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周易·系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强调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
当代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自然需要相应的礼仪,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社会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以新的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等的关系,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又体现了礼仪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传统礼仪以什么形式与当代社会对接,转化创新,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也是值得思考的。
以人情社交礼俗为例,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决定了乡民之间形成特定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守望相助的互惠关系。这种关系在宋人的《蓝田乡约》中有精准表述,所谓“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情礼俗传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变化趋向淡化,但红白喜事中的人情互惠传统在城乡特别是广大乡村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华人华侨对故乡的情感性投资与工业商贸项目引入也促进了沿海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民俗传统在民间社会传承延续,民间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攀比或因人情干预社会公正的弊端,所以,我们要重视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融合现代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精神,增进家庭、村落、社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让远离故乡的新城市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礼仪传统的现代转化,如传统节日的社区成员聚会、邻里间相互关爱等,在城市住宅区重新获得家园感。
在国家重大政治生活领域与重大节庆场合,传承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有效地展示社会政治伦理,汇聚民心,树立国家文明形象。《荀子·礼论》云,“礼,以顺人心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国家公共生活中礼仪礼典建设,任职宣誓仪式,元旦新年、春节新年的致辞庆贺仪礼,先烈纪念日的礼敬仪式,清明祭扫英烈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医护工作者与感染者失去宝贵生命,国家在清明节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这一顺人心合人情的仪式的举行,不仅为凝聚全国力量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精神与情感助力,而且提升了我国的国家文明形象。“礼序乾坤,乐和天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都是盛大庄严的,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由此可见,礼仪文化对于构建现代国家文明具有重大价值与特别意义。
展开全文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国度,丰厚的礼仪文化理论积累与历代传承的礼仪实践,构成了礼仪之邦的文化表征,通过融合与转化,礼仪也构成了今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面临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优秀的礼仪文化具有夯实中国文明与温润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文化基础。
(摘编自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礼仪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中“以化成天下”的“人文”与今天所说的“人文”含义不同,它是以礼义为核心的体现族群与政教等伦理的礼仪文化。
B.在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已从传统的自然、家庭、政治伦理转变为新的生态、社会和政治伦理。
C.人情社交礼俗有弊端,所以更要重视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融合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精神,增进人们的关系。
D.礼仪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礼仪文化是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基础,能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用道理和举例论证,大量经典古籍贴合传统礼仪话题,新冠疫情、周年庆典观照现实生活。
B.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以华侨对故乡投资促经济发展和攀比等弊端对照,说明传统礼仪必须创新。
C.作者引用《蓝田乡约》说明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决定乡民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惠关系。
D.题目即观点,文章分别从伦理和形式两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传统礼仪文化向当代礼仪的转化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我国拥有悠久的礼乐文明,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所以相比西方国家,我们更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
B.能够以新的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将礼仪文化创新性融入当代社会,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颠覆。
C.我们国家在2020年清明节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哀悼仪式与《荀子·礼论》中“礼,以顺人心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D.城市化改变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这也决定了乡民之间守望相助的互惠关系必将变淡甚至消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0亿人口将给整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挑战引发各界关注。古特雷斯称,随着人类大家庭逐渐壮大,世界面临着粮食不安全、不平等加剧、气候危机和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不均衡等挑战。
