意义,那么写人物,一方面就要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及反映比细节自身更广泛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如何把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意识地渔过一些表面的琐屑的动作显露出来。

在这一点上,他的《恶心》中,罗冈丹的冷漠态度、荒诞意识,都是在生活细节或表面上不关紧要的活动中烘托出来的,使读者感觉到,这个人物从头到脚、从外到内,对现实厌恶到直想呕吐。

同样,萨特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在《“局外人”的解释》一文中,特别称赞加缪重视细节的描写:

“最小的事件,都有它的分量,没有一件小事情对主人公的罪行和处死不起作用。”

关于作品主题

作品的主题即是作家的原始选择。萨特认为在波德莱尔《恶之花》那里,可以看到在诗的创作中:

“一切暂时使用的形式,所有的日常态度彼此融合在一起。出现、消失、再现⋯⋯那只不过是一个重大的原始主题的各种不同的色调。这个主题,我们认识它,我们无时无刻不看到它,那就是波德波尔为他自己所作出的原始选择。”

这说得再清楚也没有了,作品的主题就是原始选择。如此,作者与作品的内在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当然,萨特并没有说同一个作者的所有作品的主题都是作者的原始选择,但人们会从这里得到启发:是不是一个作家在他的全部或大部分作品中,以不同的题材表现同一个主题呢?

例如雨果16岁那年,路过巴黎法院广场,看到一个女盗窃犯受烙刑的惨状后,下决心要永远和当时的法律的恶劣行为作斗争,这一主题表现就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中。

所以,主题常常是反映作家小时候的一件对他心灵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即使不是萨特所说的所谓原始选择, 至少是终身难忘的遭遇。


事实上,萨特的存在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既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个人存在的方法,也给予了很多启示:

文学批评不应忽视作品分析,但作家的生活经历与作品的产生又有关系密切。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作品,必须全面地了解作家本人。


回答完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学吗

心理学作为一个科学学科已经广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而谈到心理学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弗洛伊德,他是将心理问题作为一种“疾病”予以诊断治疗的开拓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根据其自身作为咨询师经历的众多案例总结出的一套咨询治疗方法。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梦的解析:梦境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是人与自己内心世界交流的纽带。梦的解析是一种对于梦片段的回忆与联想,咨询师可以通过被咨询人对自己梦境的联想从而发现其潜在的心理问题,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由咨询师发起一个刺激,让被咨询人自由联想,他主张人的所有想法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其根源及因果关系,通过自由联想挖掘被咨询人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自由联想的不可控性较大,例如环境,问题,以及咨询师自身的素质,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咨询结果。

弗洛伊德在大量的案例咨询中总结出了释梦、自由联想、移情、阻抗的方法,并提炼形成了精神分析法,他是心理学学习过程中不过或缺的一部分。

回到题主的问题,心理学目前也是医学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法是心理咨询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当然也是科学的一部分。我们不要看到其释梦等方式就觉得有点像迷信,科学的涵盖是方方面面的,如果仅仅认为可见的,可知的才为科学,反之就为迷信,是不是又是另一种“迷信”呢?大家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沉迷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那一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比较全面,女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需要精神寄托和安慰,而且大部分女人对精神的依赖和追求在当今社会工作、家庭、生活、和婚姻都是需要精神状态的支撑,对女人才有更好的安全感,沉迷弗洛伊徳精神分析那一套,似乎找了精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