《今日印度》评论称,人类社会面临着不平等、饥饿、气候、城市化和老龄化五大挑战。数据显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人类全部财富的76%,而全球有8亿多人仍然挨饿。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过去50年来地球几乎每天都发生与气候和水文相关的灾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贫困问题在加剧,人口集中也对自然环境造成更沉重的负担。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数量的两倍。与此同时,能够赡养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在减少,而社会福利成本则越来越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重点提出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影响。报道称,人类与野生动物对水、食物和空间的争夺在加剧。有专家指出,人口问题会导致所谓“气候不公平”的加剧。1990年至2015年间,全世界最富裕的1%人口造成的碳排放达到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排放量的两倍多。
(摘编自《联合国:世界人口达到80亿》)
材料三:
首先,人口占比的变化将影响各地区、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欧洲和东亚人口增速较为缓慢,甚至部分地区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人口占比会随之下降,如果缺乏外来人口导入,与其他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差距趋于缩小,市场空间、规模、增长潜力都将发生变化,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改变。
其次,国际移民加剧。从2000年至今,国际移民对高收入国家的贡献已超出生与死亡的平衡,未来随着发达地区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模式深化,国际移民将成为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最后,贫困地区快速增长的人口难以享受“人口红利”。人口增速最快的撒哈拉以南地区极度贫困、受教育程度不佳,难以享受“人口红利”,激增的人口反过来加重资源压力,雪上加霜,并有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扰动世界发展。
“人口问题”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不断膨胀的人口会给经济及环境带来重压,但人口究竟是资源还是负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可以让人口转变为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
(摘编自《全球人口破80亿!拉开世界格局变化序幕?》)
材料四:
经济和人口的关系在本质和因果方向上具有不确定性,但我们仍然能观察到这些力量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的进展,这两个世纪的特点是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在大力扩张。人口增长可能更多的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激励,而不是制约。人口增长不仅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而且也推动了市场扩张。而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对经济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从“计划生育”到如今“放开三胎”的根本原因。
贫穷地区生育率高,发达地区生育率低,已经是明显的社会现象。人口寿命增加、死亡率低,抚养子女的“相对成本”增加等都是生育率降低的因素。不过,总的说来,当今人口的特征是增多的,经济发展势头是强劲的。
(摘编自《〈世界人口简史〉: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4.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世界人口从70亿增长到80亿用了大约11年,与从60亿增长到70亿的时间相差不多。
B.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了80亿,而2100年全球人口或达104亿,人口增速将放缓。
C.2030年人口将增长到85亿,意味着下一个10亿增长也可能需要十几年时间。
D.2050年至2100年间,世界人口预计增长只有7亿,人的寿命会大大延长,出生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了80亿,古特雷斯认为这将给世界带来不平等、饥饿等五大挑战。
B.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气候,都存在极大的不均衡现象,经济越萧条,碳排放就越多。
C.“人口问题”是双刃剑,膨胀会给经济带来重压,但只要加大教育投资,就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D.两个世纪经济和人口特点让我们坚信,当今人口是增多的,可能会促进经济发展。
6.世界与中国人口展望数据发布暨低生育应对研讨会指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同时将面临低龄老人占比高、高龄老人数量翻番的局面。我们该怎样应对这样的局面?请结合所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寻找一只眼
赵一伟
那只眼睛,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丢失在1941年的一个黑夜里。没了它,没人再夸余从军英俊,没人再夸余从军神气。余从军叹气,我跟着落泪。更多的时候,我射出的是锐利的光芒,在寻找着。整整八十年了,我从没灰心过,我一定要替余从军把那只眼睛找回来。
我,也是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是余从军的右眼。
“看报呢?啧啧,一只眼睛还那么好使!”我吓了一跳,隔壁病房的老刘不知啥时候楚进来。这个老刘,一扭脸就叫余从军独眼龙。我很生气。我一生气就乜他,没想到他笑得更欢了。
“老余啊,不跟你开玩笑了,讲真的,你这眼咋就成了……”老刘假装正经地问。
我看向别处,不想搭理他。
“那你有几个娃呀?都干啥子哩?”
说到娃娃,余从军咧着还剩两颗门牙的嘴笑了,我也亮光闪烁。
“不是跟你讲过了嘛,我有五个男娃两个女娃。现在孙子重孙子曾孙子,乌泱泱一片。跟你褊谝俺那大孙子吧,啧啧,承包了几百亩的苹果园!”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余从军的大儿子来了,五官不是那么舒展。“爹,咱敢不敢承包北坡上的果园?”
余从军心里一震,打盹的我一个灵醒,仔细瞅着大儿子。
“怎么不敢承包?眼下政策这么好。”余从军说这话没有打咯噔,心脏还跟着紧蹦了几下。
二轮复习联考(二)全国卷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这么大的摊子,我吃不准哩。一是咱没有经营经验,二是品种改良得换新树苗,再加上承包费、人工,得不少钱哩!”
“经验是慢慢总结的,那个不怕。钱嘛,缺多少?凑凑借借,先紧要紧的解决!关键时候,我也是一个棒劳力!”余从军语气坚定,充满了鼓动性。
“那我听爹的!”大儿子声音瓷实了。
后来每一年的春天,汾川河的薄冰才刚刚融化,漫山的苹果花就一片雪白;秋天,粉红粉红的苹果,比娃娃的脸还要好看,整个南泥湾的空气里都是苹果的香甜。
“俺大孙子大学一毕业,就回村接下了他爹的苹果园。年轻人头脑活络,搞起了什么电商平台,不出门,苹果就销到了全国。”余从军得意,我跟着眼珠赶紧往上翻。
“大前年,南泥湾重整千亩稻田,是重孙子们倒腾的哩。老刘,春天里你去看看,那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嫩绿的秧苗,跟画一样,秋风一吹,稻子一夜之间就金灿灿的。看也看不够,闻也闻不够!就像歌里唱的: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余从军唱着唱着,鼻子一酸,我立马涌出了泪花花。
“老刘,这歌不但咱南泥湾人唱、咱延安人唱,全国老百姓都会唱哩!”
“是哩!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咱南泥湾,他们虽然南腔北调,但都会唱‘花篮里花儿香’。他们一群群,跟着小旗子,看南泥湾的风光,学习南泥湾的精神,品尝南泥湾的果子,吃南泥湾的饭饭。对了,现在果园不叫果园了,叫‘生态采摘园’;饭也改名儿了,叫‘风味’。”老刘终于搭上了话。
“老伴要是能看到今天的景致就好了,”余从军的声音低了下去,“记得那年,我到她家。她爹说,穷得叮当响!她说,他是英雄!她爹说,他就一只眼,是个残废!她说,他是英雄!她把这四个字说得嘎嘣脆,高扬着下巴颏,脸扭向一边。”
我的光芒随着余从军的语调变得柔和,柔和得如同初春的太阳。
“那,你的眼睛……”老刘目光飘忽着又回到了眼睛上。
“好吧,老刘,我今天就告诉你,我的眼睛是日本鬼子给炸的!”余从军攥了攥拳头,终于下决心要讲这个他不愿讲的故事了。
“你们三连开进南泥湾垦荒,怎么又变成了打鬼子?”
“我们是来垦荒,但也不能用嘴啃吧?别说耕牛、农具,连镢头都没几把。我们放火烧荒,用手翻石头,用刺刀砍灌木……繁重劳动,加上吃不饱饭、生病,九龙泉的新坟一天天在增加。这不是法儿啊。起先,我们用敌人打过来的炮弹片,造出了十几把工具,但那哪够啊。有人又给连长出主意:到山西偷日本鬼子的铁轨。说干就干,我们连夜组织了敢死队,渡过了黄河。但鬼子对铁轨看护很严,我们撬掉的铁轨还来不及运走,就被鬼子发现了,子弹密集地扫射过来,我只觉左眼一疼,一股热流顺脸爬了下来,用手一抹拉,一股子血腥味儿……我丢了一只眼算什么?那次行动好几个战士丢了命⋯⋯”
老刘怔怔地坐在那儿,再没发问。
我则一下子穿越到了1941年的那个黑夜,看见了那只红色的、单眼皮、细长的眼睛。我终于找到了它。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反复出现,目的是突出余从军不再英俊,设下悬念,与结尾红色眼睛相呼应。
B.因为余从军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失去一只眼睛后,他经常叹气流泪,甚至不愿提及自己失去这只眼睛的往事。
C.父亲坚定乐观地鼓励儿子承包果园,主要是因为自己力气大能干活,同时体现“南泥湾精神”的代际传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本文情节大多以对话形式展开,使叙事紧凑明快,人物语言通俗浅白,“偏偏俺那大孙子”“都干啥子哩”很有陕北地域特色。
8.说到娃娃,余从军和老刘开始了正式谈话。在他们二人正式的谈话过程中,“我”的一系列反应,也体现着余从军的心情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写的是余从军自1941年后整整八十年的人生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叙述故事,而是用另一只眼“我”来讲述,这种讲述方式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人已胜智氏,归而缮甲砥兵。楚王恐,召梁公弘曰:“晋人已胜智氏矣,归而缮甲兵,其以我为事乎?”梁公弘曰:“不患,害其在吴乎?夫吴君恤民而同其劳,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轻其死以从上。臣登山以望之,见其用百姓之信,必也勿已乎,其备之若何?”不听,明年,阖庐袭郢。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壑深,蓄积多。”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壑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兴兵伐之,遂取陈。
石益谓孙伯曰:“吴将亡矣!吾子亦知之乎?”孙伯曰:“晚矣,子之知之也,吾何为不知?”石益曰:“然则子何不以谏?”孙伯曰:“昔桀罪谏者,纣焚圣人,剖王子比干之心。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其妾告之,怒弃之。夫亡者,岂斯人知其过哉?”
齐桓公将伐山戎、孤竹,使人请助于鲁。鲁君进群臣而谋,皆曰:“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于是鲁许助之而不行。齐已伐山戎、孤竹,而欲移兵于鲁。管仲曰:“不可。诸侯未亲,今又伐远而还诛近邻,邻国不亲,非霸王之道。君之所得山戎之宝器者,中国之所鲜也,不可不进周公之庙。”桓公乃分山戎之宝,献之周公之庙。明年起兵伐莒,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
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白璧,卫君大悦,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卫君曰:“大国礼寡人,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B.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C.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D.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与齐桓公、晋文公的“桓”“文”都是谥号,谥号是对人物盖棺定论的评价。
B.“罢”意思是疲乏,疲劳,与《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中的“罢”含义不同。
C.“谏”意思是进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的“谏”含义不同。
D.“鲜”意思是少,与《陈情表》“终鲜兄弟”中的“鲜”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人战胜智氏后依然进行军备的行为,让楚王很害怕,可梁公弘认为不必担心晋人,吴国才是祸患的来源,并分析其中原因,但楚王没有听从。
B.在是否讨伐陈国的问题上,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不一。宁国指出陈国横征暴敛,滥用民力,百姓生怨,派兵讨伐,一定会取得胜利。
C.石益、孙伯都认为吴国将要灭亡,石益想请孙伯和他一起向吴王进谏,孙伯认为吴王和桀、纣一样,不仅进谏没有作用,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D.智伯想攻打卫国,先给卫国国君送来礼物迷惑他,卫国国君和大夫们很高兴,只有南文子对此感到忧虑,他向卫君说明了自己忧虑的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吴君恤民而同其劳,使其民重上之令,而人轻其死以从上。
(2)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其十三)①
杜甫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杜甫身在秦州,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吐蕃又夺取陇西,位于陇东的秦州便成为边塞之地,时刻受到吐蕃的威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传道”二字,说明诗人尚未到过东柯谷,诗中所写皆为传说。
B.“深藏”二字既写明了东柯谷的地形特点,又能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
C.颔联写谷中幽美宜人的景象,既有青藤覆盖的居所,又有穿沙映竹的流水。
D.谷中的土地比较贫瘠,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能通过种瓜来维持生计。
15.宋代赵次公评价此诗时说:“意以东柯谷为桃源。”请结合赵次公的评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琵琶女在调弦试音之时就已显露深情,以此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
(3)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22年,“村BA”等民间赛事让更多人看到了群众体育的广阔空间,也感受到乡村① 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各地均有村级单项体育赛事开展,不少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
其实,近年来多地都在 ② 地探索创新“体育+”的形式,助力全民健身、助推乡村振兴,也让社区运动会的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福建明溪县,“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在连续5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结合产业发展,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在现场增设农产品展示区,借势打响了当地农产品品牌,“体育+”的经济价值 ③ 。
借助社区运动会的平台,探索“体育+”的开展形式,也会让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彰显。
在江苏扬州,绿杨新苑社区运动会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运动会设置了健康体测区、运动消费区,还同时进行各种项目比拼,搭建起体育惠民、科学健身、社区和谐发展的综合渠道。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倡导体育运动与社区治理联动,让人们对社区的感情更进一步,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多一度。运动会上,有不少适合在小区里、楼道里进行的运动项目,为居民创造更多健身机会。举办赛事活动,还带动社区自治自理,让健身环境、社区环境变得更好。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说:“我们希望利用好社区运动会这一‘杠杆’,撬动体育组织和健身群众对接和互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推动实现‘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最终让体育为人民健康筑基,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杠杆”本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它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工作,在具体运用中它常常会产生新的含义。请指明上文中“杠杆”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的好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从中医理论看,这次疫情发生的时间节点是大雪到大寒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地的阴寒之气最旺盛。( A )是寒凉饮食,还是大自然的阴寒之气,都易损伤人的肺气,造成呼吸气机逆乱,从而出现咳嗽。从现代医学理论看,新冠病毒会损伤气道黏膜上皮,黏膜下的神经就会暴露,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从而产生咳嗽。
专家指出,气道黏膜上皮恢复后,① 。这大概需要2周到4周的时间。② ,所以在室内要营造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气道黏膜的恢复。咳嗽的康复与身体整体的康复一样,( B )要避免过度劳累,也要避免安逸缺少活动。缺乏必要的活动,容易造成气血瘀滞,③ 。此外,饮食上要尽量避免吃生凉的东西,外出活动要注意保暖。
专家表示,中医对于外感后咳嗽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C )对症治疗,就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缩短病程。配合一些饮食疗法,比如咳嗽时少痰或痰偏黄,可以食用川贝、梨汤、百合等食物。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善知恶是良知。——王阳明
我可以咬住舌头,缄口不言。但是,我却不能使我的良知沉默不语。——泰戈尔
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托尔斯泰
古今中外,人们对“良知”的讨论对当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 全国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 C【解析】原因概括不全,重视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是因为“这种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民俗传统在民间社会传承延续,民间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攀比或因人情干预社会公正的弊端”。
2. A【解析】B项不是对比论证,也不是“说明传统礼仪必须创新”。C项作者引用《蓝田乡约》只是为了解释这种互惠关系的内容。D项“题目即观点”错,题目只是论述对象,不是观点,文章也没有从伦理方面介绍传统礼仪文化向当代礼仪的转化实践。
3. C【解析】A项,原文没有与西方进行比较,因果关系也不成立。B项由原文“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可知“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颠覆”错。D项“城市化改变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强加逻辑,“互惠关系必将变淡甚至消失”原文也未提及。
4. D【解析】 “人的寿命会大大延长”不能由图表推知。
5. D【解析】A项“不平等、饥饿等五大挑战”是《今日印度》的观点,不是古特雷斯。B项“经济越萧条,碳排放就越多”错,原文是“1990年至2015年间,全世界最富裕的1%人口造成的碳排放达到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排放量的两倍多”。C项“加大教育投资”以偏概全,而且由原文“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可以让人口转变为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可知“只要⋯⋯就⋯⋯”条件关系使用错误。
6.①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降低社会福利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②必要时可采取外来人口导入、移民等方式增加人口,避免人口占比减少影响经济地位。③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让现有人口转变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④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降低发达地区的生育成本,避免生育率下降与经济不平衡现象。⑤加大“三胎”政策宣传,鼓励生育,提高全国出生率,避免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 D【解析】A项“目的是突出余从军不再英俊”错。B项因果关系不当,“他经常叹气流泪”还因为失去一只眼睛影响了自己的生活。C项“主要是因为自己力气大能干活”错,原文是“眼下政策这么好” “关键时候,我也是一个棒劳力”。
8.①说到娃娃,“我” “亮光闪烁”,“眼珠赶紧往上翻”,体现了余从军为孩子们的成绩高兴得意,感到自豪。②谈到南泥湾的变化,“我”涌出泪花,体现了余从军为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激动幸福。③谈到老伴,“我的光芒”变得柔和,体现了余从军怀念老伴,感激老伴,为老伴太早去世而遗憾。④谈及失去眼睛的经历,“我”看见了那只红色的眼睛,体现了余从军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对战友的怀念以及对敌人的仇恨。(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注意是“他们二人正式的谈话过程中”,所以应从二者正式对话开始,并且是在他们二人说话时“我”的一系列反应)
9.①另一只眼是余从军的右眼,可以随时见证余从军的一切行动,使讲述的内容更真实,情节推进更自然。②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余从军右眼以人的思想感情,使小说多了些魔幻色彩,故事形式新颖奇特,吸引读者阅读。③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事,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使故事讲述更有感染力,易于引发共鸣,深化主旨。(每点2分,共6分,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 B【解析】 “我未有往”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前去给人家送礼物,意思完整;“彼”指代智伯,是“有以来”的主语,如果断到“彼”后,那么“有以来”缺少主语,所以应断到“往”后边,可排除AC。“卫兵在境上”是“闻”的宾语,同时“智伯”是“乃还”主语,所以应断在“上”的后边,可排除D。
11. C【解析】两个“谏”的意义相同,都是进谏的意思。
12. C【解析】 “石益想请孙伯和他一起向吴王进谏”错,原文说的是“然则子何不以谏”,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何不进谏呢”,由此可知是石益请孙伯进谏,而不是要一起进谏。
13.(1)吴国国君体恤百姓并和他们一起劳作,使他的百姓看重君主的命令,百姓不惜牺牲生命来服从君主。(恤、同、重、轻,各1分,句意1分)
(2)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积蓄很多赋税就沉重,赋税沉重,那么百姓就怨恨君主。(判断句、蓄积、赋敛、怨上,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晋国人已经打败了智氏,回国后他们修治铠甲,磨利兵器。楚王很惊恐,召见梁公弘说:“晋人已经打败智氏了,回去又整治军备,他们是否在打我们的主意呢?”梁公弘说:“不要担心,祸害恐怕会来自吴国吧?吴国国君体恤百姓并和他们一起劳作,使他的百姓看重君主的命令,百姓不惜牺牲生命来服从君主。我爬到山上观望他们,看见他们的国家获得百姓的信赖,其野心必然不会中止,我们要防备他们,君上以为如何?”楚王没有听从,第二年,吴王阖闾率兵攻击郢都。
楚庄王想要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积蓄很多赋税就沉重,赋税沉重,那么百姓就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百姓力量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派军队去讨伐它,于是攻下了陈国。
石益对孙伯说:“吴国将要灭亡了!您也知道吗?”孙伯说:“已经晚了,您已经知道了,我为什么不知道呢?”石益说:“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何不进谏呢?”孙伯说:“过去桀惩罚进谏的人,纣王烧死圣人,挖出王子比干的心。袁家的妻子,缠丝找不到头绪了,小妾告诉了她,她很生气把小妾抛弃了。要灭亡的人,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呢?”
齐桓公准备征伐山戎国、孤竹国,派人向鲁国求助。鲁君让群臣进殿商议,都说:“出兵数千里,攻入蛮夷地界,一定不能返回。”于是鲁国口头答应相助却没有派兵前去。齐桓公征讨山戎、孤竹胜利回师后,想要挥师进军鲁国。管仲说:“不行。当前诸侯对我们还不亲近,现在又讨伐远方的敌人,而返回后讨伐近邻,邻国与我们不亲近,这不是成为霸王的方法。您得到的山戎国的宝物,是华夏诸国很少见的,不可以不进献给周公的庙宇。”齐恒公于是拿出部分山戎国的宝物,进献于周公的庙宇。第二年齐国出兵讨伐莒国,鲁国发布命令征发全部成年男子,就连身高五尺的童子也全都到了。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良马和一块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很高兴,只有南文子不高兴。卫君说:“大国给我送来礼物,只有你不高兴,有忧虑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是灾祸的先兆啊!我们没有前去给他送礼物,他却给咱们送来礼物,因此忧虑。”于是卫国君主下令整修桥梁渡口,同时整备边城。智伯听闻卫国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于是就退兵了。
14. D【解析】 “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错,“翻宜粟”的意思是“反倒适宜种粟”,说明谷中能够进行农业生产。
15.尾联借用渔人入桃花源的典故,意思是叮嘱船夫接近东柯谷时要及时告知,只恐怕错过观赏那里的桃花。(3分)表达了诗人对东柯谷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暗含在谷中避世隐居的想法。(3分) (共6分,能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6.(1)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7.示例:①日新月异(蒸蒸日上)②争先恐后(不遗余力)③有目共睹(显而易见) (每空1分,不是成语不给分)
18.运动会在进行各种项目比拼的同时,还专门设置了健康体测区、运动消费区,搭建起体育惠民、科学健身、社区和谐发展的综合平台。(改对一处给2分,两处都改对得满分)
【解析】原文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不合逻辑,运动会以项目比拼为主,健康体测区、运动消费区是辅助;第二处搭配不当,“搭建”与“渠道”不能搭配,可将“渠道”改为“平台”。
19.“杠杆”指社区运动会,此处使用比喻手法,将社区运动会比作杠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社区运动会在促进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内涵1分,手法1分,效果2分)
20.示例:①咳嗽症状才会消失②呼吸道最怕冷和干燥③不利于康复(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 A不管(不论) B既C只要(每词1分)
22.【解析】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是良知,王阳明辨明良知的本质,泰戈尔、托尔斯泰探讨良知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可以从良知的本质、价值,获得方法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立意:明辨善恶,方可获得良知;用良知守护美好心灵;人人皆有良知,社会更加美好;摒弃丑恶,坚守良知,是人生快乐之源。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评分参考】
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分—53分):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
②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分—46分):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
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分—38分):①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
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分—30分):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分—0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
二轮复习联考(二)全国卷 语文答案第4页共5页
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
2.没有标题扣2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2分。
3.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4.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5.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